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83安康大水灾》有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读《1983安康大水灾》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生活在安康的人们几乎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安康1983年发生的大水灾,或亲历灾难,或口耳相传,听长者娓娓道来,或从零零星星的相关资料中略知一二。那场灾难距今已有33年的历史了,但似乎仍然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尤其是对于当时亲历灾难有幸存活下来的人们。作为晚辈,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洪水来势有多凶猛,无法估量这场天灾中那些家庭的损失,这座城市的残破,我也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作家和谷的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以其真实性、生动性、文学性带给我心灵的震撼,让我为曾经遭受灾难的安康扼腕,也为从灾难中重生的安康赞叹,更为如今的安康骄傲!

  城因水而秀美灵动,水因城而极富生机。一直以来,安康与汉江有着紧紧相依的亲密关系。长此以往,汉江为沿岸儿女子孙造福,却不曾想,有朝一日,随之而来的连绵不绝的水患殃及人们的生存,让枕流而城的安康生灵涂炭。

  灾难中道德的沉与浮。在可怕的灾难面前,生命即将被扼杀时,人的求生本能自然显现。“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使成千上万人直面生死攸关,没有更多思考的功夫,没有更多叹息的机会,厄运需要每一人做出道德的、伦理的、品格的断然抉择。真假之别,善恶之分,美丑之界,于这一绝妙精微的片刻,都在每一人的心灵里昭然若揭。”有的人在生死关头,置自己的安危于一旁,毅然踏上救人之路,如书中所写的“孤胆英雄”李安飞,还有那位独臂老人;有的人在洪水中与亲人紧紧相依,互相搀扶,一个也不能少;有的人却为挽救自己的“传家之宝”葬身洪水;有人在灾难面前抛妻弃子,置年迈父母于不顾,只顾自己活命;更有甚者,去抢夺他人手中的救命木筏,使他人溺水身亡,自己苟活。生命现象、生存考验、道德抉择在厄运面前成了一个深邃的命题,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暗淡,高尚与卑鄙。灾难毁灭了一些人,也成就了一些人。不幸者被洪水吞噬,永远的离去,幸存者用他们生命的余温演绎凛然大义,尽力拯救一切可以生还的生灵。灾难面前的那一次救助,那一把搀扶,那一声鼓励,那一个拥抱,给人雪中送炭般的温暖,给人力量。百年万年后的安康在逝者已去的生命中学会了敬畏自然与生命,在幸存者的精神丰碑中铸就了一座城市的魂。

  灾难中城市的沉与浮。洪水猛兽将安康城蹂躏摧毁,昔日一砖一瓦的城市建设付诸东流,茫茫一片的汪洋淹没了城市的足迹,这座城市沉默了,寂静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四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无疑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巨大的伤痛,不仅有物质方面的损失、身体或生命的丧失,更给人们心理、精神层面带来压力,即使幸运而活过的人也或许终生饱受骨肉分离之痛,无尽的思念与忧伤。因灾难而来的不知所措,无法对抗,也使人困惑不已,不禁问天,成为人们思考的深邃而神圣的奥秘。但是,人们就因此而一蹶不振吗?城市因此而满目疮痍,无法重生吗?不,被洪水淹得快窒息了的小草,抖抖泥浆毅然抬起头来,何况人!被狂风暴雨赶得无处藏身的小鸟,振振湿淋淋的翅翼在缓缓低飞,何况人!这座城市的儿女抹去泪水,将不堪的记忆封存,重拾信心,寄希望于未来,挽起袖子,化悲痛为力量,挺直脊梁,承担起重建的`重任。无数个挥汗如雨的日子,无数个或狂风暴雨或骄阳似火的日子,所有的安康人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重建活动,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得到有力的彰显。当整齐有序的建筑鳞次栉比时,当条条大路宽阔平整时,当城市拥有独特的格局时,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座城市焕然一新。人们在灾难过后更显睿智,或许这是用惨痛的代价换取的,所以弥足珍贵。灾难启迪人们重新审视安康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水土保持的方案,预防洪灾的发生,灾难警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教会人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如今的我们在缅怀曾经逝去的生命,在赞叹当时人与死神搏斗的生存勇气,在敬佩人们灾后重建的魄力时,更感恩当下的生活,更感激从那场灾难中所留给后人的警示与启迪,正如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著名作家和谷的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以真实、生动、细腻的笔调书写了安康的历史。如果说那场大水灾是印在安康这片土地上的一记伤痕,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经结痂,甚至完全愈合,但是整个安康没有忘记“痛”,而是在痛中醒悟、成长、重生!

