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晋商现在衰落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曾经最为出名的晋商为什么没落了?

1、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如志成信票号,庚子事变后,曾将资本运往南省放贷,但辛亥革命中运往南省资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银刻不容缓,结果账面上有应收银400万两,有应付银200万两,但实际上已无法周转,被迫倒闭。民国初年,债权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遥、祁县坐索欠款,财东因票号损失惨重,已无力偿还,只能卖房卖地,甚至逃匿他乡,有的还沦为乞丐。
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
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此谓“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骑坐。这句民谣反映了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其商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3、墨守成规,思想保守。
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成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
4、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
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第一、国势衰微,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
  清朝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和俄国政府确定把库伦(乌兰巴托)附近之恰克图作为双方商人的贸易点。自此,恰克图贸易日益繁盛。嘉庆、道光(1796——1850)以来,中国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商品是以茶叶为大宗,其业务皆为晋帮商人所垄断。据统计,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中国从恰克图每年输往俄国茶叶达8071880俄磅,价值800万卢布。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以“调停有功”,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政府不费一兵一卒,打开了侵略中国蒙古地区的通道,取得了沿海七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的通商权。同治元年(1862),俄国政府又据《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取得了通商天津比各国低三分之一税率等特权。自此,俄商得以享受特权,深入到中国内地攫取物产和推销其产品。同治五年(1866),俄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天津海关的复进口税,即免征茶叶的半税,使俄商的贩运成本大幅度下降。
  据天津海关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以前,一直是晋商垄断着湖北、湖南的茶叶贩运,他们将两湖茶叶经陆路运往恰克图销往俄国。但是从同治元年(1862)始,俄国商人已在上述地区建立茶栈,收购和贩运茶叶。由于俄商享有免除茶叶半税的特权,又是水陆并运,俄商的贩运路线是:将茶叶用船从汉口沿江而下运至上海,再沿海运至天津,然后走陆路经恰克图贩运欧洲,大大节省了费用,所以俄商贩茶业务扶摇直上,从同治四年(1865)的1647888磅,到同治六年(1867)猛增至8659501磅。而晋商贩茶却由于清政府的限制,不能享受水路运输之便,并且要付数倍于俄商的厘金税收。例如,从湖北汉口贩茶至张家口需经63个厘金分卡,所付税金要比俄商多10倍,所以恰克图晋商的对俄贸易也就日益衰落。
  同治七年(1868),恰克图的晋帮商号已由原来的一百二十家下降到四家。晋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提出了“由恰克图假道俄国行商”的方略,即“俄国到中国来夺我商利,我华商去俄国也另觅新途。”(参见渠绍淼、庞义才《山西外贸志》)
  恰值其时,沙皇俄国照会清政府,声称恰克图贸易日衰,要求开辟张家口为商埠和在该地设领事馆。张家口地邻京都,清政府担心被俄国辟为商埠和设领事后,危及京都安全和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便同意了让晋商北上到俄国经商,以阻拦俄人南下辟张家口为商埠和设领事的要求。清政府还对北上晋商酌减厘金,取消浮税,以示体恤。晋商得此便利,如虎添翼,便大力向俄国内地发展。他们先后在俄国莫斯科、多木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设立商号,与俄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晋商向俄国内地进军的第一年(同治八年,1869),即向俄输出茶叶11万担,俄商直接贩茶也是11万担,交手的第一回合晋商便与俄商扳成平局。到第三年(同治十年,1871年),晋商每年输俄茶叶已达20万担,较俄商直接贩茶多一倍。晋商对俄贸易是走陆路,以运费较高的骆驼、牛马车等为交通工具,而俄商是凭借特权以运费较低的水陆并运来贩运茶,晋商俄商之间的竞争条件优劣十分明显,但晋商仍能在对俄贸易中占上风,如果不是清政府的腐败,晋商在对俄贸易中是不一定会失败的。
  同治十一二年(1873),晋商为了节省运费,准备象俄国一样把湖北茶经水路运至天津,再走陆路贩到俄国,但清政府对晋商的这一计划却横加干涉,并要对贩茶走水路的晋商,仍按走陆路一样收取厘金税收。世上哪有本国商人在本国贩运本国货物不能享受与外商同等待遇,反而要另加税金的道理?但是,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却这样做了。清朝统治者倒行逆施,抑制华商的行径,使晋商在与俄商的茶叶商战中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加之俄商先后在汉口、九江、福州等地建立制砖茶厂,使用蒸汽机代替手压机,所制砖茶成本低、质量高、产量大,而晋商制造砖茶仍是依靠手工作坊,其产品显然不能与机器产品相比,晋商在砖条制作上又受到了俄商的排挤。接着,中日朝鲜交涉事起,清政府推行“引俄制日”政策,使俄商在华势力越发猖獗,先后控制了一些中国的产茶区。在这种情况下,俄商直接贩运中国茶数量猛增,达到年贩茶六七十万担,而晋商下降到年输俄国茶叶仅数万担。
  光绪三十一年(1905),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俄商经海参崴转铁路运输不仅费用低,而且极为便捷,晋商对俄的茶叶贸易已经难以大规模进行。晋商为了打开销路,又采取了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的办法,待他们将茶叶售出后,再返还茶款。不料却因此招祸:有些俄商是故意拖欠不还欠款,有些中小俄商因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晋商因此赔累甚巨,损失银达62万余两。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请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要求追回俄商所欠银两,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1909),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晋商遭此种种打击,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
