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与戏剧的审美形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0
举例论述悲剧审美形态的特征

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级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当然,这里说的悲剧美,不是作为戏剧一个品种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不喜欢悲剧的出现,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悲剧,就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悲剧还是不断产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就必然有悲剧的内容.因而,正确引导青少年赏析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悲剧美的描写,就有着现实意义.
著名美术家王朝闻说:“对美的各种形态,一方面可按它们的不同性质而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另一方面又可按它们不同状态、面貌和特征,而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
优美,优雅之美,是一种柔性的美,偏于静态的美,以和谐协调、均衡、统一、一致为特点,从美感上看,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崇高,又称壮美,也就是雄壮之美.是一种刚性的、偏重于动态的美.以运动、斗争、对立、矛盾、冲突为特点.它与优美刚好相反,如果说优美是一种阴柔美,崇高却是一种阳刚美.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优美,是美的一种常态,平常我们说的美,主要就是指优美而言.崇高,是美的一种特异形态,是罕见的.
   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品种,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就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的悲剧,亦即悲剧美——因悲剧而产生的美感,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悲剧人物一般来说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正面人物,亦即是好人;(2)悲剧人物的苦难或灭亡必须是社会矛盾冲突或生产斗争或由于人性的某些弱点引起的;(3)悲剧必须能使人奋发向上,提高精神境界,产生美的愉悦,即化悲痛为力量.因此,悲剧,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有着极大的审美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和指导青少年课外盾冲突,或是敌对阶级斗争的冲突,或是民族之间的冲突.

  提到“悲剧”和“喜剧”许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当作为审美形态的时候,就并不仅限于“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了,它们还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的存在实践中。
  一、悲剧和喜剧理论的由来
  1.有关悲剧的理论。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亚氏: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氏(《诗学》)。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克尔凯戈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提出新的主体性思想,肯定了悲剧的超越性。悲剧的特点。第一,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第二,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第三,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2.有关喜剧的理论。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喜剧的特点。第一,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第三,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
  二、悲剧和喜剧两种形态的分析
  悲剧的审美形态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惟有“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特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各自凭借足以自我辩护的理由所展开的冲突,这种冲突以同归于尽的结局达到在“永恒正义”前的和解。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美的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具有正面价值的存在实践,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的冲突中受侵害、被毁灭,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但又被人的存在的勇气与理想力量,被更强烈的历史感与宇宙感所克服和超越,因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引起情感深层的激荡、振奋,这样就获得特殊形态的审美体验。
  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在人类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悲剧的出现是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的。古代希腊社会就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命运”观念的主题,因此古希腊的悲剧也称之为命运悲剧,也正是命运主题为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确立了基本的内涵。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看来,人存在于世界,面对自然,社会,面对无止境的未知世界,冲突、对立在所难免。因此,基于人的有限性的“命运观”自然就产生,人把与自己对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于命运;而相应的,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生境遇;而对命运抗争的失败,也就形成了悲剧的体验。