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下,造车新势力谁能熬过2020?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未来3~5年,车企的关停并转、兼并重组将不再是新闻,大部分汽车品牌将被无情地淘汰,而90%的造车新势力将成为先烈。”

如今看来,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2018年作出的这项预测已经在应验中,只是,关于造车新势力的判断,他还是稍微乐观了点。

今年1月6日,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国内汽车圈最后只会剩下“3+3+3+3”家车企,即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三家民企和三家造车新势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被淘汰的比例将是99%。因为根据统计,国内造车新势力总共有300家之多,虽然它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只是个名字和几张PPT。

这回,“寒冬”真的来了

其实从2019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就遇到了“寒冬”。

资本撤离,补贴退坡,政策转向,市场低迷,一系列变化让新势力们猝不及防,也一度让蔚来创始人李斌成了“2019年最惨的人”。

不过,和2020年相比,2019年其实还只是“前菜”。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整个行业的冲击——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犹如核弹一般,其无差别打击的能力将让强者面临风险,弱者直接消亡。

为数上百的造车新势力是强者还是弱者?无需多做解释。即使贵为头部玩家的蔚来汽车,去年一年的交付量也只及特斯拉在华销量的一半。至于盈利能力,那就更不用论证了。

今年开年以来,关于造车新势力的负面新闻不断。绿驰被河南国投收购,博郡资金告急,威马取消员工年终奖,前途陷入欠薪风波、天际汽车向东平离职……

按照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推测,国内多数造车新势力此刻恐怕都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手中无“粮”,心里发慌

从一开始,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出发点便有所不同。

前者更多强调用户属性,以创新的想法带来不同以往的用户体验,比如蔚来的“用户运营思维”、小鹏的“鹏友+”计划、威马的“汽车新零售”等等。后者则更多强调产品属性,安全、性能、制造工艺。

很难说它们之间孰优孰劣,因为在很多时候,强调产品和强调体验并不能割裂,只是侧重点的问题罢了。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多数新势力都将“造车”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抛开制造层面的各种BUG不提,单一个钱字,就困住了所有的创始人。

李斌曾经对外宣称,没有200亿不要造车,200亿元是造车的门槛。而据公开可查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为止,蔚来汽车已经融了443亿元,威马融了230亿,小鹏融了168亿,理想融了111亿,合众也融了超70亿。

有人统计过,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累计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700亿元。其中,蔚来、威马、小鹏、拜腾、FF、奇点、车和家、爱驰、电咖、前途等10家就占了至少1000亿。也就是说,多数的玩家可能连“上桌”的钱都没有凑齐。

以博郡汽车为例,虽然近日它与一汽夏利的收购协议正式尘埃落定。然而事实上,博郡的欠薪传闻从一年前就开始了。

2019年5月,不断有博郡员工因欠薪、不发年终奖而提出起诉,据悉,当时博郡的欠薪数量多达800余人。2020年3月,博郡市场营销和销售副总裁陈曦转战星途,刚加盟仅2个月的市场传播总裁张震也宣布离职,他称,“公司连去年12月份的工资都还没发。”

从2016年成立至今,博郡总计完成了6轮融资,最近一轮25亿元完成于2019年6月3日,虽然前5轮融资额度没有具体披露,但相信不会太高。当李斌融了超过200亿元仍然深感掣肘的时候,博郡这种“小玩家”就更不用说了。

据蔚来披露的财报显示,2019年蔚来汽车实现营收78.25亿元,同比增长58%,略低于市场预期的79.51亿元;净亏损114.13亿元,高于市场预期亏损的108.19亿元。

2020年,李斌仍在找钱的路上,2月份才获得了合肥市政府145亿元的融资承诺,算是暂时转危为安。

另有消息称,理想汽车已经申请在美进行公开募股(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小鹏汽车也在为海外IPO积极做准备。然而随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它们的融资计划恐怕都无法按期完成了。

今明两年,多数品牌将消失

有报告显示,国内稍有知名度的造车新势力中,游侠汽车已经基本终结,知豆停产,绿驰卖给了河南国投,国能卖给了恒大新能源,奇点至今没有量产,赛麟雷声大雨点小,艾康尼克、FF、博郡、前途、云度等统统陷入了财务困境,拜腾、华人运通、金康、零跑、天际等,则至今没有启动交付。

表现较好的只有蔚来、小鹏、威马、哪吒和理想五家。2019年,蔚来交付新车20,565辆,威马交付16,876辆,小鹏交付16,609辆,哪吒交付1万余台,理想汽车也交付了千余台。

