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相关措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措施和途径

意义: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
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途径: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扩展资料: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
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耕地保护

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二、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 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严格耕地保护执法 四、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实行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26ldquo;双重%26rdquo;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才能切实保护城郊结合部的耕地资源。 五、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确保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足到位,使新增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总费用较以往真正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抑制整个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二是要执行好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足额、及时收缴;三是要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 六、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首先应着眼于地面人工监测系统,主要是:①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这是库更新的重要;②建立合理的观察网,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③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传输体系,以便不断地获取和检验。同时,应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七、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 第三节农用地转用管理 一、农用地转用的概念 1.农用地的概念与分类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用地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农用地转用 农用地转用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农用地转用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普遍采用的手段

【非农业建设节约使用土地】《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是指对认定的闲置土地作出处理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种:①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②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③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地价;④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⑤政府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对原建设项目继续开发建设,并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⑥土地使用者与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将土地使用权交还给政府。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政府应当依照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的约定供应与其交还土地等价的土地。对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土地使用者支付部分土地有偿使用费或者征地费的,除选择上述规定的方式外,可以按照实际交款额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土地给原土地使用者使用,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闲置建设用地处置】是指对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闲置土地的处理,其措施包括: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对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土地使用者支付部分土地有偿使用费或者征地费的,除选择前款规定的方式以外,可以按照实际交款额占应交款额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土地给土地使用者使用,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耕地转用后闲置的处置】是指对耕地经批准转为建设用地后闲置的处理措施。具体包括,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 保护耕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一、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旨在通过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占用实施严格控制,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于保障耕地总量不减少至关重要。实行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
  • 如何有效的实现耕地保护
    答:法律分析:为了有效实现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2.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3.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 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
  • 耕地保护的几种措施
    答:二、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于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至关重要。推广项目挂钩制度,确保占用耕地后进行等量的耕地补充。加强项目耕地补充情况的核实,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建立耕地储备制度,逐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严格耕地保护执法 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确保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执行...
  • 耕地保护相关措施
    答:禁止在耕地上进行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活动。同时,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2. 《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
  • 加强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有
    答: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通过制定耕地保护政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维持耕地数量的稳定。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不恶化。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提倡节约用地,防止耕地闲置和荒芜,对闲置、荒芜耕地行为进行...
  •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1. 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占用的单位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2.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禁止在耕地上建窑、建坟或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以防止耕地质量下降。3.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
  •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为了确保耕地质量,国家也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2. 实现耕地环境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 增强国人“耕地危机”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耕地问题的认识,强化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2. 加大保护...
  • 保护耕地的措施
    答:保护耕地的措施有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勇于担当、强化违法案件查处、健全土地管理制度,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等等。1、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珍惜土地意识和土地法制观念,在...
  • 我国保护耕地的措施
    答: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耕地监测、评价和监管机制,确保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占地行为,构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3. 落实责任、加强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采取果断措施,确保职责履行和处罚落实,...
  • 耕地保护政策
    答:法律分析: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