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立意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80后专科毕业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作文《一个80后的自述》

树叶的自述作文
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树叶,我很喜欢大自然,它哺育了我,即使我只是一片不起眼的小叶子。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春天,春风吹过森林,唱了一首又一首的“复苏曲”,令我忍俊不禁地钻出枝头,竖起耳朵聆听这美好的歌声。我睁开眼睛看着森林中的一切:哦,那是一块草坪,草儿笑着庆祝我们的新生;哦,那是一条小溪,清澈无比的水缓缓地流着,无数的小石子被冲洗得干净滑亮;哦,那是一颗柳树,瞧,她真爱美,借着小溪这面镜子,优雅地梳着头……哦,着春天的森林真美。

网上找到一篇比较权威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在我们对城乡差别的认识中,往往地局限于物质形态,但就城乡差异而言,还远远不惟如此。文化和心理的差异,具有更加深层的、根深蒂固的渊源。要消除以至弥合这种差距,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城市如何以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二是农民如何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三是政府如何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关键词:农村与城市村民与市民文化与心理认同与差异农民问题何以成为重中之重,挂在了总书记和总理的心头,摆到了党和国家最高层决策层的案头,排上了中央“红头文件”的最前头,刻在了包括九亿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的眉头。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也是各显其能,但就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言,其基本的路径就是“农转非”。不过“农转非”的途径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吃商品粮,而是给已经在城市的1.2亿农民工以市民待遇,给现在农村仍需要转移的1.2-1.5亿富余劳动力和每年新增的1200万劳动力以及以后新增需要作者简介:杨以谦(1957-),男,安徽砀山人,淮北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文化、三农问题。转移的农民以平等的就业权。这就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城市如何以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二是农民如何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三是政府如何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一由于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要真正使农业兴起来,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远非一个文件、一次会议、一项政策所能企及。缩小三大差别,一直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但我们对差别的认识往往地局限于物质形态。随着对三农问题制度层面认识的深入,政治和权力的差别更加凸显,给农民以国民待遇的呼声日渐其高,各种政策措施也接踵出台。但就城乡差异而言,还远远不惟如此。文化和心理的差异,具有更加深层的、根深蒂固的渊源。1、观念差异农民代表居住生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人群。这一人群常常与居住在城镇或都市的人群形成一种对照,即“乡下人”和“城里人”。居住在乡野之中,聚村而居,成群而落,靠近田野、草原和大自然。因其出生地的原始基因,不论到哪里,他们“乡下人”的地理身份与天生“城里人”的地理身份的差异,便决定了城乡之间的观念差异,以及社会对这种身份的认知差别。由此,大凡落后、保守、歧视的观念似乎都源于农民,也适合农民;而大凡进步、创新、高尚的精神似乎是城里人的专利。“小农意识”、“小农观念”以及“小农行为”等等概念,既是用来代表农民的观念及行为,同时又是人们用来贬低他人的一种价值判断。领导干部不胜任工作称之有农民意识,工厂厂长把厂子搞亏了、破产了称之有农民意识,体育比赛比输了称教练有农民意识,作家写不出好作品称之为有农民意识,科研人员不出成果称之为有农民意识,导演把作品弄砸了称之为有农民意识,演员演不好自己的角色称之有农民意识,连某些腐败分子走到腐败这一步,也称自己有严重的农民意识,但有深厚农民意识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有成为腐败分子的吗,简直是无耻之极。够啦。其实带有农民二字的贬义词不止一个,比如农民心态、农民思想、农民观念、农民作风、农民思维、农民形象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城里人脑海里便形成这样一种定势思维,即认为农民总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害怕冒险;思想固执、狭隘,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甚至把“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这一关乎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根本性的问题,也歧视性地理解和归结为“农民的问题”或“农民出了问题”,似乎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农民身上或都根源于农民。因而,农民问题解决了或农民不再出问题了中国便安然无恙。2、主流意识形态差异由于农民进入大中城市会面临很高的壁垒,比如定居成本,就业机会、生活保障、子女就学等等。因而规模小一些的中小城镇成为农民进城的较理想的选择。事实上,农民进城的愿望是很强烈的,想致富的农民甚至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上直接建起了供自己进入的城镇,来表达他们渴望进城的愿望。它代表了一种原生意义上的农民朴素求富心理。即要通过城市化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反映在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上,便形成了对农民的歧视。由此造成了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法律上,对农民群体利益的忽视以及对农民采取的不公开、不公平和不公正的认识与对待。有些腐败分子假星星忏悔,要求从轻发落,说给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我可以回家种地;那农民要是犯了错,怎么发落,不论从轻还是丛重,还能到城里当官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农民的歧视常常表现为整个社会或居于强势地位的社会集团对农民群体的种种限制上,这些限制日益制度化、经常化,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大不公。3、文化与科技差异物质层面上的差异还有个比较,有关资料统计,城乡收入比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6:1拉大到现在的3.2:1,而隐性收入则是6:1。