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谈语言》课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23

   《谈语言》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谈语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3、 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难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学习方法 】

  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找一生简介作者

  3、 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积累词语。

   三、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

  2、 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分别讨论两级例句各自出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甲左乙右)

  3、甲组同学研读第2至第5段,乙组同学研读第6段至第12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板书在黑板上。

  4、 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选择最漂亮的一句板书在黑板上。

  五、 开展讲笑话,明语病的竞赛活动

  汉语言博大精深,我们却要热爱自己的语言,又要严肃地运用它,不要闹笑话。请你想想,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没有闹过笑话?看过的、听过的也可以(即兴创作的也可以)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荐同学发言,其他同学指出毛病所在。比一比:谁的笑话讲得最好?谁是找毛病的能手。

   六、当堂训练:

  分析下面句子: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七、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要注意用语要口语化、规范化。这个论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来的。作者举了反面例子,如一些脱离口语弄巧成拙的例子,说明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又举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的例子,证明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才受读者的欢迎。作者通过讲脱离口语的危害性及举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了文章评议口语化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提出文章评议要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举了报刊中觉的两个语病,说明书面语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能以讹优传讹。作者还特别指出口语上升的书面语既要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或者立论驳论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怎样从文章中找到中心论点呢?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用来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以上几种论证和批驳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了解一些论证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在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么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要理解文章的结构。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各样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例如,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又如,“纵式”的变种“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不,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把握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中。




  • 谁给我初中毕业考试语文的复习大纲·50分(找到了在加20分)
    答:[相关课文篇目]七上《空城计》罗贯中《美猴王》吴承恩《心声》《勇气》八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范进中举》吴敬梓《选举风波》《山米与白鹤》九上《孔乙已》鲁迅《一厘米》毕淑敏《差半车麦秸》姚雪垠《清兵卫与葫芦》九下《故乡》鲁迅《小男孩》《百合花》《奥伊达的理想》C、散文[知识点储备]1、...
  • 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后字词积累
    答: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3个):蛰伏 吮吸 招摇过市 八年级上(共117个)1.《巴东三峡》(5个):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绝壁 古褐苍苍2.《周庄水...10.《谈语言》(8个):费解 推敲 斟酌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11.《最苦与最乐》(3个):失意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12.《...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答:语文版:1.巴东三峡 2.周庄水韵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走进纽约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6.别了,“不列颠尼亚”7.生命之舟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9.纪念白求翁 10.谈语言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答:你知道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都讲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欢迎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B.王力的《谈语言》从多方面举例,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汉语言应该规范化”这一论点。 C.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思维,阐明了自己对痛苦...
  •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答:2.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和文言文,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6单元,九年级上 下面是课文标题,你点击进入,把标题复制进去,就能查原文及相关资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细柳营》 《诗词五首》(包括《采薇》《十五从军征》 《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诗词五首》(包括...
  • 语文人教新支点八年级上一单元课文答案 速度啊。我感谢你们。_百度知 ...
    答: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
  • 东拐西缠是什么意思
    答:东拐西绕 比喻做事情很罗嗦 为了达到目标绕了很大的元
  • 八年级上册《谈语言》课文
    答:八年级上册《谈语言》课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成大文化17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15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谈语言》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
  • 八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中有哪几篇课文?
    答:10. 谈语言 ………(30)11. 最苦与最乐………(35)12.懒惰的智慧 ………(40)第四单元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2)14. 范进中举………(46)15.* 选举风波………(51)16. 山米与白鹤………(
  • 八年级语文课时特训 最后的 期末复习 ~~~不是要答案
    答:(1)《纪念白求恩》选自 ,作者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 医生。(2)《谈语言》选自 ,作者 ,字 ,是我国著名 ,广西博白人。(3)《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 ,字 ,号 ,近代 、 。广东新会人。(4)《懒惰的智慧》选自 ,作者 , 国 。5、议论文常识。(1)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 ,或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