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最早是哪个地方迁移到闽粤赣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0
最早的客家人主要迁移到了哪里?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看这:http://baike.baidu.com/view/9817.htm

1277年,元朝蒙古人进入闽粤赣山区,为了避免与蒙古人发生战争,客家人形成了空前的大迁徙,他们进入到山中,形成了“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居住特点,后来,这一居住特点成为典型山区客家居民的特征。
与此同时,最先进入闽赣的中原氏族又分迁至粤东、粤北。于是,客家人中流入汀州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岭东循衡各地。
主要原因是岭东循衡位于岭南东部北上的最佳通道上,有较多的低洼丘陵盆地可供开垦,加上在元末明初的战乱过程中一度变为废墟,即响应“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为此,很多客家人从他邑迁来此地重新组合。
由于大量客家人在元末明初迁入岭东循衡一带,从而使广东梅州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
在梅州,有一个民间传说:宋代末年,宋帝昺一行被元兵追赶南下,来到梅县松口镇的燕赖村渡口,为大江所阻。正当危急之际,从山上走来一群口唱山歌,肩挑柴草的妇女,宋帝的随从即上前请求救援。
樵妇见义勇为,撂下柴草,手执挑杆、镰刀堵住路口,把住渡口,组织渡船护送宋帝一行渡江。
元兵追至,发现路口被堵,沿河、山口有人把守,不明虚实,疑有伏兵,便不战而退。宋帝昺为谢“救驾”之功,赠以金银珠宝,樵妇们不受,宋帝感于樵妇忠义,诏令封赠全体樵妇以“孺人”称号。
于是,在梅州客家妇女去世后,则可按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穿戴凤冠霞披、松鹤袍、珠绣鞋。在墓碑上均可刻上某某“孺人”之墓。
这种墓葬的方式,因为其殡葬服饰非常昂贵,大多数平民百姓是办不起的,为此,这种墓葬只流行在梅州的富贵人家中使用。但是,墓碑上的“孺人”称谓则不论贫富皆可使用。
而在其他客家人居住的地区,不是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去世后,一般只在墓碑上刻上“某某氏”之墓,连名子都少见。
明末清初时,由于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了山多田少的局面,为此,为了避免和满族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客家人进行了又一次地大迁移。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新安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
在这一时期,有的客家人甚至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迁到台湾居住,形成了台湾最早的客家人。
清初康熙年间,部分客家人又从嘉应、韶州各属迁至以广州为核心的增城、花县、新安、东莞、鹤山等地;“复界”迁至宝安、深圳、香港、中山、台山等地。
不久,清政府鉴于四川多年天灾人祸,人户稀少,便采纳了湖广总督祖远泽“移湖广、滇四川”的移民措施,迁四川者给予银两资助以及垦荒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时粤赣客家,因系商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居地域,山多田少,耕殖所获,难于供用,遂随湘鄂农民之后迁徙入川。
这一时期的迁徙路线: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这也是江西的客家,有新客和老客之分的由来。
清同治年间,因为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又引起部分客家人迁徙。广东西路事件后当地大部分客家人在官府资助下向南迁入高、雷、钦、廉各州,尤以高州的信宜、雷州的徐闻最多,远者渡海至海南岛崖县及定安等地。
此外,还有部分客家人迁入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这一时期,客家人主要由广东中部、东部迁至西部、南部及海南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但历史学家似乎更赞成“中原说”,认为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客家人的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彼时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如此,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先祖源于中原和南方百越地区,经长期相互融合,聚居于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中原百姓“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 最早的客家人主要迁移到了哪里?
    答: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
  • 广东客家人来源
    答:秦始皇时代,为平定“百越”,60万秦军南下,部分兵丁留在了闽粤赣地区,成为最早的客家人。西晋“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居民为避难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唐末黄巢起义,中原人民逃入南方,人口剧增。宋室南渡和宋末,因战乱和金人入侵,大量人口南迁至广东等地。明末清初,客家人口增长,向川湘桂等地迁徙...
  • 客家人是从哪里迁过来的
    答:客家中原说提出客家主要是由中原移民构成,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在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古越族混化后形成的,其主体是该地区的古越族人民而非仅为中原来的少数人。从两宋时期起,中原汉人开始大规模南迁,经过赣南、闽西最终到达梅州,形成了稳定的客家民系。基于梅州,客家人进一步向全国...
  • 请问客家人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中国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 什么是客家人?
    答:第三次迁徙(公元1127~1644年间),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第四次迁徙(公元1645~1843年间),明末...
  • 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时发生了什么?
    答:第四次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约200年。这次迁徙的核心事件是郑成功迁台和湖广填四川。郑成功的部队在福建活动时,许多客家人随军前往台湾。此外,为恢复战后的四川人口和开发土地,许多赣闽粤客家人迁至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发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广东西路事件。太平天国失败...
  • 客家人为什么叫客家人?
    答:客家人,称“客家”的 历史 并不长,大约始于清代。 客家人,是强悍而传统的,具有相当强的迁徙李,但相对于客家人聚居地-闽粤赣边区周边各民系,客家人实在太“年轻”,这种性格很容易显得格格不入。 一,客家人的聚居地:“四面楚歌” 客家人的北边,是号称“江南好地方”的江右人士(江西人),最早溯源至汉代;其...
  • 客家人的历史
    答: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乃思向外发展。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和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
  • 客家人哪个朝代
    答:客家先民从河洛、中原迁至江南、岭南地区,就交通条件,虽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从秦代起,就有驿道; 从隋代起,就有运河水道,特别是东南道路和岭南道路; 从宋代起,就有“塘铺”等。东南道路以大运河为主干,把关中、淮南、东南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今赣、闽等地。道路的畅通为历代中原人南迁闽粤,提供了便利...
  • 历史上从中原人南下,经过多少次南迁形成今天的客家人?
    答:第三次迁徙(公元1127~1644年间),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第四次迁徙(公元1645~1843年间),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