文化和技术上的差异更是不可比拟。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发展缓慢。文盲和半文盲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科教文卫人员比重小。据有关统计,农村各类科教文卫人员只占农村总人口的2.5%。就说卫生一项,可以说差异大的惊人,占人口70%的农民医疗卫生消费只占到总消费的6%。由于文化技术水平低,大多数农民工目前在城市里干的都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儿,收入也十分微薄。那么,农民为什么不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呢?难啊!一是没文化技术;二是没钱培训学技术;三是即便大学毕业了也没门路找个体面的工作。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生存难保,谈何文化技术,更谈不上精神享受。4、心理差异就心理观念而言,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有于其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自然会形成他们自己对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农民文化、农民意识确实存在。但是,如果把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农民文化放到线性文化进化论的某个时点之上,认为农民的意识、观念总是保守的、传统的或落后的(孟德拉斯语),那么,这种认识多少带有偏见和绝对化的局限。马加爵案,媒体评论多归于因教育、归因于学校和社会心理救治系统不健全,这些其实都还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横在“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于是,这种心理不平衡很容易转变为惹事作恶的诱因。相当多的城市社会治安案件往往由此引发。调查发现农民工是一个面临强烈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的群体,有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应引起关注。比如,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由此造成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却又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被剥夺心理和不满情绪,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相比在各种福利上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与生活上的贫困相比,农民工更难以忍受的是不被城市接受,不能与城里人正常交往与合作,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平等与尊严。二正视差异、缩小差别、消除隔阂、弥合缝隙是政府、城市、农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1、政府应该干什么制度与政策对农民的限制、歧视,以及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制度上的缺憾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完善、不健全,有规定而滥施处罚,以及缺少真正能够为农民服务、保障农民权益的机构、机制等。但是,只要观念与感情真正转变过来了,事情、想问题才会处处为农民着想,替农民打算,才会想方设法破除一切障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只要观念与感情真正转变过来了,有关司法与执法部门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切实维护农民工应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加大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人员的查处力度。措施与途径进城农民除了原来的基础,一般是没经过多少培训和教育的。为此政府对进城农民扶持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农民进行基本的城市适应性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如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提高他们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对话能力、组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对农民教育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把农民工当成真正的城里人看待,归根到底,这些培训也是为了帮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些培训不仅包括对进城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有政治、法律、政策、道德、权力、义务等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农民有意识地融入先进的社会发展系统,成为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人。引导与教育农民工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实现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也是他们融入一个新环境、开始一种新生活的过程。其间很可能产生一些有形或无形的矛盾冲突,甚至发生传统和现代两种生活方式或文化形态的碰撞,这在农民工进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对农民工进行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应该是农民工培训的更高层次的核心内容。我们常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似乎把农民教育好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不在严重。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对农民训导了多少年,严重的问题依然严重。是农民不可教化吗?非矣。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对农民既不尊重,也不理解。因而,也就谈不上教育和解放,更说不上引导农民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获得自我解放。问题是我们对农民究竟认识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亲近了多少,教育了多少、教育了什么、怎么教育。对待农民,了解不等于理解,接触不等于亲近,看重不等于尊重,教训不等于教育。2、城市如何接纳尊重与理解尊重农民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人格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当人看,决不能再把农民当作二等公民。