这种悲剧体验,凝聚为审美认识,上升为审美经验,最终形成审美形态。所以,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人生生存实践的对立的两级,但是,在这种命运冲突中,在这种存在的抗争中,人自认为正义或真善美的一方,总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死亡、毁灭的结局。这里,人的“有限性”就构成了悲剧的全部意识。然而,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出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对优秀作品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悲剧的本质:“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黑格尔把辨证的矛盾冲突学说引进悲剧理论,提出悲剧的本质使两种社会义务、两种现实的伦理力量的冲突,由于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代表的普遍力量,又都有片面性,于是在冲突中同归于尽,造成悲剧的结局。
  恩格斯把这种冲突上升为人类社会存在的高度。悲剧的冲突与超越的内涵,不仅是个人命运,还包括人生存在的价值,社会存在的价值的冲突与超越的深层属性。所以,悲剧在审美中,虽然展示了人生存在的弱小、无能为力,而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的一面,但是着并没有隐含着消极的人生意义;恰恰相反,在悲剧中包含着积极的人生意义,因为悲剧审美的核心是对名誉和冲突的抗争,正因为面对强大的对象,明知不可匹敌但仍风气抗争,这就昭示着人的存在实践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首先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的价值的肯定。就感性之管过程看,它呈现给审美主体的往往是艰难困苦、曲折不幸,作为悲剧主体的存在者被压制、摧残、被毁灭,从而与审美主体的理想价值相抵牾。但悲剧的主体存在者,从精神上便显出对客体存在的政府或超越,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与肯定,从而使审美价值一般是表现为审美存在中的主客体的冲突、斗争的过程,这样其实就是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第二,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纵观历史发展中的各类悲剧冲突。例如,古希腊悲剧反映人的存在与无情命运的抗争的《俄狄浦斯王》,人与自然、社会冲突的《普罗米修斯》等。中国古典一书中对人的存在的自由解放价值的弘扬,如《窦娥冤》、《红楼梦》等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所表现的是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与摧毁下个体命运的孱弱与无奈。再如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等,则揭示了个人存在的境遇、情感冲突的悲叹,人对自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弱点和命运的追问。正是这种人的存在状态中的对冲突的体验,构成了悲剧艺术的基本审美价值。最后,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世间存在的深层体验。悲剧审美体验不仅停留在怜悯、恐惧等个体情感的范畴里,而是对基于存在的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悲剧不是个体的人在日常情感上的表现,它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生存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大关怀和深层体验。这种情感的展现是一种审美愉悦,是人在存在实践中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
  喜剧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一种艺术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形态,它经历了由艺术形态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人们的情感上,喜剧以“笑”为载体,因此,笑及其原因的探讨就成为喜剧理论的核心,笑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它包含着一种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发泄。喜剧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级形态,这是因为喜剧中存在着滑稽因素,如行为语言的乖讹、夸张、倒错、变形及明显的虚假和假作正经、自相矛盾等,因而也会引起笑。喜剧常常用于评价某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这是喜剧具有的审美价值,能引起人的审美愉快的重要原因。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格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喜剧在欧洲古代是一种戏剧形式,与悲剧不同,喜剧属于民间的大众艺术的形式,因此,早期的理论家研究的是艺术形式意义上的喜剧,而不是审美意义上的喜剧审美形态。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与伤害。”到了近代,喜剧聪艺术形式中抽象出来,成为审美形态。康德认为喜剧的心理特征是笑,“笑是一种聪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黑格尔认为,戏剧史绝对的真理与个别现实事例的冲突,主人公追求的是无价值和虚妄的东西,因而显得可笑。“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充分补充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讹荒谬中自由泛滥一直达到解决。”
  从人们的审美情感的表达看,喜剧的原型是原始狂欢,在原始巫术活动中,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人们常常举行一种仪式,人们可以尽情的欢笑,进行模仿性的表演,夸张地模拟战胜敌人或凶神恶煞的情境,嘲弄丑化对象。通过对对方的喜剧性的嘲笑,以达到喜剧的目的。当然,包含着人们更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以及对人们的存在的反思。这样,喜剧艺术的情感形式就上升为喜剧的审美形态。喜剧的价值载体只能是艺术作品。