然而对于新兴的汽车品牌来说,交付还只是开始,后续的服务与用户口碑营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20.6万辆,和整个大盘相比,蔚来们所缔造的这点成绩不值一提。

2019年,特斯拉在全球卖出了近37万台新车,即使中国市场,它的交付量也超过4万台。

2020年,在市场本就冷峻的前提下,国产特斯拉到来,上汽、广汽、吉利、长城、比亚迪、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势力都在加紧布局新能源车,留给新势力的余地必然不会太多。

今年1月6日,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3家造车新势力将是理想、蔚来和小鹏。对此,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表示不服,他认为,如果只有三家能够活下来,那必定是威马、蔚来和小鹏。

这还不过瘾,1月8日,沈晖又在湖北黄冈的新车下线仪式上向王兴发出“赌约”:“如果威马汽车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能充当外卖小哥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地点由我指定;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可在所有品牌中随便挑选,不一定非得是威马汽车。” 

这场赌注的最终结果如何?或许很快就会有答案。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车市寒冬,到底能有几家造车新势力挺得住?
    答:“适者生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下的造车新势力们我觉得再适合不过了,由于疫情导致的市场大环境整体下滑,加速了对年轻车企的优胜劣汰。老套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以及推广、发展节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或许您会觉得有些车企可能是生不逢时,遭遇了车市寒冬、资本冰封期;但是反观现在能够继续经营的车企...
  • 传统车企“畏死”,新势力“求生”,中国汽车如何越过寒冬?
    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两大阵营在这场竞争中“battle”。投票权属于评委——我们手握重金的消费者。能打动用户的“新汽车”,才值得人们转身。而用户的口味,正在随时产生变化。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说:“汽车行业是一个红海,不动就会死。”蔚来创始人李斌说:“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应该...
  • 雪上又加霜,造车新势力靠什么过冬?
    答:回顾造车新势力的2019年历程,能够感受出寒冷正在加剧,虽然多家新势力完成了量产交付,还在产品更新、公司经营、团队建设、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从造车新势力的年交付量占国内新能源汽车交付量不到6%的数据上也能看出,造车新势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补贴退坡后,留给造车新势力们的窗口期真的是不多了...
  • 寒冬之下,造车新势力谁能熬过2020?
    答:2020年,在市场本就冷峻的前提下,国产特斯拉到来,上汽、广汽、吉利、长城、比亚迪、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势力都在加紧布局新能源车,留给新势力的余地必然不会太多。今年1月6日,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3家造车新势力将是理想、蔚来和小鹏。对此,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表示不服,他认为...
  • 疫情加速淘汰赛,造车新势力们谁能活下来?
    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新势力抱团取暖,最近小鹏汽车、拜腾等企业共同成立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不过我不看好这种合作。开局不利大环境加速了造车新势力优胜劣汰,到底谁能最终活下来,我们拭目以待。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寒冬“屠杀”开始,造车新势力靠什么过冬?
    答:新特模式比较独特。先是贵阳政府投资,造车由一汽代工。今年B轮融资又获得了重庆地方政府投资。此外,新特在成都也获得了政府支持。跟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新特走的是一种轻资产、短平快的道路。此次重庆地方政府跟投B轮融资,给新特巨大支持。先越说,重庆地方政府的投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没有...
  • 欠薪、关店、停产,下一个倒闭的造车新势力是谁?
    答:2023年,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换言之,中国市场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在5年间骤减90%,大批的车企倒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之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是直言,5年之后可能只有25家,10年之后可能只有10家之内。何小鹏这样的论断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从2018-2022年5年间各个...
  • 造车新势力洗牌!“蔚小理”变成“理哪零”,谁会第一个退场
    答:可见,曾经以“蔚小理”为格局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已经变成了“理哪零”。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造车也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从具体数据来看,理想汽车5月交付28277辆汽车,同比增长146%,创下了单月交付新纪录的同时,已经实现连续三个月交付突破2万辆。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今年迎来了爆发的一年,依靠...
  • 假如只有三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你选谁?
    答: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孙勇认为,“车市寒冬将持续很长时间,2020年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传统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大众和福特等开始裁员,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其次,威马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据悉,中国的新兴造车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家,虽然威马目前...
  • 新势力2024年销量目标:两家冲击80万辆!
    答: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新品牌中,理想和埃安是2023年表现最好的两家,也是2024年销量目标最激进品牌之二。这两家车企在2023年分别交出了年销37.6万辆和年销48万辆的成绩。进入2024年,两家不约而同地将销量目标定到了80万辆,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新品牌目标最高的车企。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两家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