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学小学化”或“游戏功利化”的弊端现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如何看待游戏化的教学

1.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和创造,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
2.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
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该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用虞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我们的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有效一点。

 摘 要:教育的功利化不仅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忽略了孩子的全面教育。所以首先必须从全社会解放思想,引导建立新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入手,同时加强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情感和艺术教育,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为国家建设塑造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998418.htm
  关键词:教育功利化 艺术教育 价值观 素质教育
  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是“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回顾这十几年来教育的发展,深感其功利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忧虑。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受益于国内教育,又挣扎于此,所以想用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对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一点建议,以供商榷。
  一、现状
  只有强了教育,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可能。而担负着塑造、培养国之少年的国内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却存在着很多不足和误区。一直以来国内教育都围绕着高考,重点考察知识的掌握和应对高考方面的训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一考定终身。尽管目前来说,这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但也因考试内容造成的“重知识,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继承,轻创新”的不足以及因成长路径狭窄而造成的对考试分数的多度重视和过度的竞争心理,使整个教育思想和环境变得急功近利。众多的学生为挤进重点、名牌学校而拼命、报各种特长班;家长为提高孩子成绩四处奔波,倾其所有;学校更是教育功利化的重要推手,因为成绩好的学校,便可以在抢夺生源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环境下,其他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体育锻炼等素质教育自然都变成了浮云。而在背负着巨大学业压力的同时,少年们逐渐失去了童真、童趣和好奇心,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脆弱,敏感、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和自信心,依赖性强,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绪消沉和人际交往障碍。
  这样的少年注定无法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中超越自我,翱翔自如,更无法担负起国家未来的重任。所以教育功利化的改革刻不容缓,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国内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危害性及原因
  (一)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
  首先是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为考试等等功利思想和行为都在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学术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难辞其咎。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而学校和家长的急功近利更助长了教育的功利性。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甚至高中化、高中时把研究生该学的东西都学完了,这不仅是摧残孩子,更违背了教育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其次是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单一为了升学率、为了领导的政绩而无休止的挤压学生的各种时间,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被累倒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成绩的单一过分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压力太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
  再次是忽略了孩子的全面教育,国内教育在基本的知识教育之外,或多或少地缺乏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没有情感,连孝敬父母的情感都没有。”其实这并不是个例。相当多的文科和理科学生都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情感冷漠、抗挫折能力低下、自信心、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不足等表现。
  (二)原因
  一直以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又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首要任务,独生子女是很多家庭精神的寄托和希望所在,尽管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物质享受,但并不比父母辈幸福,他们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成功的压力。如今大家都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王道。优质资源的有限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家都拼了命地去争取,从孩子到学校、家长都只在乎形式和结果,自然使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功利主义教育目标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教育的本质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能简单粗暴地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更不能把他们变成工厂里的产品一样来加工、培育。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多次说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所以教育的改革应从选拔高级人才的单一性转向全民素质的提高上。承认不同,鼓励差异,引导人们从物质、娱乐的追求中走出来,学会诗意地生活,有情调地生活。
  三、对策
  (一)要改变教育的功利化,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净化。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生的意义常被遮蔽,甚至迷失。人的生活意义的缺失,技术主义、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成为了支配人们生活的根本方面。所以首先必须全社会解放思想,引导建立新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新的社会价值取向。人人生而平等,每一项正当的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个行业或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可从尽快理顺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入手:使职业教育有相当的比例,有其应有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要考虑在9年义务教育后分流的可能性:部分学生直接进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进高中。高中毕业后可进一步分流:部分学生进高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进大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就业,可以进高等职业学校,也可以进大学。让学生有可能依据兴趣,逐步走上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国家应从体制和舆论上鼓励学生走不同的路,360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受尊敬。   (二)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
  功利教育下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我们有一些人才,但却没有理想和责任心;我们有一部分得力干将,可是却不知道追求什么。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所以,对教育的改革改变理念入手:
  1.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教育的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服务社会,造福苍生,快乐自己。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提倡“有教无类”,因人而异,重智育,更重德育,同时加强体、美、劳、艺术的教育,而且要从兴趣入手,摒弃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而教学灵活多变应成为现代教学的特色,并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让孩子能够性格开朗,能够知道未来有灿烂的明天,毕业了第一次工资能够拿回家孝敬一下父母,这样脚踏实地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2.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师,师风、师德应当成为首选,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儿童、少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就像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与碰触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加强艺术类教育
  在人的培养问题上,艺术教育有着独有的作用。它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情感的教育、非功利的教育,美的教育,也是一种快乐教育与游戏教育。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可很好地帮助青少年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在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尽管分为各式各样的门类教育,它们在发展人们的智力与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分门别类的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专业知识、实用技能,而不一定都能很好地促进人的完善。而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训练人的身体,还训练人的心灵。还着重于人的心灵的培育,它旨在促成人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与审美的人,进而成为身心合一的完整的人,最终成为真正的、有人性的人。
  这里所提到的艺术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它重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和审美能力、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不是所谓的选拔尖子人才的专业艺术教育,因为专业艺术教育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本文提倡的艺术教育则是通过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公民的素质,树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是灵魂的教育、文化的树立、境界的提升、眼界的高远,是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事。我们的教育,着实应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稳,少一些虚荣,多一些真实,少一些短视,多一些长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于受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1、“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2、“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4、“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二是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是在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地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三只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1、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要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甚至有的家长放学时就问老师家庭作业是什么?今天学了什么?我家的孩子为什么回家不写字?……还有家长给校领导三番五次大电话提意见老师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当家长拿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2、有些教师不熟悉幼儿教育的特点,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大多数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所聘用的老师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理论尽管先进,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因而便受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心理需求,采取简便的,家长也比较认可的小学化教学。还有一部分是年龄比较大,从小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小学教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未必是适合幼儿教育的。从而在理论思想和方式方法上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3、升学压力迫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升入小学时,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小学教师也把幼儿对汉字、拼音的掌握程度及计算能力作为衡量幼儿能力的唯一依据,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评价幼儿教师的依据。4、班级人数过多也促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同时给幼儿园带来了压力,由于校舍原因,班级人数都在40-50人之间在,这样对于班级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困难,比如小组活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之间的合作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出于安全的考虑,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难免小学化。5、安全教育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户外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但他们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很差,活动中他们难免要奔跑、跳跃、钻趴、攀登等,所以常会遇到幼儿突然跌倒,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身上而发生危险的情况。所以有些老师为了安全,让幼儿坐在教室里和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写字画画。这样虽然保证了安全,但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6、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纯,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搞小学化教学。幼儿园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正常之道。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有相当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他们以满足家长的要求,留住生源。他们不仅上课时间长,而且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班内人数较多。这些现象都表明他们是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怎么做能节省办园资金,他们就怎么做。一味迎合家长,只要家长掏腰包,你就是我的上帝。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总之,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和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三、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加大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可以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幼儿园要有明确的办园方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办园方向。面对家长的不正确地认识与要求,作为幼儿园不应处于一种被动盲从的地位,而应充分发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主导地位。因为作为幼儿园,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教师,专业的教育人员,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办园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3、提升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教师集体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等,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改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方向。作为幼儿教师只有耐心和细心是不够的,要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总结工作中的得失,积累经验,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4、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的牵制,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用详实的事实,雄辩的理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5、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取代沉闷的小学化课堂。在单调而枯燥的环境下,人的视觉、听觉神经容易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凝滞;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下,人的视觉、听觉神经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因而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幼儿,更应该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来,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6、加强硬件建设,逐渐改变大班化趋势。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农村幼儿园的校舍有些还是比较紧张,户外活动器材和室内玩具相应比较缺乏。国家教育部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建设一定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地方教育部门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幼儿园建设。总之,要改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状,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幼儿园应当“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引导广大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如何看待“教学小学化”或“游戏功利化”的弊端现象

