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请问一下道家静功和吐纳法的呼吸问题!?

以前了解过,我把知道的和你说说,别练出问题来
吐纳法也是呼吸法的一种,叫做顺呼吸,当然还有逆呼吸法
因为我们平常呼吸,一样所以叫顺呼吸,逆呼吸一开始练有些困难,用顺呼吸法比较好,容易
入静,
顺呼吸,要点说一下,要不很容易出问题,练功姿势,站 行 坐 卧都可以,
呼吸前先调整一下呼吸,在练
用鼻呼吸,舌抵上腭,也就是抵住上腭的有两个小孔,
一开始会不适应,舌都是酸的,很难受,这是正确的方法,有人认为不对,那是不对的,
如果抵上腭不适应(影响入静)可以抵住牙龈上方,

然后,用意念把气领导丹田处,(也就是肚脐稍下,千万不要领导太靠下,因为那里是空的,
在那里引气没有效果的,下腹会发胀)
有的人一开始练 ,气会下不到丹田,因为橐龠管蔽塞,有的人可以直接把气引到丹田,因为他们的橐龠是通的,我就可以把引到丹田,但是我不晓得,以为自己能错了,就把气引到胸口,要把把橐龠能通,结果很不疏忽我就不练了。
另外不要憋气,
熟悉了顺呼吸就可以,练逆呼吸了,
《真气运行法》好像就是逆呼吸,好像练得人也不少,上手也比较容易
你上边 口呼鼻息 三次 是要吐出浊气,调整呼吸
如果不是初学者,如果启动胎息就可以任何时候都在吐纳,胎息可以自己呼吸,不是自己意识控制的
没有人指导,容易出问题的,呵呵,不要强冲橐龠,

  道家南派的丹法是清修丹法,无为丹法,有为丹法不太了解,就不说了。南派丹法的总决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其实很多初学道家静功的人心猿意马,很难静下来,时间一长自己也烦躁,而通过学习心息相依能够很好的后天意束缚住,虚空是心猿的五指山,紧箍咒。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能相融矣。此心息相依法,古称日月兼并法,盖心息即日月也。一呼一吸谓之出日入月,《黄庭经》云:“出日入月呼吸存。”故呼吸即日月之象也。
  姿势:本功法名为心息相依,重在神气合一之妙,神气于卦象为离()坎()。是人身的姹女婴儿,婴姹配合,捐恋于中央戊己之宫,戊己即中黄土釜。坐字上二人字下一土字,心息依虚,即二人坐一土之妙。二人者,即一神一气也,土即虚空之土釜也。所以真正坐功,在于神气是否真正的在中央土釜中结合了,不在坐的姿势上过分讲究。故本工法只要能心息相依,同定于虚,不管行住坐卧,都为真坐,若终日死坐,心息不依,神驰气乱,就不足以言坐也。又心即是火,息即是药,故心息相依之法,即是火药同用之功,故白玉蟾称谓“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功法:既明玄关一窍,即是身外虚空一着,又明舍身虚静之要,便可下手薰修。工夫原是心息相依,神气合一,放在外面,但依法可分全摄相依法,直接相依法和间接相依法三种。实际上三法都互相贯摄。而又以全摄相依法为优。若依炼功次序来说,初学以间接相依为宜。间接相依以听息为主,听息纯熟,以不执不滞,悠悠扬扬,浮游于鼻孔之外,便可转入直接相依。直接相依者,神息相注,同定于虚无之地也。神息依虚,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肝肾肺心脾之五行,魂精魄神意之五德,自然不召而自归,不思而自得。反之眼耳鼻舌身意归中以后,神气以及其它一切,亦必自然相聚,不复有飞驰走失之患矣。此相辅相成之道,故必有互相倚伏之理也。
  工夫纯熟,万缘一放便依,一依万缘更放,无内无外,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更何直接间接之分哉!我人把神放在外面虚空中随息出入,一往一来,不即不离,自然合体。
  间接相依法,便是先从耳根悟入,取一根先返本之义。所谓寄心于耳,寄耳于息,谓之返闻闻自息。,听息之前,先可注视外物几分钟。如注视一杯水,一棵树,一方绢或面对墙壁平视肖下处画一个圆圈,余如在面前放一盏放灯,一枝香等均无不可。外物与眼睛之距离约在一公尺左右,注视时,耳根亦随听之。等到心略澄静,已有收摄之把握了,然后把注意力逐渐移近,最后把视听移放在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注意,不可着于鼻口,也不可着于人中。一定要在人中外,约一根筷子长短范围内来去游荡,心不离息,息不离心,依久心息归于一点,固定于鼻孔外径寸之地,心之与息,自然融洽相注在一起矣。

