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说明注重礼仪对一个人自我发展事业成功有什么作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2
礼仪对个人的成长、生活、事业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对我们国家描述的要点之一。
  素面朝天上班;面黄唇无色,发乱指甲长的护士,病态的样子对着病人;穿着睡衣逛市场、遛弯,西装革履游公园,透露装束进出办公室,O型腿、下肢静脉曲张穿短裙;靓妹吐脏言,当面揭人断;手指指人,用脚指物,握手成了点头哈腰的乞讨;不守信时,散漫拖拉------比比皆是。这对个人形象有着极大的损害,也阻碍着自己和所在部门事业的发展。
  一般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小节、细节,无碍大雅。然而,举不盛举的事实证明,就是这些小节,往往决定了事情、事业的成败,分辩出了人的文明教养程度。
  不能不承认,无论身份高低,人们依然在内心根据一个人的举止是否展示礼仪来判断他的修养、教养、涵养以及是否可以合作的潜在利益。不论你有多少财富,也不论你有多少成就,教育程度有多高,资历有多深,你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会一笔一画地勾画你的形象,有声有色地描述着你的过去和未来。
  礼仪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礼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对社会和个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
  1、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精神风貌的主要标志。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1635~1704)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对提高道德素质,塑造高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教育和导向作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礼仪对人的要求包括表里两个方面,它即要求一个人要有与人为善的道德观念,又要求有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因此,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注重礼仪修养的人,其人格成长与高尚有缘。
  2、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
  大作家塞万提斯说过:“礼貌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有的礼仪形式看似简单,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声道谢,一种举手之劳,但这不起眼的表现,却可能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法宝。希尔顿在经营旅店业之初并不顺利,请教母亲。母亲告诉他:有一种简单、易行、不花本钱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希尔顿冥思苦想,终于茅塞顿开,他想到只有“微笑”同时符合母亲说的4个标准。于是,他为自己和职员定下了一个属于礼仪形式的规则:“无论旅馆本身遭遇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属于旅客的阳光。”这一简单形式成了希尔顿事业成功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将会如沐春风,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礼仪教育是培养造就成功人士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3、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
  一个人如果能懂得并且运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交际对象打成一片,使他们倍感亲切自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从而把你当成自己人,乐于接纳和接近你。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礼仪的作用在于“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和得来”,这对于他“日后所得的好处是很大的,他凭着这一点点成就,门路可以更宽,朋友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这些是他从高等艺术或导师、百科全书中学到的困难字句或真正知识所赶不上的”。礼仪本身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把特殊钥匙,能够较轻易地打开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
  4、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际活动而形成的交际者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因素,而这一情感因素的最好表达形式主要就是一种符合规范的礼仪。比如,作为子女,上学前向父母打个招呼,作为同事,上班见面热情的问个好,这种看似细小的礼节形式,会像一条美丽的纽带,把自己同交际对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人际关系的人性化的美丽风景线。礼仪在交流中的重要越来越突出,因为只有讲究礼仪,共同用礼仪来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才能更好地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之情,增近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如果不讲究礼仪,即使你心里很尊重对方,想得到对方的好感,也不一定会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因此必须遵守礼仪的规则和方式。同时,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由他人对礼仪的履行程度,以及自己所感受到的礼遇来分析和判断这其中折射出的对方的心态、情感和意向,而后便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增加好感,或者产生排斥,心生不快。讲究礼仪,可以唤起人们的沟通欲望,建立好感和信任,进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交际的成功。
  由于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性格、职业、年龄、性别等存在差异,交往中往往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由于理想观念、价值观念不同,有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交流中还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甚至冲突。礼仪作为社会交往的规范和准则,可以很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礼仪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尚。
  5、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团体生活。所以,社会生活中,必须有正常的社会秩序。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生活准则和规范,否则社会就会陷于混乱而无法正常运转。比如,窥人隐私,说人长短,举止怪异,不尊师敬长,失礼不道歉,无理狡三分,夜半扰人梦,白日车横行等等,那将是怎样个社会呢?礼仪约束着人们的态度和动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社会的良好运行与稳定,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人际关系的协调融洽,家庭邻里的和睦安宁,都少不了人们共同遵守礼仪的规范和要求。正是因为礼仪有规范和维护的功能作用,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并逐步成为社会的风尚和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形成一种十分强大的道德力量,保证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6、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礼仪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社会文明的作用。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管子》中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礼仪列为立国要素之首。说明了礼仪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学习礼仪,遵守礼仪,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个人、企业、社会的精神品味,展示良好形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礼仪名言中看到礼仪的重要作用:
  1、 形象意味着一切。
  2、 财富隐藏在优雅举止中。
  3、 大事之人,即懂大礼之士。
  4、 言谈举止改变命运。
  5、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6、 国尚礼则国兴,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7、 大多数人录用的是有礼节的人,而不是最能干的人。 8、“改变你的形象,就能改变你的人生。”
  所以,人人应该学习、运用礼仪,在律己敬人中实现我们的愿望。

卡耐基曾断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的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虽然普遍重视人际关系对人生与事业的重要作用,但能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者却只有一少部分人。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金普琳先生将社交中征服人心的奥秘概括为容纳、承认、重视三大公式,金先生的“三大公式”和中国先哲们推崇的“容人术”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能容乃大”,一个善于交际者必有高人一筹的容人之术。善于容纳不完善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乐于与自己在性格、志趣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于是便有意或无意地冷落、排斥了一些与自己秉性不同的人;人们在交际中的另一习惯性心态是对他人的优点、长处乐于接受,而对别人较明显的缺陷却难以容忍。这些都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许多有着某种明显缺陷的人也往往具有某些他人所不及的长处,交际中对这类人敬而远之或拒之千里,很有可能会使你在交际中失去一位难得的朋友,在事业上失去一次难得的成功机遇。当今美国最大的轮胎公司之一的燧石轮胎橡胶公司创业之初仅有几个人和一间旧厂房,它的发迹与该公司创始人菲利斯顿敢于容纳、选用酗酒成性的发明家洛特纳有着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 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对己修身养性,对外建立和谐社会