  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的背离为主要特点的,现实中的喜剧蒙有某种假象,不易看出其喜剧的本质。艺术可以运用艺术手段如夸张变形等揭示假象后的真实,突出喜剧性。只有当本质与外在现象、内容与形式自相矛盾、倒错背离被揭开时,喜剧才真正形成。所以,鲁迅先生说的好“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撕开假象和伪装,暴露其本质。撕破假象与伪装之后的暴露,使对象变得更加渺小空虚、可怜可鄙、毫无价值,这就使人们不可能用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所以喜剧感必定反映为笑。这里的笑包含的是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在笑声中激起人们最后埋葬旧事物的信心和勇气,所以马克思说,喜剧使“人类能够愉快的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喜剧也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成为审美形态。喜剧与悲剧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戏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喜剧就是对这种内容与形式错乱、本质与现象背离的旧事物的揭露与否定,因此能直接显现人类的理想与自信,不像悲剧只能在被摧残与毁灭中间间接地显现人类的理想与自信。喜剧有两种形式,一是讽刺,二是幽默。讽刺是对丑的事物的揭露和嘲笑,体系拿了对正义行为的肯定和信任。当貌似强大,假充正义的丑一旦被揭露,就暴露了其虚伪的内在本质,从而产生了可笑的效果。幽默则是一种轻度的讽刺,它常常是对人自身的缺点进行善意的讽刺,包含着对人类弱点的宽容核对人的善良本性的肯定。
  其次,喜剧具有不和谐、荒谬的形式特征。喜剧一般以内容与形式的不和谐,现实与表象的违背,使人让期望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造成可笑的效果。
  第三,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为以笑为主的特征。笑作为审美的情感形式,即是一种讽刺和批判,也是一种快乐和肯定。在笑的表达中,人们对丑的事物进行了否定,对善进行了肯定。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提出探讨喜剧的是柏拉图,之后康德,黑格尔,巴赫金也就喜剧的起源、本质等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三、总结
  “悲剧”和“喜剧”美学理论的产生改变了一个世纪,尤其是“悲剧”的诞生,还培养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悲剧诗人、作家,随之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西方文学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了一个世纪。应当说,学习美学是必要的。而深刻、确切的了解美学里的重头戏“悲剧”和“喜剧”更是必要的。先不说要进行文学文艺的创作和探讨需要这方面素养,就是对理解西方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如大家熟悉的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李尔王》等等都有巨大的好处。进入作品的情境里,进入到悲剧人物的“内心”里,理解他,剖析他,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很有价值的体验吗?

  • 为什么悲剧的美感会往往大于喜剧?
    答:2.悲剧具有笑剧通常不具备的开辟性子。悲剧每每具有相对弘大的叙事,它通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魄力压倒个别化的感情,每每共同以较强的戏剧张力,来显现大概试图展实际际生存存在的困顿、迷惑、运气、人生种种。使欣赏者感觉到感情共鸣,换句话说,让受众有一种“有所悟,有所得”的感觉,由此得到快感。3...
  • 通过悲剧类型的分析说明悲剧的审美特点
    答:26、马时代——命运悲剧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不是由于主人公的过错或罪恶,如《俄狄浦斯》中,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不是由他个人造成的,在他出生时,他的命运早已决定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反映了原始初民对命运的恐惧和无可奈何。2.文艺复兴——性格悲剧...
  • 悲剧与喜剧的区别有哪些?怎么更好的区分?
    答: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1. 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
  • 如何认识悲剧与戏剧的转化的作文
    答: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概念是极广泛的、不严格的、零散的,它与“悲惨的事件”等同.而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 审美感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是必然的,但绝大多数是偶然的,一般在人与自然的...
  • 悲剧性和喜剧性在中外文学中有什么不同表现
    答: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第一,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
  • 悲剧与喜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答:中国悲剧喜剧和西方悲剧喜剧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对比加强效果也不是运用于所有,比如中国的会更加含蓄,但随着现代的发展,中国的也越发多元,有含蓄,有奔放.悲剧喜剧的表现形式我觉得是多方面的,有情节,有人物,有语言,有环境...等等,表现关键就在悲喜二字,表现形式依具体戏剧而定....
  • 悲剧有怎么样的审美价值
    答:因此悲剧价值体现在了能使我们静心反思,检查自身的不足与缺陷,这样的悲剧更有价值。喜剧与悲剧相对,喜剧是戏剧的一种重要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人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给予肯定,也泛指任何结局圆满的中世纪叙事作品。在西方美学史上,...
  • 悲剧与喜剧的区别
    答:一、内容:1.悲剧: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2.喜剧: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二、表现形式:1.悲剧: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
  • 喜剧与悲剧的看法
    答: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剧...
  • 美学六种审美形态是什么?
    答: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