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安康市安康市紫阳县蒿坪复青乡在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想知道:安康市 从紫阳县蒿坪镇区域敬老院到蒿坪镇怎么坐公交?

紫阳县蒿坪镇区域敬老院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

紫阳县的敬老院就在蒿坪镇啊,很近的,步行一会就到啦,要是不知道路就最好就是下个地图,那样就很方便了,下个腾讯地图什么的,有不知道的路就用地图搜一下目的地,就能找到具体路线,无论是坐公交还是打车步行,都省的问路人了,有时候还问不到,有地图就会很方便。

希望解决你的问题,给人与善~升级需要您的采纳!谢谢了!

蒿坪概况

紫阳县蒿坪镇位于紫阳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是紫阳县北部的边贸重镇,素有紫阳县的“小乌克兰”之美称。该镇东、北部与安康市大竹园、洪山两镇接壤;西、南方与本县的双安乡、洞河镇为邻。镇内交通便捷,恒紫公路、蒿汉、蒿大路呈十字型贯穿全镇,村级公路伸入17个村;通讯发达,互联网、手记、寻呼机早已开通,程控电话入户率据全县其他乡镇之首;电力充足,境内建有一个850千瓦伏变电站;百姓厚道,民风纯朴,社会环境稳定。全镇辖2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830户27000人,总土地面积11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00亩,其中水田5300亩,年平均降雨量120MM,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199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880万元,财政总收入29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6元,全年粮食总产13100吨,人均年占有粮食460斤。蒿坪镇自然资源丰富,茶叶、蚕桑、煤炭、富硒植物油、富硒优质大米已形成产业,产品远近闻名。茶叶年产量12万斤,年产蚕茧11万公斤,年煤炭产销量27000吨,年产优质富硒大米2500吨。近年来,该镇本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开拓争先”的精神,坚持走以工状镇、以农稳镇、以商活镇、科技兴镇的强镇之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以争创全县(富硒食品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两个第一为重点,以发展(板石、矿泉水、富硒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企业为突破口,以适合山区农村模式的“陕南第一村”为载体,把蒿坪镇的各项事业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促使该镇的“两个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蒿坪,是一块乐土。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她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后劲和无限的商机。她是全国仅有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里的富硒保健食品开发,前景看好;这里的香米养胃肖食,芳香四溢;这里日流量310吨的富硒矿泉水通过了国家鉴定;这里板石藏量丰富,质地优良;......

这里需要您的到来,携手共谋发展~!!