按传统的理解,农民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而现代化的涵义是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如果以此为界定,农民与现代化格格不入。而要使农民走向现代化,既不是一味地阻止农民进城或人为地排挤、苛刻农民进城,也决不是让农民都迁到城里去。而是要通过农村环境的改变,农业手段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实现新的解放。真正让农民走向现代化,必须使农民自我觉醒,走进知识,亲爱文明。这一解放的目标和标志就是:职业非农化、居住城镇化、人口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善待与宽容农民为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人建设了城市,城市人不仅破坏了自身的坏竟,还污染了农村。城市人自己对农村人的创造成果也是刮目相看,但对创造这些成果的农村人却另眼相待。假如我们再进一步换个位置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为城市的繁荣付出艰巨的劳动与辛勤的汗水后,还处处受到歧视,处处受到刁难,工资被克扣拖欠,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心理上能不能承受、言语中有没有怨气。人的行为是受人的观念与感情支配的,将心比心,我们才会更加体贴农民工,与农民工心心相通。如果我们把观念与感情转变以下,来个换位思考,又当如何。把观念与感情转变过来,就应当设身处地替农民工想一想。他们大多来自贫困落后的乡村,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抛家别子,背井离乡,怀着希望与戒惧的心理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谋生。他们在城市里铺路架桥、建房盖楼、清扫垃圾、端盘洗碗、小区保安,大多从事那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苦活。在为城市建设与城市人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把观念与感情转变过来,更深层次问题是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不能认为农民的天职就是耕田种地,农民到城市来务工就业就是侵占了城市人的地盘,就是争夺城市人的饭碗。要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就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而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把农村大批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来。接纳与扶持农民进城的条件,不仅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城市接纳农民门槛的高低。这样城市要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的条件,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扶持农民尽快适应城市。帮助农民实现历史性的大转变。按照社会的发展规律,传统的小农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转化为城市工人、城市居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也变成现代化的劳动者,传统的农民被历史巨浪所淘汰。我国农民正在进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这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他们所走的途径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帮助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乡镇企业(绝大部分是非农产业),使农村工业化,很多劳动力变成乡镇企业的劳动者;建设小城镇,使乡村城镇化,村民变成城镇居民,也有一部分进入大中城市,成为其中的劳动者或居民;从事农业的人,将随着农业现代化成为现代劳动者。当然,农民进城不能仅靠城市门栏的降低,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城市也不能一味迁就于农民的低素质。农民自身必须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融合与共荣缩小城乡差别决不是把城里人赶到乡下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不是一味地让农民都进城,抢城里人的地盘。而是使包括农民在内的现代社会人共同融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过程。融入的政治前提是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工农联盟是农民与城市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农民要融入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城市主人翁责任感维护城市。一是遵守城市的规则。城市中存在的很多规则都不同于农村,比如卫生和环保意识,进城农民要想在城市中生存下去,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就必须首先改变原有的旧习惯,遵守城市中已经存在的各种规则。二是保护城市的公共产品。在农村环境中生长的农民往往对于自己的私人产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而缺乏对公共产品的保护。公共产品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城农民提高保护公共产品的意识十分重要。三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文明准则。进城农民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必须改变“田园化”的农村生活文明准则,去适应城市“商品化”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进城农民仅仅在生活上适应城市的规则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很强的谋生手段,才可以和城市居民进行竞争,最终占据到城市中的比较正规的岗位。否则自身的地位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农民怎样自立自思自醒农民的自立首先取决于农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否实现由自在到自为的飞跃。回首中国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创举,农民在自身全面解放的道路上已经并正在实现着新的跨越,重新审视新时期的新农民,应给中国农民一个新理念:当代中国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荒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开拓者;农村城镇化的创造者;民主政治的直接实践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农民有了这样的自我觉醒,农民不但要走向富裕,更要走向文明,走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实际上,农村中比较富裕的家庭,无论是有人做公事的,还是从事非农产业的,以及培养出大中专学生的,一个共同或者相似的特点是:都把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走向文明与开化。