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论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大学生地震时如何逃生 论文

论文写不出来 只能给你点意见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固睡床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俗话说: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所以,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就近躲藏。家中卫生间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生间空间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伤。另外,卫生间有水,能够维持人的生命。地震时,首选卫生间躲避。其次,要选择储存室、书房、没有煤气的厨房等空间小的房间。室内墙角也是较安全的地方。房屋倒塌时,室内墙角处容易留下一个安全生存空间。另外,可迅速躲避到床、桌、冰箱、洗衣机等坚固物体旁边或下面。

3、要蹲下身体,并用枕头、棉被、书包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4、要用手绢、毛巾、或双手捂住口、鼻及脸部,防止灰尘堵塞口、鼻和迷住眼睛。

5、地震发生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保持好体力,坚定信心,耐心等待救援。

6、地震刚结束时,先不要急于呼喊,要充分节约体力。救援人员最快也要地震后数小时才能到达。急于呼喊会浪费掉宝贵的精力。

7、如带手机,要及时与亲人联系。要充分节约电源,可间断关闭手机,留在关键时候使用。

8、听到救援声音,要主动呼喊求救。呼喊声音尽量长一点,便于救援人员听到。

9、可用手机发信息、打电话或放音乐,或用石块敲打墙壁、金属物,发出救援信号。

注意:

不要选择凉台、门窗、玻璃柜台处躲避,这些地方结构不坚固,容易倒塌。

不要选择跳楼,这样反而容易摔伤或被掉下的楼板砸伤。

不要选择有煤气的厨房躲避,地震时会有煤气泄漏。

躲藏的地方要避开头顶上的电灯、电风扇、空调等,防止被这些物体砸伤

地震逃生技巧
家里先往厕所跑
无备就是大患。在地震来临之前,我们一定要时刻准备着,才能在劫后得以重生。根据被称为世界上成功救援人数最多的救援队长———美国国际救援队库普队长的经验,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点。如承重墙墙角、大冰箱旁边、坚固的家具旁边、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危急中也可以选择桌子、床,在其旁边抱头屈膝,让头部低于床和桌子的高度,而且尽可能用枕头、椅垫保护住头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体对人体的伤害,等主震后再逃生。千万不能选择在阳台或靠近外墙的地方躲避,因为从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楼房最终都是外墙面垮塌,但主体留存。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和成都大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胡松都建议,在家躲地震,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室内避震条件好的,要首选室内。若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二、寻找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但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一旦钻进去后,肯定会丧失主动性,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能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也可通过敲击管道和暖气片,或打开手电筒利用声、光方式进行联系。
同时,胡松还给出了家里最安全的空间排名:第一名:厕所;第二名:厨房;第三名:承重墙的墙根下;第四名:铁制、实木床下。
最危险的空间排名是:第一名:客厅;第二名:大卧室;第三名:非承重墙下;第四名:大衣柜和钉在墙上的橱柜下。
汽车下车躲在两车间
地震时,待在车里最不安全。两位专家都认为,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一样,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在车内躲地震是较危险的做法,汽车的钢板根本不足以承受高处跌落物体的任何一击,很多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因此地震时如果在车里,相对安全的地方是:
车内一侧:行驶途中感到地震,要抓牢座位扶手,防止碰撞。其他乘客,要用双手抱头,躲在车体一侧,等待停车躲避。
非十字路口处:将车靠路边停下来,并打开双闪应急灯。
空旷处:驾车迅速躲开高速公路、立交桥、电线杆、堤坝、隧道等地方。
两车之间:若在交通拥堵的路段行驶,要马上下车伏地于两车之间的间隙。如果在停车场,要赶紧下车,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或卧倒。这样即使有大物体掉下来,也不至于直接压到人身上。
办公室待在电梯间周围
地震来了,作为办公族最关心的是,办公室里哪儿最安全?专家给出排名:

第一名:写字楼电梯间周围,因为这个地方全是由钢筋混凝土灌注的。

第二名:办公室里的柱子旁,这些柱子大多是承重的,材质好,承重力强。

第三名:卫生间。

第四名:桌椅旁。

办公室里最危险的地方是:

第一名:开阔的办公场所。

第二名:非承重墙下。

学校蹲在课桌旁

躲到床下、桌子下是从日本学来的经验之一,但这必须要考虑到日本的现实情况—————过去他们的房屋木结构居多,垮塌后的压砸力不大。但我国的房屋大部分是水泥预制板结构,垮塌后压砸力非常强。因此,李宗浩建议,强震来临时,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及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商场远离大玻璃

地震来时,或许你正在超市、商业街、商店里。胡松说,此时最安全的地方是:商场里承重的柱子周围、低矮没有玻璃的货柜下。

最危险的地方是:户外的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高大的广告牌下,街灯下,物料堆放处。超市、商场里的玻璃柜台,较为高大的货架周围,扶梯下面,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

户外别走过街天桥

较为完备的地震避难场所,无异于灾难发生后的一剂“镇静剂”。目前,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都相继建成多个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因此,我们应知道自家、工作单位、学校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两位专家提醒:前往避难场所的途中,不走过街天桥,绕开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避开狭窄的街道、围墙、雨篷下。途中应将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没拿东西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

地震过后该如何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