  • 1983年安康洪水,洪灾过后出现了大批量的蛇,这件事怎么解释?
    答:说到洪水,很多人会想到1983年的那次。1983年7月下旬,陕南因为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很多地方的道路和房屋被洪水淹没,有的人只能在屋顶生活。看着家园遭到洪水肆虐,当地人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后来,就连康安老城大桥都被淹没了,大坝都抵挡不住洪水。随着大坝决堤,安康城变为汪洋。在洪水肆虐的过程中,...
  • 1983年安康水灾:街头遍地蛇群,当地人以为大难临头,后来如何?
    答:一个难忘的事件1983年,陕西安康,洪水肆虐,全城沦陷为一片汪洋,村庄、房屋、树木、电杆……无不受到了摧毁。由于当时通讯、交通等落后,加之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近几万人受困,生命受到威胁,无数财产也在顷刻间毁于一旦。这次特大洪水的袭来,无疑是陕西遭受的一次巨大的灾难。而在洪水平息后,一场可...
  • 83年汉江洪水,安康全城覆没,具体是怎么回事啊,有知道的吗?
    答: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山城---安康.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地方会遭受洪水 今年是广西的梧州 已经闷热了好几十天了 今天终于掉了两滴雨 天气预报说 近两天汉水流域会有大到暴雨 于是我便想起 83年的那场洪水了...83年7月31的时候 我才不到一岁 所以关于那场洪水的很多问题都是大人们告诉我的 小时候我...
  • 安康83年洪水的“保汉中丢安康”是怎么回事?
    答:大水为何难以避免 1983年陕西安康洪灾 雨水至多只是这场浩劫的成因之一。雨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江流不畅。黄万里谈到,修建于1958年、位于安康下游的丹江口水库,在此前的25年使安康下游河槽不断淤积抬高,“否则洪水再大也可以从宽深的河槽里排出去” 。也就是说,洪峰来临之时,江流不畅乃至下游...
  • 走近桑梓情深的作家和谷
    答:他听后一口答应,我们欣喜不已。临走时,和谷先生拿出他近年来出版的《归园》、《阅读徐山林》、《音乐家赵季平》、《1983安康大水灾》、《国风》、《长安寻梦》、《秦岭论语》、《天地之语》、《西出长安望丛岭》这九本书籍赠与我们,并亲笔签名,热情合影。而后我们掂着沉甸甸的书籍,满载而归。第二...
  • 1983年安康洪水,洪灾过后出现了大批量的蛇,这件事怎么解释
    答:1983年安康洪水,洪灾过后出现了大批量的蛇是因为:蛇窝都被洪水淹没,蛇群没办法生活,出来重新找地方。洪灾过后出现的蛇群,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蛇类属于爬行动物,也是冷血动物,它们的生存对温度有要求,当洪水来临,气温就会变化,蛇就会变得躁动不安,蛇窝也都被洪水淹没,就会寻找新的栖息地,在寻找...
  • 陕西省南部城市是哪个在198几年初遭到了特大水灾
    答:那是一场天灾,但更是一场人祸。这次洪水屠城是安康人心中永远的痛。20年后的陕西渭南发生了更大的水灾,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1983年7月31日,陕西省南部汉江边的安康县城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洪水灾害。当晚8时30分,流量达31000秒立方米的江水在早存隐患的城堤上冲开决口,几丈...
  • 陕西安康是哪一年发生水灾的?
    答:较近、损失较惨重的是1983年7月31日。7月31日18时,在狂风暴雨中,汉水以每小时0.75米的速度上升,很快淹过桥面,切断南北通道;20时20分,汉水洪峰在漆黑中汹涌越过城堤。聚积历史隐患而又单薄的城堤,承受不了特大洪水的冲压,洪水开始漫越城堤东部,喇叭洞北段、北堤潘家坑、纱帽石段相继决口,洪峰...
  •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洪水是怎么拍的?
    答:1983年的安康大水灾,是陕西省解放后的一次大灾难。记得1983年,新城广场聚了很多安康灾民,火车站也很多。但当年的水灾到底有多大,不知道,更没有直观感觉。想象中是山洪瀑发,水冲下来,低洼地区受灾。 在《平凡的世界》里,田晓霞就像一个精灵、像一个天使,她的性格善良而坚强,她的爱情真挚而纯洁...然而这样的一个...
  • 1983年安康洪水的详情
    答:1983年安康洪水的详情介绍:1983年6月以来,安康地区各县连续普降大雨、暴雨,降雨量大都超过正常雨量的1至2倍以上。以7月份为例,石泉降雨404.6毫米,是同期正常雨量183.7毫米的2.2倍。宁陕降雨337毫米,是正常雨量199.4毫米的1.7倍; *** 县芭蕉口降雨495毫米,是正常雨量189.6毫米的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