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应该怎么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一)步入小学,幼儿面临诸多环境变化

北师大副教授钱志亮在讲座中提到:“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幼升小的孩子即将面临诸多变化:

人生使命和社会期望发生变化,在幼儿园可以轻松快乐的“玩”,升入小学便承载着更大的学业期望与压力;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熟悉的幼儿园生活变成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伙伴;学习内容发生变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的模仿操作学习,变成记忆、反复作业;生活方式与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幼儿园由老师全程关照变成完全自主照顾自己的生活。

(二)基于变化,做好八方面入学准备

在《入学早知道》(2011 )一书中,钱志亮副教授将儿童入学必备的能力总结为8 种:

表1:幼升小必备能力

入学必备能力 具体内容
视知觉技能 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
听知觉能力 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和听觉混合能力等
运动协调能力 大肌肉动作和精细肌肉运动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 听觉到视觉与动觉的转换,听觉语言到动作的转换,视觉到语言或动作的转换,触觉到视觉或语言的转换;
数学准备 数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基本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音量适当,表达流畅,词汇丰富,口语表达能力,体态及肢体辅助语言的应用等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
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
可以看出幼小衔接的内容,除了数学基本知识,词汇量等基本知识技能外,更多的是能力与学习品质方面的准备。面对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环境的转变,是否具备这些基本素养,是儿童适应小学环境,顺利完成过渡的关键,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基本要求。



二、国外幼小衔接经验

(一)日本幼儿园升小学的深度衔接

21 世纪后,日本教育界将“幼小衔接”放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去看待,“幼小衔接”共同体携手同一个目标——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此日本做出了多方努力:

1. 从教师方面,组织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教师之间长时间的座谈交流和交换实习,实现实质性的交流。

2. 从儿童方面,日本开设了以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集体游戏为依托的衔接课程,传递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对小学的亲近感。

3. 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幼儿园将大班孩子的活动时间延长至45~50 分钟,使之更加接近小学的课堂时间。小学课程取消了一二年级的理科课程,开设生活课,在各领域中开展主题活动,让儿童自主地进行自我探索。(路妍妍,2018 )

(二)规范化、制度化的美国幼小衔接

从学制上,美国5 岁幼儿可进入学区内附设的幼儿园就读,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 ”学制。在教师任职资格培训制度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段教师合流培训,使得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能够基于儿童发展特点,更加专业地做好幼小衔接。

此外,对幼小衔接内容作出了学习方式、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身体运动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给予家庭教育详细的指导,提供“家长指导手册”,介绍小学生活方式和学习制度,指导家长根据需要进行适宜的入学准备。(路妍妍,2018 )

(三)整体性的瑞士和英国幼小衔接

瑞士和英国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教育阶段来考虑,不论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创设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发展而协调的学习环境为中心。(梁燕颜,1999 )

1. 从国外幼小衔接经验来看,虽各国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对幼小衔接的足够的重视,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2. 观念上,要从幼儿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以终身教育的视角看待幼小衔接问题。幼小衔接要由表及里,加强两学段实质性的交流。教育师资培养方面,从教师准入到在职培训,给予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深度交流的空间。

3. 提供专业化的家庭育儿指导,家长心理与教养方式上的衔接同样是顺利做好幼小过渡的关键环节,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应给予家长相关培训与指导,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更加科学与专业。



三、幼小衔接,到底该如何衔接?

(一)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上存在差异性

幼儿园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和需要。升入小学,在教学内容上较为系统,以间接的知识传授为主,需要概括、抽象、逻辑等多种高级心理机能参与,在教学形式上多为集中教育和统一要求。

2.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小衔接过程中一种脱离幼儿身心发展实际的教育形式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在内容上,有背课文、机械计算等;在教学方法上,多通过机械背诵、练习、讲解等脱离经验的灌输等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往往对幼儿进行“高”要求、寻求标准化答案、实现统一化的行为规范。研究发现,儿童生理发展特点是教育的起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标准是不适宜的。

(1 )腕骨发育特点,决定儿童不适宜过早书写。幼儿的腕骨发育是逐渐进行的。新生儿时期的腕骨都是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腕骨逐渐钙化。所以幼儿手腕的负重能力比较差,而且幼儿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5~6 岁的幼儿8 块腕骨尚未发育完全,要求幼儿长时间写字,或高标准要求幼儿写出规范字是不适宜的。

(2 )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决定幼儿并不适合脱离自身经验的说教。人脑中面积最大(约80% )的负责思想、语言、总体协调的大脑发展较晚,需经历神经网路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新生儿时是成人的25% 左右,2 岁和成人差不多,3 岁激增到成人的2 倍,10 岁时再恢复为成人水平。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网路从激增到剪除,依据的是经验刺激,尤其是感知经验的刺激,因此幼儿并不适合脱离自身经验的说教。

幼儿大脑神经网路激增的“敏感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机会之窗”,经验刺激的丰富性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创设很多实践和直接经验感知的可能性,打开成长的“机会之窗”,而不应单纯进行知识的机械背诵与灌输,将幼儿的多种发展可能扼杀在摇篮中。