相对于其他农民,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或者都有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眼界比较开阔,观念比较新颖,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在贫穷和富裕的鲜明对比中,农民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文化书写历史;自思才能自醒,自为才能自主。自主自愿农民缺少的不完全是进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而是缺少必要的权利和自由。就农民的创造力而言,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没有任何一个农民不想走向富裕,不想走向文明。问题是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要建立在农民自觉的基础上。实际上农民“要求发展的意识”在转型期间体现的是相当清晰的。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富裕和发展,是农民自己不想富裕、不想发展吗,决不是;是农民自己不会富裕、不会发展吗,不全是。那么,农民怎么就富不起来,发展不上去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之外的各类人员,农业之外的各行各业,村干部之上的各位领导,发誓不让农民富,发恨阻止农民富,发疯干扰农民富。农民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不懂装懂的瞎指挥者,最厌恶的是那些装出一副很内行的面孔,对农民指手画脚的老爷式公仆。既然我们要关心农民,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农民自我发展的这种意识,要从“我是农民”的角度来说,“我关心我的发展,我要发展,我应该得到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和正当的权利要求。而不要对农民的发展要求一味涉障,剥夺他们的发展权。自立自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全靠农民自己。与城里人的自傲心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不论在城里还是在乡下,都有一种农民身份的自卑感。这也强化了农民的城乡分类意识和城乡差异观念。随着观念、心理、制度、政策、环境、文化、技术差异的缩短或弥合。城市与乡村的共荣与融合,农民自己也应该逐步摆脱以至消除自身的自卑感,而应树立“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城里人”的观念。不仅意识到,我为我是来自农村人而自豪。我为我能从农村来到城市并扎根城市,要比生在城市,但却艰难地生存在城市更骄傲。农民要真正自立于城市,自主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屏弃乡下人自卑感,树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自立自强,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当今,年轻的一代农民是不甘于一辈子呆在农村的,总要出来闯荡,由此他们的视野得以开阔,提高自身素质,谋求自身发展成为其自觉的要求。而要到城里发展,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凭空想象。这就要有一定的实力和能力,至少是要有通过学习和培养能够具备的潜力。这些能力包括:资本积累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政治资源获取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等。有了这些能力,加之政府的合理化制度安排,城市提供的广阔平台,农民的解放和发展才能融入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大道。村民与市民的文化与心理差异不因农民工的进城甚或进城农民工拿到了城里的户口就自然而然地抹平。也不因“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把农民装扮成市民而使农民的地位有根本性的改变。农民进城的初衷是为了生存,至少是为了改变生存条件,农民改善生存状态的路径也不惟进城一条路。但要生存得好一些,除了消除制度性障碍,就农民自身而言,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当然,已经进城的农民,就其基本素质而言,要比不愿或无力进城的农民,无论文化技术素质或心理适应性都更强一些。而要能够继续在城里混下去,进而混出个市民样来,仅靠原来的那点本事就远远不够了。这样,不论在城里,还是在农村,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生存状态,政府的制度安排,城市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也成为当务之急了。

前些年,关于80后的争议很多。许多人将80后形容为“垮掉的一代”,口诛笔伐了很多年。再之后随着更加“堕落”的90后的出现,对80后的讨伐稍微少了一点。
  然而,不论如何,80后还是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的佼佼者,有的已经做上了市长,有的创业成功身价数亿,也有的成为教授学者。
  其实,我认为,笼统地说80后如何如何,是没有意义的。官二代的80后,富二代的80后,城市市民的80后,农民的80后,生活环境不同,个人际遇不同,30年后的成就、命运大不相同。
  然而,主流媒体笔下的所谓80后,其实主要指城市80后。他们一会把80后形容为“小皇帝”、“小公主”,一会说80后垮掉了。这些人在看待80后问题的时候,样本选择是有偏差的,他们只关注了城市80后。
  但是他们忽视了,中国的绝大多数80后,不是城市80后,而是农村80后。对农村80后来说,虽然生活条件比起70后好了很多,但绝对很少能享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也不存在垮掉一说。如果发生外敌入侵,我想,能上战场的,肯定大部分是农村的。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村80后被限制在主流世界之外。在发达地区,可能通过经商的方式,获取财富,进入主流社会。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80后来说,考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不管他多优秀,无法改变农民身份。即使发财了,也被称作“土豪”。
  农村80后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父母早年是否愿意投资读书。我身边太多天赋比我好的老乡,尤其女孩子,因为父母不愿意支付学费,被迫早早退学、结婚、生孩子。
  有幸被家长支持读书的孩子,除了个别天资聪颖的佼佼者之外,大部分无法和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城市孩子相比。经过多年挣扎,最终进入一些并不理想的学校。高职、民办、低层次本科院校,几乎清一色农村孩子。最终的归宿,无非是服务员、蓝领工人。
  即使接受了同样的高等教育,又遇上了自主择业。所谓自主择业,今天已经演变为“拼爹”的游戏。农村孩子再一次完败。拿着本科、硕士文凭,大部分却找不到轻松的工作。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太多机会。
