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军队战斗力薄弱;农民负担严重。
首先内乱的种子在很多年前就埋下了。这张公元696年的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唐有两个明显相反的用兵方向:
向西对抗突厥,吐蕃以及西域诸国
向东对抗契丹,靺鞨,奚人等部落

两个完全相反,相距甚远的用兵方向,势必会造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军政资源聚集中心,这是很危险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而唐朝是一个没有无线电,铁路,汽车的年代,皇帝控制地方实力派的主要途径就是就是军事威慑。
关中,河朔两个军事行动方向,其实早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
在盛唐时期,不受朝廷控制的庞大的准军阀集团虽然正在逐步形成,玄宗时期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让节度使在边地征兵,边境军队高达49万人。
但由于忌惮中央政府的“强大”,朝廷又控制了河朔集团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些准军阀一时不敢动作,等到唐朝中央政府略显衰弱,这帮人就活跃起来了,安史之乱只是将这种割据形势摆在了明面上。
其次唐朝的中央政府严重误判了安禄山集团和关中集团的实力。在账面上,唐朝政府拥有压倒性优势,安禄山掌握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兵力,拥有兵力约15-20w。
而唐朝中央军就拥有十余万兵力,同时可调动的个藩镇兵力高达三十万人。仅看人数唐玄宗对安禄山显然有压倒性优势,事实上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安禄山有胆量反叛。
当然,唐中央政府的优势仅仅存在于纸面上,首先安禄山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而唐朝中央军队久疏战阵,战斗力远远不及安禄山的精锐之师,百战之将。其次从开元晚期开始,唐朝政治日益腐败。等到天宝年间,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挥金如土。
又将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安史之乱初期,唐朝准备不足,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安史之乱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民族问题:
自南北朝以来,大量契丹人、奚人迁入河北北部,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
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乱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和中郎将。在他的收买下,大量少数民族投入叛军帐下。
经济问题: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不仅仅普通百姓受到影响,唐朝的府兵制也受到严重冲击,兵户破产逃亡严重,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冲折府以无兵可交,府兵制终于废止。此后,折冲府只有兵额和官员,既没有兵,也没有驮马、武器等各项军资。
其实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形势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关中集团毕竟是战争的胜利者,又有全国的供给,实力还是要强过河朔军阀的;而河朔军阀内部矛盾重重,比较有大的军阀就有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等等。
中央的神策军对单一军阀有碾压性的优势,只要不动河朔诸镇的整体利益,或换或杀一两个军阀头目不在话下,完全无法指挥的军阀只有河朔三镇,但也能保持名义上的统治。
“拓展资料”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依然取得了不少对外胜利:
779年,唐朝击败吐蕃、南诏联军。唐德宗时,剑南节度使韦皋招降南诏,与之结盟,共同打击吐蕃。
843年,唐军在杀胡山击破回鹘,收降回鹘骑兵两万。
847年,唐军击败吐蕃军阀论恐热,之后收复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后逐步收复西北地区被吐蕃侵占的土地。
真正摧毁唐朝的还是“黄巢之乱”,此次起义后,关中地区军事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对抗单一的河朔军阀都困难重重。甚至关中内部,天子脚下都有军阀产生,这时唐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主要原因是,李林甫、杨国忠为首的宰相集团和安禄山为首的节度使对太子李亨进行政治的围追堵截,打压迫害,导致国本动摇,人心离散。太子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皇后之子,最初爵位忠王。后因武惠妃为了扶持自己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设毒计害死太子李瑛(赵丽妃之子)等三王,玄宗皇帝没有接受武惠妃的立储意见,而是以立长不立幼的理由婉拒了武惠妃,直接立第三子忠王李亨为皇太子。至此,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开始揣摩玄宗皇帝的喜好,不断的打击迫害太子李亨。安禄山在长安觐见,拜完玄宗皇帝,忠臣责难他不跪拜太子,安禄山说他只知道皇帝,不知道太子是做什么的。玄宗皇帝听了面色大悦,至此,太子李亨艰难悲惨的储君生涯似乎无可逆转。特别是遭受李林甫的疯狂打击之后,太子李亨被迫离婚两次,妻族惨遭清洗,精神遭受严重打击,处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试想:太子是一国储君,未来的皇帝接班人,遭受文武大臣如此打压迫害和藐视,一个正常人也无法忍受,誓要报仇雪耻,何况一朝储君?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执掌相权,身兼四十余职,遥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一年,太子李亨本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专业对付安禄山,没想到杨国忠继承了李林甫的政治资产,也对太子李亨进行政治打击,至此,太子李亨集团和杨国忠宰相集团、范阳(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恩怨日益恶化,几乎人人都认为做了太子未必是皇帝,可能身手异处,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太子李亨可以在安禄山和杨国忠两座大山的夹缝中存活下来。而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将相不和,矛盾重重,甚至也是你死我活。这样的高层关系,直接导致政权不稳,政令不通,民心动摇,所以安史之乱爆发的最主要直接原因是杨国忠为首的宰相集团和安禄山为首的节度使集团对太子李亨集团的叫板打压迫害,动摇了国之根本。但是无论杨国忠和安禄山怎么打压迫害太子李亨,玄宗皇帝始终没有杀掉和废掉李亨太子之位的意思。这造成了安禄山集团成员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玄宗皇帝年迈,江山迟早是太子李亨的,太子李亨如果一旦登基继位,首先要清除的政敌就是安禄山。所以,安史之乱的爆发在于安禄山集团是否愿意悬崖勒马,拿出效忠太子李亨的诚意,以表忠心,或可赢得太子李亨的冰释前嫌。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唐朝边关节度使权力的不断扩大,唐朝在唐玄宗时期达到了顶峰,但是也是唐朝的转折点,政治斗争以及利益纠纷还有安禄山史思明的野心都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是由地方权力膨胀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两方面导致的,我们先说节度使
唐朝疆域辽阔,而朝廷管理能力远远不够,为了经营好这硕大的帝国,保卫边疆,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维持平衡,必须要在边疆驻扎重兵。节度使这个官就是这样,节制调动,故名节度使。唐朝初期仅仅只在边疆地区设置节度使,节度使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由战斗,而且必须要服从朝廷。这节度使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而开元末年的李隆基是荒废政务,追求享乐,朝廷越来越腐败,各地的节度使们就这样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去威慑朝廷,镇守范阳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和武将史思明就发起了安史之乱,各地的节度使也分分揭竿起义,这李隆基啊是带着他的杨贵妃一路逃到了四川。他们攻破了长安城,非常惨烈,唐朝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经过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尤其是河南河北一带,长安城也不再是国际大都会,大量民众南迁,自此经济重心南移。安北都护府早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失守,突厥、回鹘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就连吐蕃军队也攻陷了安西大都护府,唐朝的领土面积锐减,在全世界也没有了名声。安史之乱以后为了保护朝廷,保护社会安定,唐朝在中部也加设了更多的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大大减弱,社会动荡加剧,为后期唐朝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1.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吏治不清明,没有能耐的杨国忠竟然能做宰相。2.唐朝各节度使对唐朝朝廷的不满,日益增加!3.繁荣达到顶峰只是衰落!