(3 )压力应激系统的发育特点,决定了过分的高标准、严要求不适宜幼儿发展。所谓压力应激系统,是负责对危险、压力事件的应对。为了维护有机体安全,人体通常通过分泌激素来对抗。儿童压力应激系统发育早,敏感且脆弱。如果成人对孩子要求过高,如必须做到100 分,不停否定孩子的进步,不被肯定和表扬,严重忽视孩子的需求,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压力激素过多,脑细胞受损,从而造成孩子记忆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差、创造力不足、不能管理情绪、抑郁、免疫力差等。



3.幼儿教育应守住原则与底线,科学适宜地帮助幼儿做好升学准备

教学方式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幼儿园教学环境上要设置丰富的活动区域,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

当我们强调破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壁垒的同时,幼小衔接工作,也切勿矫枉过正。在舆论的高压下,有些幼儿园“谈小色变”,以致连正常的幼小衔接工作都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做了,如将“儿童快乐学习”同“知识教育”相对立,在幼儿园实施“禁教”等。幼儿园不是不教,而是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科学适宜地帮助幼儿做好升学准备。

(1 )了解小学环境,建立初步感性认识。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实现幼小联动,组织“我要上小学了”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小学,参观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对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2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和交往能力。良好的生活与交往能力,能够增加幼儿的获得感,减少入学焦虑,增强自信心。幼儿园可以探索开展“书包里面有什么”等特色活动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在社会交往方面,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学会倾听与表达。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政策层面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只是幼儿园大班的培养目标,而应是贯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始终,渗透到家校社会生活各方面。首先,在环境氛围上,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引导性,能够促进幼儿专心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心理氛围。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亲身示范,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专注性、不怕困难等积极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机会,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4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形成衔接合力。幼儿园除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外,还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如“幼小衔接”主题讲座,从普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探究适宜的育儿方法;此外家长沙龙、家长工作坊等自助式家长交流活动,能够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或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念,家长之间的沟通往往更能产生共情体验,相比教师讲解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家庭教育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助推工作

1.摆正心态,有所坚守不盲从

对待琳琅满目的兴趣班,家长既不可“蜂拥而上”,也不必“一票否决”。可以选择性地让孩子参加,破除功利性和盲从的心理壁垒,不随大流,不让兴趣班成为孩子的负担,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做出最适宜的选择。

2.明确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除了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之外,也要求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不得超前超标教学,不得组织入学招生知识能力测试。因此家长大可不必急于让孩子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幼儿真正衔接的难点不在于课程内容的压力。

小学低段教师普遍认为,幼升小阶段孩子很难适应,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孩子不会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也有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等。因此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应足够重视,把握好衔接的关键点,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3.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做好入学准备

父母首先要以积极地心态,与孩子共同做好面对新环境、新挑战的心理准备,多与孩子畅想新奇美好的小学生活,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其次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与小学同步。同时锻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书包,吃饭时自己照顾自己等,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生活的胜任感。

家长还要创设开放、易于交往的环境。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小朋友聚会等交往活动,培养孩子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适时适当表达自己等,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 幼小衔接具体做法
    答:幼小衔接具体做法如下:1. 当家长在关注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足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言语和态度,千万不要用“上了小学让老师管你”之类的话吓唬孩子。2.放松心情,淡定地面对孩子的入学,让孩子感到入小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入学。3.拒绝超前学习,让孩子做适合他年龄特点和...
  •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如下:一、身心准备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 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答:常见的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种:(一)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上的差异,我们需要做好主动性的培养,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等能力。2.培养独立性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幼儿提前培养独立性,...
  • 幼小衔接应该怎么接
    答:幼小衔接应该怎么接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梦华录》有哪些看点?李树的恋爱 高能答主 2020-10-07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117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一)步入小学...
  • 怎样做幼小衔接
    答:以数学为例,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幼小衔接的路径。数学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数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再者,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家长应该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机会来给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让孩子感受数感。让孩子根据吃饭的人数,数和拿餐具、分坚果、分水果、分饼子...
  •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答: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
  • 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答:2、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教学方法是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构成部分,优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以及个人能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在幼儿阶段提倡课程游戏化与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所以,教师要想科学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对于幼儿诸多能力的培养,那么就必须在幼儿大班阶段加强...
  • 幼儿园幼小如何衔接?
    答: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建议和意见如下:一、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内容重复,会使幼儿对所学内容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反之,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
  •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答: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培养幼儿习惯和兴趣,发展语言能力和责任感等。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六、学会承受挫折。做好大班幼儿衔接工作...
  • 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答:语文基础包括拼音、字词、写字三大项,这绝对是重中之重,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从而轻视(有些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还会把拼音写错)。相反,在低年级,拼音、字词、写字会占用大部分语文学习时间。因为吃了这方面的亏,所以建议这三项最好是在小学前有所涉及(如何进行幼小衔接会在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