  • 游戏与课程的关系
    答: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该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
  • 安吉游戏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是什么?
    答:5、困惑:安吉游戏为什么要提真游戏?解读:安吉游戏历经三阶段:无游戏-假游戏-真游戏。无游戏阶段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十分严重,幼儿必须像小学生一样端坐教室,听老师教课,孩子运动量不达标,知识水平跟不上,也不开心。在“假游戏”阶段,游戏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而是游戏化的教学。往往会发生等...
  • 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基本活动
    答:因此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
  • 幼儿园如何选择,主要看哪些方面?
    答:对孩子来说,在幼儿园主要应学会三点:提高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适应群体生活。对7岁前的孩子来说,无论学到什么,“怎样学”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以游戏为主。科学的幼儿教育是孩子通过自己玩儿,获得知识。不能过早地教授技能,也不能过于应试化、商业化、功利化。总之,孩子的成长离...
  • 为什锻炼左手有益右脑?
    答: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
  • 活动主持词开场白范文(通用11篇)
    答:在此过程中儿童的数学逻辑性逐渐萌发,有效地教学衔接可以为儿童思维进步提供良性的进步空间,而当前很多幼儿园或小学的衔接式教学过于单一没有达到社会及家长的要求,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学前教学目标小学化,课程教学内容成人化,教学衔接过程功利化,儿童升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 活动主持词开场白范文(篇5) 女:亲爱的各位...
  • 七岁小孩怎么认字简单
    答:该怎样跳出思维定势来看待小孩子识字的现象呢?又如何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教他们认字呢?今天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希望对有需要的家长有所启发。一、几岁教孩子认字,需要家长掌握一个度,不宜过早教。在前些年,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不好风气,现在通过明令禁止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面对幼儿园老师不教孩子识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