道家静功要意守丹田。
但意守不能过于执着和刻意。
静功是相对于伴有武打动作的动功而言。
静功和吐纳是相通的。
附:
1.意守丹田
之所以成为练气功最重要的方法,是因为注视这地方,在治疗中以引导思想集中,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且可调整呼吸,固精健身,增强内畦的活动,我们知道,只有脑和肾健,气足才可以祛百病。意守丹田就是练气功中“调心”的重要功夫。而“调心”须与“调息”互相配合好收效才会大。所以气功家有云:“治病须养气,养生须调息。调息须清心,清心须坚脑,坚脑则心平气和,气机发动,无所不适。”
初学静坐功的人,对这种功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伏没有一秒钟停止。所说“心猿意马”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到静坐的时候把一切杂念放下,精神集中在小腹(下丹田)。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功法。如初学气功者,觉得这种意守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微露一线之光,而且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地以鼻呼吸,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合,舌抵上腭,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意守下丹田。
初学习静坐功的人,常常反映:“我没有学习静坐功的时候杂念倒还少,一入坐练功后,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的妄念,本来随时都能有,平时因和外界环境的接触把注意力发散了,故不觉得多;习静坐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能够从这里入手,即时自省妄念是怎样生起来的。习练久了,杂念自然渐渐会少了。
初学静坐功的人,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二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治情绪不安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治昏沉瞌睡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意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由于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来打坐,因为夜里睡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2.吐纳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 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抱朴。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3.静功
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静功: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功法。《保生秘要》:“所以《素问》首卷论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

  【此符号“——”是解释你上述所说的话。】
  第一:“气功静坐”是 道家静功的初层 ,是以意念维持身静,用念来调和呼吸 。但没有做到心静。
  (注:身静即自己心沉,无不适之感,自然,轻松,舒适,不愿再动;有安静之感。)
  你所说的 意守丹田 既是初层
  ——你所说的“气功静座,身体外表虽然座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这就是 道家静功 的 初层—身静。

  第二:心静简单的说即是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渐入“听息”之法(静功法诀之一,在这不多做介绍)似听非听,意念慢慢淡去,渐渐顺其自然变化
  ——你所说的“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则是达到了心静,但这也只是心静的中层,当心息相依时;不挂往事,不牵来事,进入虚无状态。
  ——你所说的“吐纳则是 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心无杂念”以意念下注丹田其实也是初学者修炼时的方法。
  吐纳:正如回答者中所说的“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这也渐入“入静”的境界。
  ——你所说的“道家吐纳是要求 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当“听息”时,就已自然形成,所以不需意念引气。
  至此,静功其实还有更高一层境界,在此就不做介绍(不好意思,我打字不快,打这么多字有点累~)
  所以才说--气功为静功的初层,气功把静功作为最上层境界。

  至此,所有话已解释完毕~~~~~~~

人有三个丹田,一开始的时候意守的是下丹田,也就是肚脐下二寸入一寸。然后采得小药后就意守上丹田,也就是檀中穴,等到任脉通畅,督脉流顺的时候,就意守上丹田,也就是百汇。(这是男性的修法。)而意守跟静并不矛盾,因为只是守而不是动,意守的意思,是随时感知气的流向而不强逼气的流动。而吐纳之法,讲究的是自然而然,吸气时以心领气,是使其能进入下丹田,呼气是领出窍外是使其沿着经脉而流转。最简单的归结就是“勿忘勿助”。
静功的吐纳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你说的那种,而另一种就是“逆呼吸”,而守静通常会采用你说的那种方法,也就是听息法。
还有就是,道家讲究的是呼长吸短,一息尚存。这其实就是静功的基本要求。