  终于在城市里安顿下来,又赶上房价大涨,于是蜗居着。每天关心调控政策、关心贷款利息,祈盼房价降下来,或者别涨。个别凤凰男攀上了城里的姑娘,却发现这也需要一定的代价,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有尊严。于是大多数农村80后还是选择了娶个农村老婆,在城市里租着房子,起早贪黑才能混个温饱。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80后,我的父母不想让我继续做农民。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把我送出了农村。我从初中起,去了城里读书,之后去了更大的城市读大学,再之后变成了城市人。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把我们农村80后的童年,我的奋斗之路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分享一些有趣故事的同时,试图探讨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农村80后的成长。早期农村的生活,我认为是非常有趣的,但长期在农民中耳濡目染,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也可能脱离于主流文化圈之外,对未来的人生形成很大制约。进入城市后,除了极个别佼佼者,大部分农村孩子会经历自卑、迷茫、彷徨,相当一部分会被打击得一蹶不振。但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强大的心态。
  我在初中进入城市,经历了灾难性的三年,甚至没考上高中,幸好后来幡然悔悟,在另外一个高中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后经历了大学生、大学老师、硕士、博士,未来还将成为大学老师。我想,我的经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多人能从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相信我回忆的大部分情节,能引起出生在农村,后来进入城市,在城市拼搏打拼的80后的共鸣。
  谨以此书献给至今奋斗在城市的农村80后。

  • 立意新颖是什么意思
    答: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
  • 求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11篇 最好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类型的! 急! 谢谢...
    答:今天端午节,学校放了一天假,再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很累心里反而踏实,都成这样了,清华北大去不了,一般本科应该没问题吧,焦急的心情逐渐平静,每一次月考的成绩如同放电影般闪现。 “嘀嘀”,车,终于来了,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中午的缘故吧,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中巴车在山岭和平原穿梭,山上苍翠苍翠的树,路边绿油绿油的稻...
  • 冠军背后
    答:要求:... 拼搏,突破,超越,一项项奥运记录被改写,兴奋,激动,泪水,一个个感人瞬间被定格。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国团队捷报频传,中国奥运健儿用坚韧和勇气创造了历史,书写了辉煌。 要求:以“金牌背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主立意,题目自拟 要一些有关的议论文,或者这些素材,论点论据。。 谢谢了~! 展开  ...
  • 以“看”为话题,写一篇800字议论文,原创的哦写好请发到我的QQ邮箱里去...
    答:怎样看待一个人,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如何看人,如何待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请以“看人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白璧还是微瑕山东郯城一中 张龙用放大镜看别人的...
  • 要一篇关于 爱情会有奇迹 的文章
    答:普罗旺斯的春季是短暂的,薰衣草盛开的开始,就是提醒人们冬天的来临,不过,有一个薰衣草的爱情传说,却是发生在初春,也正是薰衣草花盛开的时候…据说,村中有个少女,独自在寒冷的山谷中采著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一位来自远方受伤的旅人向她问路。少女捧著满怀的花束,眼睛深情的望著...
  • 怎样学好语文,快速提高成绩,高考考到130分以上!
    答: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清华的学生,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就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们下面就...
  • 作文素材中的历史人物 高三学生问
    答:一位朋友曾问他的财产,他在论文中写道: 我的行业是如何美国, 有多宽,有多宽! 时间是我的财产, 我的领域是时间。 富兰克林的时间表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为自己制订一个时间表。五点钟,规划自己的日常事务,并问自己:“这一天我做一件好事吗?”十点八点钟,下午二时至周五,工作,中午一个小的读数,午餐...
  • 假如你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农村以后将如何开展工作?
    答:三、踏遍所有自然村,多与村民交谈,尤其是有点经济头脑的村民,可以直接了解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情况,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四、因地制宜,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目标,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可行性方案。五、找准路子,搜足证据,炼好口才,沉着应对,一标中的。六、记住:农村工作不比机关,农村...
  • 做人不要忘本的议论文
    答: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恪守本分的人,也会有应有的收获和幸福。被称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的李灵,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教育和培养了30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中绝大部分是那些在外打工者的孩子。这位乡村女...
  • 青春一路有你初中作文800字议论文
    答:小学时代的第一任班主任,尚老师。是她打开了我智慧的大门,给了我知识的启蒙,让我爱上了读书学习,自如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还有李老师,她及时的纠正了我的许多错误,使我的人生之路向着最正确的方向延伸着。现任的班主任崔老师,是我最熟悉的一位班主任,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她给予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