  第二、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
  19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了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活动。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国福公司通过中国买办刘鹗、方孝杰设立晋丰公司,准备开采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等地煤矿,后因遭到晋籍在京官员的反对,清政府黜退刘鹗等人,改由山西商务局与英商谈判。不久,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签订合同,福公司获得了在山西平定等地开采煤铁矿藏的权利。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太铁路通阳泉,福公司派人到平定占山开矿,查禁民窑,霸占矿地,激起了山西人民和海外留学生的极大愤慨,爆发了争回矿权运动。在这场斗争中,晋商积极参与,并举行了罢市活动。
  光绪三十二年(1906),日本东京发生了山西阳高县留日学生李培仁蹈海事件。李的蹈海和其数万字慷慨激昂的《绝命书》,进一步激发了山西人民争回矿权的斗争。英福公司感到在山西强行开采煤矿已不可行,便改为金钱讹诈。开始以索取赎矿银1100万两作为交出矿权的条件,但遭到山西代表的严词拒绝。最后以讹诈赎矿银 275万两为条件,同意交出矿权,退出山西。双方议定,赎矿银分四次交纳,第一次先交赎矿银的一半,由于赎矿银数巨期短,而财政库款无余,为了不失信于外人,保晋省名誉,山西当局便以地亩捐作抵押,由山西祁县票号商渠本翘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借此款。英福公司闻讯山西票号准备垫支赎矿银,便暗托与其有往来的银行,收集在外之款,以困山西票号。但山西票号不动声色,旬日筹集银 150万两,克获全功,对此,外商固惊讶不已,而晋商在金融界之活动力也由此可见。正如近人严慎修所说:“使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之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晋商渠本翘为了确保利权,又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刘懋赏、冯济川等绅、学界人士组建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并由渠氏出任总经理,开采全省煤铁矿藏。保晋公司议定集股银 800万两,实际集股 193万两。如前所述,原来由渠氏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措之赎矿银,是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但是山西当局却在1911年截留了全省地亩捐。渠氏为了归还向各票号筹借的赎矿银,只好将保晋公司吸收到的股份资本银挪还票号。这样,保晋公司从开办之日起就因资金严重短缺,无法维持正常生产,致渠本翘被迫辞去总经理之职。而山西当局所欠保晋公司之款,直到1916年几经交涉,才要回现金60万元,对其余欠款,山西当局以发给保晋公司一张“见义勇为”奖状,一笔勾销。晋商积极参与山西人民的争回矿权运动,千方百计出资赎回矿权,投资开办山西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于当时山西当局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抽薪,却终不能有所作为。
  第三、墨守成规,晋商四失机遇,终归无法振作
  清末,晋商经营的山西票号已呈衰落状态。但在山西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认清了新的形势,主张改革图存。可惜由于一些财东及总号经理的顽固和墨守旧法,以致四次失去发展的机遇。例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北洋大臣袁世凯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但山西票号拒不奉命。光绪三十年(1904),鹿钟霖为户部尚书,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鹿也邀请山西票号加入股份,并请出人组织银行。山西票号北京分庄的经理多数赞成鹿氏之提议,均跃跃欲试,但山西票号为独裁制,重大事体必须请示总号定夺。
  票号总经理多墨守成规,只知享现成福,毫无远见,竟复函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既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致坐失机缘。后来,户部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致江浙财团后来居上。不久,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再请山西票号参加协办,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结果,山西票号始终未能参与国家银行,第一次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
  光绪三十四(1908),山西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李宏龄认识到山西票号若不顺应潮流及早改革图存,将在商界、金融界销声匿迹,因此改组票号为银行是大势所趋。为此,他与渠本翘筹划了票号改组的计划,同时联合京都的山西祁县、太谷、平遥三帮票号致函总号,又请渠本翘到总号当面陈述票号改组银行计划。其时,蔚丰厚、蔚泰厚、天成亨、新泰厚、蔚盛长票号为五联号,财东同为介休侯姓,在五联号中以蔚泰厚总经理毛鸿翙最有权威。毛氏墨守成规,反对票号改组银行,反而诬指李宏龄所议另有个人企图,致李等再不能有任何行动。宣统元年(1909),京都的山西各票庄通过各埠山西票庄再次提出改组银行之议,汉口、兰州、济南等地山西票庄纷纷致函总号,要求改组票号为银行。无奈总号经理仍不为动,对各地之请束之高阁,票号改组银行的计划又告失败。晋商就第二次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
  辛亥革命发生,山西各系号均毫无准备,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而存款却纷纷来取,山西票号蒙受严重损失,于是改组银行之议重提,此时从前反对改组银行最力的蔚泰厚票号总经理毛鸿翰业已醒悟,转而支持票号改革。1914年山西祁、太、平三帮票号联合向北京当局提出申办银行之请,时国务总理熊希龄深知山西票号与一般商业有重大关系,对晋商之请给予支持,同意由政府出面担保,按照“商借商还”的办法,山西票号向奥商华利银行借款 200万磅,期限50年,利息六厘,作为开办银行之资。不巧,熊内阁不日倒台,又逢欧战爆发,贷款之事成为泡影,山西票号又第三次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
  对外借款失败,祁、太、平三帮票号联合改组银行计划无法实施,于是平遥帮决定单独进行,蔚泰厚总经理毛鸿翙,蔚长盛总经理阎子樵、蔚丰厚总经理张子康、新泰厚总经理侯某、蔚盛长总经理霍益亭、天成亨总经理范子生等拟从各自的票号中抽出若干资金作为基金,组织一大银行。然而此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山西票号改组银行的计划终于第四次落空。
  山西票号从光绪三十年(1904)以后,十多年的挣扎,四次错过改组机会,终于无法振作。

