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过程及核心内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6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过程及核心内容 1000字论文 请各位知道的帮帮我。 万分感谢。。。。。。。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现途径与胜利保证

  第一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2、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
  3、了解中国特色政权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了解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内容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才能夺取全国胜利?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经历了曲折探索的过程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民主革命道路。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一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 中国社会的特点,正如毛泽东所分析: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合法权利”。
 第二, 中国民主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革命。
 毛泽东认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因此,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第三,中国民主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这不排除还有其他形式的斗争,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非武装斗争对完成革命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的原因及曲折过程
 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由组织民众运动转向开展武装斗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实现的。
  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为什么要转移?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是如何实现转移的?
  1、大革命失败的特定形势迫使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暂时进入一个低潮时期。1927年至1928年,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31万人惨遭杀害。各地革命工会几乎全被解散,工会会员由近300万人减少到3万人;农会被取消,农会会员1000余万减少到300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革命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必须做出特殊的选择。
  2、中国革命实现战略转变的曲折道路
  中国革命实现战略转变不是一帆风顺的。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
  “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新认识,这在客观上要求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工人转向农民,由民众运动转向武装斗争,从而为我党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奠定了基础。“八七”会议为胜利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912769.html

苏联的解体使得世界社会主义步入空前低潮,但中国成为顶住这一逆流的中流砥柱。在将这一成就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以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余,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与我们党在八大前后开始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有着直接关系。在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时,把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把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9年与后30年完全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

《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的核心与实质,是要解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而保障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在经济上摆脱了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局面,一个崭新的中国站稳了脚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进一步壮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56年,我们党开始集中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道路探索的标志性起点是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提出。这也为八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相应的理论准备。

就国内而言,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准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党提出“学习苏联”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但任何经验都不能照抄照搬,而且苏联的做法也并不都是成功的。因此,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应该说,《论十大关系》主要讲的是经济问题。我认为,《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的核心与实质,是要解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但在实际上同时又涉及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问题。

就国际而言,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世界各国共产党破除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坚定地走适合自己国家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由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放弃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也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新浪潮,从而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巨大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强调了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标志着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已经开始。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发表了《联合公报》,这实质上就是“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在美中关系趋于好转后,其它西方国家便争先恐后地与中国建交,到中国投资,为中国带来现代化所需的先进科技。

当然,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这种可贵的探索没有成功,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思想遗产。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王震曾表示,“四项基本原则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很重要。中国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就是灾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逐步开辟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等思想,实际上就是为适应当时情况而提出的关于改革和开放的思想

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在其发表的著作及多次谈话中都表明,要进一步解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诸如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与农业并重;不能把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发展商品生产,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和过分悬殊,等等。以及“从一九五八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只要有可能,就发展同世界上任何愿意和我们往来的国家的通商贸易关系”;“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等思想,实际上就是为适应当时情况而提出的关于改革和开放的思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在关注进一步进行经济战线革命的同时,更关注如何进行政治和思想战线的革命的问题。他对于此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试图进一步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可能是鉴于苏共二十大及其所造成的后果这一严酷事实,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以后,更多关注党在执政后如何防止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为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有益的探索还是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这都对以后我们党在新时期逐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最终确立作出了贡献。

八大后的先行探索为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在八大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得益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终形成的党的基本路线,才保证了我国在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下巍然屹立并蓬勃发展。而苏联和照搬苏联模式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则遭遇灾难或巨大困难。试想,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们当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我们党、国家和民族也完全有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巨大的“苏东波”的冲击下,遭受一场巨大的灾难。

历史是不可假设的,但历史却是可以比较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是举世公认的事实。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0多倍,GDP平均增长9.7%。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也排在第一位,等等。当然,看到现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不少新的情况和困难,甚至在某些方面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分几个阶级不同的探索,一开始是农民阶级,比如太平天国起义,然后是地主阶级,有洋务运动,完了事资产阶级,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最后就是无产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运动,核心内容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进行土地革命。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
    答: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坚强领导核心,注重党的建设,从思想、作风、政治、组...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理论内涵
    答: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
    答: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过程
    答: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过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当时,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
  •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一、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形成了一条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并注重从思想、作风、政治、组织等方面...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1.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开始探索新的民主革命道路。2. 主要探索内容是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3. “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1、八七会议前后,毛泽东提出了“上山”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主张。革命的立足点从辅助、支持国民党完成民主革命,转到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之上,并且开始...
  •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及这一理论...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理论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第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奋斗,革命形势就能够发展;背离这条道路...
  •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过程及核心内容
    答:这一道路探索的标志性起点是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提出。这也为八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就国内而言,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准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之初,由于经验不...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
    答: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