“意守”和“静”并不冲突啊!静功,指的是在身体缓慢、心理安定的状态中去调理身体的气机,不是说停止一切身心活动,否则不成木偶泥塑了吗?还怎么调伏自己的身心呢?意守,是指炼功都需要认识和保持一个“我心”,这在佛法止观中叫“止观俱在,定慧双修,随顺不二”。通过如理作意来维护心中思维意识的稳定、平和、清醒,起到觉察、发现、引导、调动自己的内在气质和力量的作用。调理呼吸其实是引导意识不乱的方法和工具,而不是目的。

  • 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
    答:道家静功要意守丹田。但意守不能过于执着和刻意。静功是相对于伴有武打动作的动功而言。静功和吐纳是相通的。附:1.意守丹田 之所以成为练气功最重要的方法,是因为注视这地方,在治疗中以引导思想集中,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且可调整呼吸,固精健身,增强内畦的活动,我们知道,只有脑和肾健,气足才可...
  • 关于道家静功和道家吐纳,我有疑问
    答:当周身的气自然环绕成圆,吸纳入丹田,这就是达到周天之境。如果你注重的是意念随然,那推荐你去修佛,或者是单纯的精神力修炼。我现在就是对精神力的修炼,兼禅道。补充一句:道家丹道比较难修,中后期多注重采药吞服,炼化药性,现在社会没有门派是难,且危险的做法。如果只是纯粹的气功修炼,或是讲究...
  • 请教一下道家静功和吐纳法的问题?
    答:道家南派的丹法是清修丹法,无为丹法,有为丹法不太了解,就不说了。南派丹法的总决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其实很多初学道家静功的人心猿意马,很难静下来,时间一长自己也烦躁,而通过学习心息相依能够很好的后天意束缚住,虚空是心猿的五指山,紧箍咒。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
  • 请问一下道家静功和吐纳法的呼吸问题!?
    答:吐纳法也是呼吸法的一种,叫做顺呼吸,当然还有逆呼吸法 因为我们平常呼吸,一样所以叫顺呼吸,逆呼吸一开始练有些困难,用顺呼吸法比较好,容易 入静,顺呼吸,要点说一下,要不很容易出问题,练功姿势,站 行 坐 卧都可以,呼吸前先调整一下呼吸,在练 用鼻呼吸,舌抵上腭,也就是抵住上腭的有...
  • 如何吐纳啊,高手指点
    答: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
  • 修真境界的静功之道
    答: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1、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
  • 谁能教我下怎么学习道家气功
    答:从基础吐纳开始,学会静心,姿势要正确,循序渐进。具体的方法需要参看不同的功法要求。道家气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按照“恬淡虚无”、“清静无为”来修炼。据古籍记载,道家首创了吐纳导引之术,即后世所说的气功。道家练功是以“身心兼顾”为主,即“性命同修”。“身”与“命”是指人体生命;“心...
  • 道家吐纳功法肚子涨是啥情况
    答:调息不当。吐纳,这种练气技法,常人了解最多的就是健身气功六字诀,腹式呼吸等,比如打坐时的调息,或者一些导引术配合呼吸的锻炼法门,吐纳本应该是静功,但是它却是静功动练,辅助运气得气。
  • ...一直到“命”字号止,共二十一大卷,是研究吐纳服气的方法?
    答:静功是气功疗法的一部分,与动功相对而言的一种功夫,就外面的形式来说,它盘腿握手,闭口垂帘,身体坐着不动,与打拳运气,手舞足蹈对比起来,所以叫做静坐功夫。关于静功的理论和方法,门派众多,各有短长。属于道家的经典,可参考道藏第三洞洞神之部的著作,自“尽”字号起,一直到“命”字号止,共...
  • 想学练气功,怎么样能让自己心静下来?
    答: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 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上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 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 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