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中国的汽车企业建设。1949年8月成立汽车筹建处,由莫洛托夫派出汽车专家帮助中国建设汽车生产企业,1953年一汽集团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第二阶段
企业建设阶段:一汽成立之后,上汽、南汽、北汽、二汽纷纷转向整车制造或组织建设,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阶段
初期产品出现:在借鉴国外车型的基础上,我国汽车企业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该时期的产品以满足军队需要的越野车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载货汽车为主。
  第四阶段
政府放权,企业自行探索阶段:1979年北汽与克莱斯勒就合资事宜开始谈判,标致着中国向国外汽车企业敞开了大门。自此,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厂纷纷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市场经济,在吸收外资管理经验、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
  第五阶段
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快速成长: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民营资本的进入给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个阶段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合资高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齐头并进快速增长。
  第六阶段
产能扩张与集团重组:21世纪中国的汽车消费开始进入家庭,汽车市场的井喷促使汽车汽车纷纷建厂扩大产能。2005年长城汽车制造二部10万辆生产基地投产,2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破土动工;2006年神龙第二工厂开工建设;2007年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捷达下线;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投产。

1、初创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通过国家集中投资和全方位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的,其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建国后,由于国内汽车专门人才缺乏,重工业部于1950年8月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制造厂的整体设计工作。1953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便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这种全盘引进的方式不仅为一汽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而且为中国学习和迅速掌握汽车生产技术、积累经验提供了捷径。一汽建成后,先后发展了4吨解放牌、2.5吨越野、红旗轿车等产品,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

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期间,全国范围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到50年代未,中国的汽车制造厂迅速增长到16家,汽车改装厂增加到28家,汽车、特别是载货汽车产量迅速稳步增长,达到两万多辆的水平。中国各地方发展汽车工业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品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货汽车生产体系(具备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和各种专用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多种需要,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汽车工业投资的严重分散和浪费、布点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格局,为以后汽车工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另外,中国汽车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开发和研制汽车新产品的能力,零部件工业也比较薄弱。

2、摸索成长阶段

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二个生产基地,1965年开始筹划,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到1975年才建成投产,建设周期长达10年之久。不过,二汽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汽建设中所需的2万多套设备,1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他均由国内自行研制生产,所以二汽的建设对促进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特别是机床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后期,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需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大批配套厂先后投入建设。进入70年代,在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和国家再次下放企业到地方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第二次高潮。到1976年,全国汽车厂家增加到66个,专用改装车厂增加到166个,其中上海汽车厂形成5000辆以上的小规模生产能力,一批零部件和附配件厂也得到快速发展。到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己达到19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车为主体的汽车产品体系。

不过,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处于孤立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之外的封闭发展状态,加上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以强调战备为代表的若干次重大决策失误的影响、汽车工业在总量增加,体系完善的同时,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另外由于多数汽车厂选择在交通不便和无工业基础的山区,专业厂之间的布置也过于分散,不仅增大了建设成本,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3、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调整、提高和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工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注重了微型车、轻型车和重型车的产品开发,先后建立了一个微型车生产基地(天津汽车厂),两个装配点(柳州拖拉机厂和国营伟建机械厂)和四个轻型车生产基地(东北、北京、南京和西南),并集中投资建成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天津夏利等具备15万辆或15万辆以上规模的轿车生产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载货汽车产量和品种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到九十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比七十年代未增长了几乎10倍,全国汽车年产量1992年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汽车产量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商用车生产112.1万辆,世界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50.7万辆,世界排名第14位。1992~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累计984.7万辆,其中轿车234.8万辆,基本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另外,中国汽车工业基本车型形成了6大类120多个品种的较完整体系,各类改装汽车、专用汽车750多种。到1998年全国商用车(货车加客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78.5:17.8:3.7,轻型车和微型车比重大幅度上升;全国载货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67.0:27.7:5.3;全国载货车与乘用车(轿车加客车)的产量比例为40.6:59.4,基本上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汽车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局面。

  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中国的汽车企业建设。1949年8月成立汽车筹建处,由莫洛托夫派出汽车专家帮助中国建设汽车生产企业,1953年一汽集团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第二阶段 企业建设阶段:一汽成立之后,上汽、南汽、北汽、二汽纷纷转向整车制造或组织建设,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阶段 初期产品出现:在借鉴国外车型的基础上,我国汽车企业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该时期的产品以满足军队需要的越野车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载货汽车为主。
  第四阶段 政府放权,企业自行探索阶段:1979年北汽与克莱斯勒就合资事宜开始谈判,标致着中国向国外汽车企业敞开了大门。自此,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厂纷纷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市场经济,在吸收外资管理经验、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
  第五阶段 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快速成长: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民营资本的进入给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个阶段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合资高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齐头并进快速增长。
  第六阶段 产能扩张与集团重组:21世纪中国的汽车消费开始进入家庭,汽车市场的井喷促使汽车汽车纷纷建厂扩大产能。2005年长城汽车制造二部10万辆生产基地投产,2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破土动工;2006年神龙第二工厂开工建设;2007年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捷达下线;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投产。

  • 中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创建阶段:(1949~1965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中国开始引进汽车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建立了第一批汽车生产厂家。2、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 起步阶段(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主要依赖进口和模仿。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式起步。该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是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1. 起步阶段(1949-1978年):这个阶段,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探索中起步,主要是依靠进口和组装,包括一些小型商用车辆和少量载重货车。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水平非常低,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2. 改革开发放阶段(1978-20世纪...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一、初创期(1953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影响,汽车工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府开始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引进苏联的汽车生产技术,并逐步建立了汽车工业的...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答:中国的汽车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当时国内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解放军和政府机关的车队。1953年,中国开展了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民用汽车制造计划,生产了前身为“红旗”的第一辆轿车。随后,中国开始引进和...
  • 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
    答: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中国的汽车企业建设。1949年8月成立汽车筹建处,由莫洛托夫派出汽车专家帮助中国建设汽车生产企业,1953年...
  • 建国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
    答:1、初创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通过国家集中投资和全方位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的,其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建国后,由于国内汽车专门人才缺乏,重工业部于1950年8月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制造厂的整体设计工作...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是如何划分的?
    答:1960-1980年:中国汽车业成长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1981-1989年: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
  •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汽车公司的建立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何意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汽车公司的建立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 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中国汽车产业...
  •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答:高速发展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整车技术大幅度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也由原来的散乱,格局差的局面变成现在的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这也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