蒿坪镇地处巴山腹地,位于紫阳县东北部,东与汉滨区大竹园镇相邻,南与紫阳县洞河镇、城关镇相连,西与紫阳县双安镇毗邻,北与汉滨区洪山镇接壤。距紫阳县城16公里,安康市区42公里,是紫阳的北大门。全镇辖19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99个村民小组,7000余户3.1万余人,拥有耕地面积42124亩,其中水田3685亩,林地11万亩, 90%居民为汉族,有少量的回族居民,国土总面积为113.9平方公里。
蒿坪地名由何而来,无从考证,相传在明朝前期,蒿坪镇是个人迹罕至、蒿草成片、恶竹疯长、荆棘遍野、蛇蝎成群、蚂蝗遍地、狼狐流窜的是一个瘴疠、洪荒之地。后湖广、江浙一带居民逐渐迁入此地,刈除蒿草,广种粮食,此地便日益繁荣起来,因此地当初蒿草茂密,地势较为平坦,有长约20余公里的川道,人们便把这里称为蒿坪,流经此地的河流便称作蒿坪河。新中国成立时,蒿坪是个“区”,辖蒿堰、复青、北陡、宝狮、双安五个乡,后撤区并乡为蒿坪镇。
蒿坪镇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多集中在6—9月,夏季多发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低海拔421.7米,最高海拔1283.6米。境内地势较为平坦,蒿坪河和北沟上下有近30公里的川道,在被古人称为“峰有千盘之险,地无三尺之平”的紫阳县来说,蒿坪镇却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模样,素有紫阳县“小乌克兰”之美称。境内河溪密布,众山交错。蒿坪河自西而下纵贯整个集镇流入汉滨区大竹园镇注入汉江,沔浴河自东向西流经电光村、全兴村、双安镇汇入汉江,王家河由西向东北流经王家河村、天紫村并入从汉滨区洪山镇流下的五洋河,注入汉江。
蒿坪镇境内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在建的北环路和硒谷大道与恒(口)紫(阳)路、蒿(坪)汉(王)路、蒿(坪)大(竹园)路纵贯、横穿全镇,将形成“米”字形交通枢纽网;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留有匝道),已实现蒿坪与安康市区“半小时经济圈”,与西安、重庆两大都市“三小时商贸圈”;村级公路连通全镇19个行政村,通村水泥路入户率达85%以上;手机信号覆盖全镇,网络、固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居全县前列。
蒿坪文化底蕴深厚,是京剧声腔之母“汉调二黄”的发祥地,素有紫阳 “戏窝子”之俗称。自清朝嘉庆时期至今,汉调二簧在当地数代艺人的传承下,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一些对汉剧情有独钟的老艺人成立了一个叫“蒿坪艺乐社”的民间组织,潜心钻研汉剧,广收门徒,大力传承和发扬汉剧,引起县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市委已将蒿坪定为振兴汉剧实验基地予以扶持。在传统文化不断繁衍的同时,该镇的教育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有各类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各1所,农村完小4所,初小3所,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3所,在校中学生839人,小学生1652人,入园幼儿824人,2010年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
蒿坪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2009年8月被列入全省107个重点建设镇之一,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位于县城新区予以规划建设。镇内超市、商场、宾馆、饭店、茶楼、农贸市场、加油站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邮政包裹、申通快递、信合储蓄、自动取款等业务均能办理。停车场、汽车站等大型功能设施集镇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镇内建有一个可容纳120名五保老人居住的区域敬老院,一个一级甲等卫生院,村村建有卫生室。蒿坪人以勤劳质朴、头脑精明著称,街道居民大都有自主经营的小店,家境都比较殷实;农村居民大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或外出务工,由于大都踏实肯干,年底大部分都赚了个盆满钵溢,回家盖起了自家的“小洋楼”、“小别墅”。现在驱车蒿坪各村,“小别墅”、“小洋楼”比比皆是,具有紫阳板石特色的民居鳞次栉比,整齐的屹立在各村主要干道两旁;村居环境和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人民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境内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特。飞瀑直下铁炉沟、七宝连云显月寺、五马奔槽詹家花房子、气势雄浑将军崖、怪石嶙峋蓑衣洞等自然景点,辅之独具特色的“富硒农家乐”、千亩精品茶叶观光园,豆腐干、豆腐乳、猪蹄子炖藕、蒸盆子等特色风味小吃,吸引县内外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实现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蒿坪镇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尤以煤炭和水土中富含的硒元素最为出名。盛产米花石、页岩砖等新型建材,以富硒茶、富硒矿泉水为主的食饮品享誉省内外。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富硒食饮品加工、新型建材开发、煤炭开采、矿泉水开发“四张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建厂,陕煤集团投资4亿元开发的富硒矿泉水已建成投产,蒿坪已迈入全市的工业强镇和经济大镇行列。截至2011年底,镇内在册企业947个,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企业创利税116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207个,大中型企业12个,其中投资过亿以上规模企业2个;围绕打造“中国富硒食饮品第一镇”奋斗目标,全镇已建成茶园面积10000亩,其中丰产密植精品示范茶园4000亩,茶叶精加工厂18家,2011年全镇产茶430吨,实现产值184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达570元;富硒畜、禽肉类生产总值2380万元,人均畜牧收入650元。 全镇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200余亩,年产蔬菜200余万斤,实现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近年来,蒿坪镇本着“知难而上、苦拼实干、敢为人先、精诚团结”的紫阳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城乡统筹、产业富民、民生改善”四大战略,牢牢把握发展与稳定两条主线,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民生改善为关键,以城镇建设为重点,以移民搬迁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工作在全县考评中连年位居前列,成为镶嵌在道教圣地——紫阳茶乡的一颗璀璨明珠。蒿坪,是一块沃土。这里人杰地灵,特产丰富,它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后劲和无限的商机,欢迎您前来休闲旅游、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