这是社会风尚的表现
个人素质的展现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第一,和谐社会是富裕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造反、起义、战乱和动荡,无不从贫困上引发,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古人讲“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因而也是社会相对和谐时期。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社会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但社会相对稳定,也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产阶级扩大,劳资关系改善,有实力通过二次分配扩大社会福利,缓和阶级矛盾。一些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则多年来社会动荡、战乱不巳。这些都说明,发展是硬道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要务。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首先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就辽宁来说,我们就是要上下一心,把握机遇,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和三大产业建设,使辽宁尽快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第二,和谐社会是活力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社会开放和公平竞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要富裕,人就得有活力。人类历史发展证明,只有充满活力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形成更新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意义十分深远。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首先必须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各种障碍,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环境,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二是要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和平等竞争。逐步消除户籍、地域、身份二元结构双重标准等方面的制度性限制,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从而减少不满和对立情绪。要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支持自主创业等,使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成员,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三是严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大力反腐倡廉,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三,和谐社会是公平社会,即统筹兼顾各阶层利益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分配格局。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中国历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维定势。“等贵贱,均贫富”,虽然具有平均主义色彩,但它毕竟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的愿望和追求。当分配不公、收入差别日益扩大的时候,其对社会稳定的杀伤力随时可能喷发出来。不是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就一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由于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稳。我国人均GDP正处于向新台阶迈进的“临界点”,正确处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是胜利渡过“临界点”的关键举措。一是要突出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必须把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就业、稳定就业。二是注重解决分配问题。要妥善协调先富和后富、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巨富和赤贫的利益关系,既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群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国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民增收。理顺行业收入差别,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各阶层收入,把贫富差距控制在适当、合理的范围之内,遏制两级分化。当前尤其要维护贫困弱势群众的利益,公共政策要向他们倾斜。三是重点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和农村低保,利用经济快速增长、财政状况良好、城乡人均收人提高的有利时机,尽快建立全民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弱势群体能吃上饭但看不起病、能养活孩子但供不起学费的问题,避免绝对贫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但是公平是相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无差别的社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和谐社会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把握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又要把握长期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要从我国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从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加以推进。
第四,和谐社会是道德社会,即由共同的理想道德凝聚人心、指导行动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足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倡导仁爱孝悌、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人生处世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抗洪抢险时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击非典时的“邻里相帮,守望相助”;就是印度洋发生海啸,举国上下也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当前社会多样化日趋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近两年,我省结合改善发展环境和“两风”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共建”、“文明社区”、打造“诚信辽宁”等活动,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关心,多为社会尽义务,为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和广泛参与。通过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人人平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逐步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第五,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即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
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和谐既要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靠公平分配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要靠法律和制度提供管理保障。为此,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历史证明,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延伸权力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对话和协调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让人民群众有说话诉苦之处,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切实保障其民主权利。当前,要特别注意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党管干部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二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强化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三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按照中央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大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积极培育各类社团、行业、中介等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第六,和谐社会是太平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安全感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
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们富裕了以后,就希望安全、安定。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安全方面,人类面临着诸多的严重威胁,比如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涝、干旱等,比如疾病和瘟疫,如非典、禽流感、流脑、艾滋病等,比如社会治安,如各种刑事犯罪;比如安全生产事故等。一些危及人类安全的灾难发生,往往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对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护,提倡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习惯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健全公共卫生医疗、防治体系,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危机管理体系,强化预警、防范、应变和处置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本领,确保国家和人民免受或少受损失。
第七,和谐社会是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社会,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昨天的和谐不等于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和谐不等于永远的和谐。从事物发展规律看,“和谐”是有条件的,是渐进的过程;“和谐”也是相对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打破旧的和谐,建立新的和谐,永无止境。所以,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调整、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体制。

注重礼仪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从而提升对你整个人的印象
不管任何人
当然喜欢和印象好的人合作啦

提高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以及自身素质,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让别人觉得你有资格受到尊重

  • 结合实际说明注重礼仪对一个人自我发展事业成功有什么作用?
    答: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
  • 礼仪对个人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答:礼仪是一种文明的社会行为,它能够表达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尊重,也被认为是文明的标志。为个人发展而言,掌握礼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掌握礼仪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的基础是礼仪,精通礼仪可以让个人有效深入到文化中,从而使个人拥有更多跟文化有关的知识。例如,了解一些历史礼仪可以让个人的...
  • 礼仪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答:1. 形象塑造:良好的礼仪能够塑造一个人积极正面的形象。通过懂得如何穿着得体、谦和有礼、言行得体,一个人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2. 人际关系:礼仪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需要、关心他人的感受,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与他人的亲近和友好...
  • 社交礼仪对个人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一)学习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
  • 礼仪对个人的影响
    答: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跟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2.礼仪是...
  • 礼仪对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影响
    答:待人接物恰到好处。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礼仪 ...
  • 礼仪对个人职业的作用
    答:篇一:礼仪对个人职业的作用 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即: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
  • 礼仪对个人的成长、生活、事业有什么作用?
    答: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对提高道德素质,塑造高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教育和导向作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礼仪对人的要求包括表里两个方面,它即要求一个人要有与人为善的道德观念,又要求有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因此,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注重礼仪修养的人,其人格成长与高尚有缘。 2、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 大作家...
  •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个人礼仪重在养成的理解
    答:个人礼仪重在养成,理解如下: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2、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3、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