唐朝中央军的弱化,边疆军队的强大,中央政府的警戒心下降,胡乱指挥。

  •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
    答: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内外交错,让唐玄宗后期的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都在日益加深。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而且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
  • 历史都有其发展的必然性那么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2、“外重内轻”的军事布局导致朝廷势弱,边陲势强,使安禄山那样的节度使有了叛乱的资本。3、唐玄宗重用蕃将为边帅,“诸道节度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4、安禄山与杨国忠的权力斗争推动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以上前面三点,第四点...
  •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框里打勾
    答: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皇帝荒废朝政、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力膨胀、农民负担过重。
  • 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一次严重的内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至763年之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军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和流血事件,导致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严重动荡和恐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如下:1、政治...
  • 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政治上的腐败和权力斗争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唐朝中期,官僚制度逐渐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性。例如,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等...
  •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其实每一个朝代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说到古代最有名的朝代,那么唐朝就是其中之一了。唐朝前期的繁荣让人向往,但是后期的衰败也让人觉的惋惜。唐朝自从爆发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向了衰败。安史之乱是人民矛盾、统治阶级矛盾的大爆发,也是很多政策的缺点...
  •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
  • 安史之乱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什么
    答:1. 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土地兼并的加剧和均田制的瓦解,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离失所的配民。皇帝的奢侈浪费与对社会现实的忽视,加剧了国家的经济危机。2.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导火索。唐玄宗晚年,朝政被李林甫和...
  •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军事与行政的统合使得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忧。2.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当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