晋商的衰落也离不开战争,晋商辉煌时,作为晋商代表的山西票号遍布全国,曾依靠战乱而崛起的晋商,最后也在时局动荡中损失惨重。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持续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战争。富庶的江南地区工商业极其发达,是晋商倚重的茶叶和纺织品的重要产区。太平天国战争严重打击了江南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晋商的货源枯竭,商路中断。大量贷出去的款项无法收回,票号损失惨重。1864年,左宗棠出兵西北,镇压“回乱”收复新疆,国库空虚,大量军饷都由晋商提供。据记载,晋商前后捐输五六次,数逾千万白银,而这些投资最后换来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官位,都是虚职,最多是一种名誉象征。到了腐朽的清末,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因清政府财政日益拮据,许多赔款都由晋商垫付,如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山西票号又成了冤大头。这些欠账后来因清廷覆灭而成了一笔死账。对“亦官亦商”的晋商来说,一旦沦为官府的命运共同体,随着清朝的覆灭,亦官亦商的晋商也逐步走向没落。

晋商发展,不是偶然发展,有一个相当长历史过程,建立市场网络城市和帝国。与过去广大草原经济,贸易密不可分。他们把江南茶叶通过各种通道,售到远过莫斯客以中心的欧洲大部分地方,换来欧洲先进百货日常品的国际贸易,形成前所有声誉,受到广大草原人民和家庭的欢喜和尊崇,时代变迁了旧国家政权消灭了。新社会建立,各地各国家口岸海关把原松散通路都堵死的,在中国国内外贸易必然r海关通关手续,过去办法无用了,再说也没有个人小打小闹市场,国家通过一个系列方针政策法规管理进出贸易,晋商一不靠海,二不靠边内地地区。更没有大宗商品出口。和靠边靠海沉海地区根本就没有比,条件和资格了也大差了当然更加稳定国内贸易,但和剪子菜刀和修鞋刀发展起来江浙人商人此差远了。因该说当今时代是海洋时代,靠海有天然优势,大连青岛天津上海广州都非常强,没有比头。

从外部环境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传统的中国民族工商业产生了冲击,晋商的没落是必然趋势;其四,山西自然资源丰富,煤老板在当代是全国闻名,而且据说现在的山西人恋家,去外地求学、工作、定居的极少(不知道真假,山西人来论证下)。先天条件太好,后天又不够努力,这种环境是不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的。

