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6
中国农业如何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农业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融合AI技术警惕三方面发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崛起 农业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如今,虽然一些国家的人口开始呈现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态势,但是从全球层面来看,人类人口总数依然在快速提升。然而,一些人口增长趋势积极的国家,大多位于非洲等地,经济、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很多贫困人群都面临着饥饿威胁。因此,这些国家对于粮食的需求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渴望必然愈发凸显。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大力促进农业自动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而现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崛起,农业领域的发展、粮食危机的解决都迎来了新的机遇。
10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统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10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呈小幅度增长趋势,2018年10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6872.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9%。
2018年1-10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农业逐步走向落地
“民以食为天”,在任何国家,农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而现在,面对世界人口规模持续扩张、贫困国家粮食压力增大、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持续下降等现状,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新变革成为主流趋势。
在一些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早已实现自动化作业。例如在美国、荷兰等国,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相比于一般国家要高很多。但是,这些国家在人工智能浪潮影响下,已经开始大力促进农业领域向智能化、数字化进一步升级,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及机器人、无人机的应用愈发广泛。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也在不断加快。虽然许多地方农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滞后,但是在新疆、东北地区等主要产量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已然过关。不仅如此,今年来,阿里、京东、网易等科技企业开始入局农业领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这些科技巨头将目光看向了养殖业。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猪肉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但是仍然显得非常低效。相对于国外的规模化养殖,我国养猪业仍然以家庭式、小作坊等新式为主,养殖规模都比较小,工业化生产水平有待继续提升。为此,阿里、京东等纷纷将人工智能视为解决养殖业弊病的关键,积极推进AI农业的快速落地。
据悉,仅在“养猪”这一方面,就应用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面部识别、机器算法等技术,同时还在加快建立“养猪大数据”体系,以此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提供充足“燃料”。当然,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与养殖业的融合还处于初步阶段。不过,人工智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不仅限于养殖业,而是正逐步覆盖农业领域的种植、植保、监测、收获、销售等诸多环节。
AI农业发展需重视三大方面
AI农业的发展,从直接影响来说,可以提升作业效率、农作物产量,从更高角度而言,则是能够缓解一些国家的粮食危机,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难题。因此,AI农业在落地过程中,需要重视多方面的问题。
1、杜绝盲目跟从。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非全部适应和具有必要性,目前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AI农业也才开启落地步伐,一切还需要慢慢摸索,逐步推进。并且,一些农业细分领域或场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不高,应该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逐渐推进智能化升级,切不可操之过急。
2、避免束之高阁。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应该用来造福全人类,而不是局限于部分国家或是部分群体。相对而言,那些人口规模庞大,但是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更需要依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来促进农业加快发展。而这些国家却面临科技滞后、资金不足等情况,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需要格外重视成本问题,这样才能使得AI农业走向普及,惠及更多人类。
3、保障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在农业的应用对数据十分依赖、导致农业数据的安全隐患也需要格外重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企业的农业大数据出现泄漏、被窃取等情况,都将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危机。所以,在发展AI农业的同时,既要促进农业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也要重视农业大数据的安全保障。

全国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初步统计,全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6.79亿千瓦,比上年底增长约6%;预计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21.7亿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比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并搜简分别为50.7%、31.2%、22.7%,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8个、2.4个、2.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其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都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新的增长亮点,预计全年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山东、河北两省玉绝裤米机收试点有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发展特点表现为:   一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全年需求旺盛。今年购买农机在2月份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农机销售旺季较往年提前了2个月启动,而且农机市场火爆,供不应求,淡季不淡,农民购机热情高涨,需求旺盛,全年不减。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对1516个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表明,1-10月份农机销售额同比增长34.1%。   二是补贴导向作用显著,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在中央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的引导下,带动地方政府投入8亿元,农民投入50多亿元,预计全年补贴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近20万台。与去年相比,农民购买农机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先进、适用和关键、急需的农机技术及机具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大中型拖拉机销量达13.8万台,同比增长50.8%;收获机械销量16.2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9%。   三是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环节推广示范取得成功,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增长新亮点。经过多年的攻关,水稻机插育秧和机插秧技术在江苏省获得率先突破后,今年在全国21个省进行了水稻机插育秧、机插秧示范推广,取漏宴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欢迎,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据初步统计,今年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约1.3万台,预计全年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942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   四是保护性耕作成效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赢。2005年,农业部将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为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在前三年基础上,农业部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已累计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00个,实施示范面积866万亩,实现节本增效6亿多元,受益农户达到150万户。保护性耕作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五是农机作业服务成龙配套,节本增效促增收。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35万台,近7000个跨区机收服务队开展流动作业服务,完成机收小麦面积2.3亿亩,机收水平达到80%。据测算,机手通过跨区作业服务获得收益25亿元,农民节本增效80多亿元。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机收和机整地、机播复式作业“一条龙”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既减少了作业次数,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赢得了时间。特别是一些地区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增加了二次清选和秸秆粉碎装置,不仅降低了粮食损失率,提高了清洁度,而且秸秆直接还田,培肥了地力。   六是带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受补贴市场拉动,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农机企业产销两旺,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产品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10月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75.2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54.8%,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速,是机械制造业中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

