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中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出自《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引用:“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 讳疾忌医与谁有关(讳疾忌医与谁有关?)
    答:这个人物见于《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有一次,扁鹊因事路过齐国,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桓公的神色不正,就说:“您患病了!现在病在肤肌,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就要加重。”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什么病。”扁鹊见桓公不信,...
  • 扁鹊几次见蔡桓公
    答: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
  • 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a齐桓公b蔡桓公
    答:讳疾忌医的典故中君王是蔡恒公。
  • 《扁鹊见蔡桓公》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答:但是我不是肾病科的,有些说未必很准,看看就好.)一开始的肾功能损害, 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它有一个长时间的比较隐匿的病程 ,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 ,只有在慢性肾衰症状才逐渐显示出来所以呢,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 《扁鹊见蔡桓公》的“原文”是什么意思?
    答:《扁鹊见蔡桓公》的“原文”意思是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
  •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里蔡桓公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答:释义:究竟什么是“痹”呢?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关于“痹”的论述有四点:①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②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③闭阻、不散。④麻木 文章出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
  • “扁鹊见蔡桓公”历史上真的有此事么?
    答:有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身为韩国公子,曾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他是荀子的学生。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
  • 《扁鹊治病》取材于什么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故事以什么时的悲惨结局...
    答:《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故事以蔡桓公病死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扁鹊见蔡桓公》战国 韩非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 《扁鹊治病》的作者是谁?
    答:《扁鹊治病》的作者是韩非。《扁鹊治病》出自于《韩非子·喻老》,是根据其中“扁鹊见蔡桓公”改编的。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
  • 驱逐腠理什麽意思
    答:腠理(còu lǐ)指皮肤、肌肉的纹理。“病入腠理”意思是: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释义】: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出处:《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句词语出自《韩非子·喻老》里扁鹊给蔡桓公医治的典故。蔡桓公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