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韦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学的方法论的主要观点有四个:
一、理解与理解的社会学。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把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
二、因果多元论。韦伯指出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力的规律。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两个命题。
三、价值中立。韦伯的价值中立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价值中立不要求学者没有或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求他们应该弄清楚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分析的理解,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情感,即不要把关于事实的科学分析与关于事实的评论相混淆。如:讲课是学术活动,是科学内的事情,不应有价值判断;而演说时政治活动,是科学外的事情,可以且应该有价值判断。
四、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建构,“理想”的意思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而不是指最好的或者人们最希望的。但是理想类型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它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它的建立必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韦伯主要是想通过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是社会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如:科层制、资本主义、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合法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等都是理想类型。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不同
(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
(3)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扩展资料:
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1)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这是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首先提出来的。80多年后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如下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也即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一定义可以说是沿着严复的思路发展的。
(2)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均持此种观点。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社会学是从运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台湾省的一些社会学者(如杨懋春)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定义中,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两个方面。
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1)建国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8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2)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3)1979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如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如庞树奇)。
第三,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①“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②“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③“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④“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⑤“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1.理解与理解的社会学.

2.因果多元论。

3.价值中立。

4.理想类型。



  • 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论
    答:唯名论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除此没有任何超个人的实体。社会、文化、结构、制度等都是不具有实体性的抽象名词,它们必须由个人的动机和行为来说明和解释,不能由自身的整体性质来解释。韦伯、K.R.波普尔等人以及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和交换理论等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坚持社会...
  • 涂尔干和韦伯的方法论比较
    答:作为社会学两大奠基人,韦伯和涂尔干也正是围绕现代性社会的发生和可能而展开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但因二者所受的思想影响和经历各方面的差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这里走出的分歧也为未来百年社会学的现代性讨论铺上了两条道路。 (一)对现代社会的“诊断” 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
  • 管理学中韦伯理论
    答: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行政组织理论)...
  •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中的活跃理论和现代化理论各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
  • 400字左右概括韦伯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体系
    答: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传统权力( 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
  • 求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4000字左右,最好自己写_百度...
    答: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索和解释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摈弃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好恶,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管真假,而与对错、好恶无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价值中立”原则的适用范围。它并非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或者方法论,而仅仅是社会科学领域...
  • 管理学中“韦伯理论”是什么?
    答: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 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 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 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
  • 韦伯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韦伯管理理论(Weber’s Management Theory)又称行政组织理论、“科层组织论”、官僚模式理论。指通过公职或职位来管理,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的一种管理理论。1、明确分工 对每个职工上的组织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2、权利体系 官员们按职务的级别和权力...
  •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答: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Paul F. Lazarsfeld)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从事定性分析的部分社会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因为这可以加强...
  • 马克思,韦伯,杜尔克姆三者的观点比较
    答:(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3)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但他们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