因为随着世界工业化的来临,晋商没有完成历史的转变即由封建商业资本向现代工业资本转变和由封建钱庄金融制度向现代银行金融制度的转变,这是由于晋商本身的封闭和保守导致的,而且在晋商的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年的晋商根本不了解世界的形势,认为自己的票号,钱庄就是最好的金融形态。但外国的银行已经开始入驻中国,中国最早的银行也开始从宁波建立了,对传统的钱庄票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钱庄的资本来源一般都来源于大户商家的投资,一般都不超40w两银子,而现代银行广泛从民间集资,其资本实力远远大于传统的钱庄票号。

初吧,上海的崛起成就了江浙商人,上海的四大百货又是早前开放的广东商人,邻近的天津地天生没有商业头脑,山西人手上也没有好货品,金融工具不如洋人,衰落不可避免。

  • 晋商后期衰败的原因
    答:3. 晋商在商业实践中守旧,缺乏创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改革和适应新形势是晋商发展的关键。然而,晋商中一些有影响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保守,不愿改变,因此多次失去了改革票号的机会。4. 近代企业投资周期长,影响了晋商的投资回报。20世纪初,一些有远见的晋商...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答:一、晋商的辉煌与衰落 历史上著名的八大晋商,曾是中国的商业巨头,其传奇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商业帝国似乎都已不复存在,确实,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集体覆灭了。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二、政治背景的重要性 在中国,自古以来商人若想做大,必须要有政治背景的支持。从...
  • 站在介休范氏的视角看,重走晋商衰败之路,晋商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通过对介休范氏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晋商衰败的几个原因。首先,随着国家的稳定,政府对商业的依赖减少,商业的地位下降。其次,政府实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再者,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经常受到官员的压榨和勒索,导致商业活动承受巨大压力。综上所述,晋商的衰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封...
  • 晋商没落的原因,说多都是辛酸泪!
    答:晋商活跃时期之长,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影响之大,在中外商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然而到清末民初之际,曾经在明清商界纵横驰骋,叱咤风云达5个多世纪的地域性大商帮——晋商却步入了整体性的衰败之路,给世人留下无尽的慨叹、教训。晋商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 晋商为什么走向衰落?
    答:由于时局的波动,加上外国资本的侵入,使晋商的成长空间收缩,这就迫使贸迁四方、足迹遍天下的晋商,不得不从四面八方撤退,向本土收缩。从此,称雄我国商界500年的晋商走向了衰落。
  • 晋商、徽商衰败的原因
    答:晋商的衰败我想是由于国家的原因,当时的国家对商人有相当大的偏见。摘加上慈溪这娘们的垂帘听政,自己没本事跟外国人斗,竟是内战,象乔致庸这样有胸怀得人,也不被容下。晋商的经营模式是超前的,理念是超前的,虽然现在的社会看来他们的生意都是很平常的。对于晋商的失败我想追打的原因就是国家太弱...
  • 站在介休范氏的视角看,重走晋商衰败之路,晋商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而在中国历史上,商业的发展起起伏伏。朝代更迭,商业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商业从未消失过,最有名的商业群体之一就是晋商。晋商兴盛与明清时期,但为什么会衰落呢?一 以介休范氏浅谈对晋商的认识 中国商业发展到繁荣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而晋商就是中国最早的商帮之一,商帮的出现...
  •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晋商分别是谁,为啥会集体覆灭?
    答:晋商的繁荣与朝廷的支持密不可分,他们得到了朝廷的委名,因此行商活动得到了安全保障。在晋商中,有八大著名家族,分别是乔家、常家、曹家、候家、渠家、亢家、范家和孔家。这些家族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的商业帝国遍布全国,甚至远至国外。然而,晋商的衰落也与朝廷的衰落紧密相连。清末...
  • 徽商、晋商为何衰落?
    答:这些集团是否存在污点?显然,但这并非商人的过错。4. 晋商和徽商的兴起依赖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与官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低成本;最后才是制度优势和资金背景等。那时候,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收费站。5. 晋商和徽商在历史上都曾坚决抵制大规模生产等新事物。这并非因为...
  • 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答: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晋商,特指山西地区的商人,他们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明初到清末,晋商经营范围广泛,资本雄厚,影响力深远。然而,到了清末,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商人集体衰落,其原因多方面。首先,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衰弱,晋商面临了严峻的外部环境。不平等条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