 (一)消伍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2007年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大中拖配套农具等农机产品保持较高的增幅,马铃薯、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和饲料加工机械增长趋势明显,大中型拖拉机平稳增长,小麦联合收割机增速放缓,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预测,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将达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拖拉机保有量1834.1万台,同比增长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3.9万台,同比增长9.7%,小型拖拉机1650.2万台,同比增长5.7%。大中拖配套农具292.6万部,同比增长10.7%,配套比为1:1.59。联合收割机60.8万台,同比增长7.1%,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4万台,同比增长60%。水稻插秧机14.4万台,同比增长28.6%。  (二)农机作拿卜或业水平不断提高,不同作物各生产环节机械化协调推进。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0.4亿亩、7.8亿亩和6.1亿亩,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7%、33%和2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小麦、水稻、玉米等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加快突破,其中,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超过81%,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秧和机械化收获发展较快,预计机械化栽植水平将达1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山东、河北等省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全国机收水平将达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油菜生产机械化开始重点推进,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林弊判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2018·孝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迅做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尺昌皮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陵差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
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其基本内涵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要建设一个以什么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的问题。这个目标模式应当成为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纲领。通过回顾和总结以往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进行思考,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在推动农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腔肆着严峻挑战或危机。高投入和高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污染,使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由于高产品种对化肥、农药和灌溉的过度依赖,导致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问题。农药和化肥等物质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效益被忽视,农业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在这方面,美国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十分沉痛的教训。
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主要农业区的中西部“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锐减,有530万公顷的范围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5~150厘米。30年代初发生的中西部大平原区的“黑尘暴”,便是大自然对农业不可持续的农作方式的惩罚。美国环保署经大量调查后确认,农业是地表水的最大“非点污染源”。流失的表土淤塞河湖和水库;水体由于硝酸盐等矿物富集,危及水体对废物的化解能力以及水产品生产。土壤侵蚀还使大气中每年增加3000吨尘土。大量残留农药损害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危及植物的抗病力和土壤中养分的正常循环。
由于高投入和高能耗,也造成美国农业的财政负担沉重。
美国农业部有关研究报告认为,威胁到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有四大课题:一是水资源短缺及水的质量;二是农业生产对农用化学品的严重依赖性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三是由于农业措施不当导致土壤侵蚀成倍加重,不仅在土壤流失的当地产生表土迅速流失,其造成的系统外损失更大,估计每年损失不下100亿美元;四是农村经济及农村社区问题。
很显然,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或危机最集中的表现是农业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继续依靠加大外源性投入的方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反而将使危机加剧。不变革以通过外源性高投入打破传统农业封闭的物质能量循环,以获得农业的高经济效益和高产量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或正槐范式,不改变这种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观,农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不仅不会缓解,而且会越来越恶化。
因此,将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的核心确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的农业科技范式的本质特征——不可持续性的否定。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伍清轿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农业。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模式或新范式,决定了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时期,农业科学技术共同体应共同持有这样的信念: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资源高效使用的一系列知识集约型技术,将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又能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对农产品多种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美国、法国、荷兰及丹麦等农业强国的实践及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农业的集约化与持续性之间可能分离也可能是同步,分离则两败俱伤,同步则双向发展,中国农业必须走现代集约持续发展农业的道路。
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应当是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目标模式;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或产业群大规模地进入农业和农村,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与投入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主要推动力,以超常速度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农业面貌及提高农产品的量与质为基本标志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国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技术体系应当是一个把传统农业技术、常规农业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现代生物、信息和农业工程学等科技成就,构建一个多种适用技术相结合,技术、经济、生态协调统一,具有高产、优质、低耗和生态良性循环的技术体系。

  • 应该如何发展农业呢?
    答:1. 科技创新:通过研究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这包括种子改良、化肥农药减量、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方面的技术进步。2.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这包括发展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3. 农业产业化:推...
  • 中国的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答:中国的农业发展应该走现代化、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以及推广现代农业管理模式。例如,通过引入智能农业系统,如无人机监测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精准掌握农田的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从而提高农作物产...
  • 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总之,就是不承认承包制的作用。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值得一驳。 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原则下,通过所有制、承包责任制、经营权的分离,逐渐走集约化、农庄公司大生产道路,今后的农民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具有一定现代化知识和农业技术的“农庄工人”。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 中国的农业产业布局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2、粮改饲是农业部开展的农业改革,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粮改饲主要是立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优化...
  • 中国的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答:中国现代农业未来五大发展方向:第一、规模化。过去中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现在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比较更明显,说明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农业规模还有很大差距。第二、高价值。农业价格未来趋势肯定是高价,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
  •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哪里?
    答: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哪里?商机1:集约型农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农业现代化”。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看,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与其他三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同的形势和挑战,因此更成为重中之重。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是要走一条与传统...
  • 你觉得现代农业该如何发展?
    答:1、农村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中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值为8.9%,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广义上的农业分为种植...
  • 中国的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答:主要发展特点表现为: 一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全年需求旺盛。今年购买农机在2月份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农机销售旺季较往年提前了2个月启动,而且农机市场火爆,供不应求,淡季不淡,农民购机热情高涨,需求旺盛,全年不减。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对1516个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表明,1-10月份农机销售额同比...
  • 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应该怎样发展现代农业?
    答:1.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2.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3.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和深化农村教育的发展。4.增加农业投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5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 中国及世界的农业发展现状怎样,未来发展趋势
    答: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 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