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快!2007广东中考大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求最新2019广东中考考试大纲完整版

答: 最新2019广东中考考试大纲完整版有的
祝心想事成
开心快乐。

中考大纲一般每个学校在考试前都会发的,不需要单独购买,何况你也买不到(除非你问上一届的同学买),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找一些资源。一般是没得卖的。

广 州 市 教 育 局

穗教转〔2006〕24号

转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基〔2O06〕137号)转发给你们。我市在即将印发的《2O07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中将提出贯彻意见,请各单位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2O07年的招生考试工作。

广州市教育局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联系人:侯静敏,电话:83187990)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粤教基〔2006〕137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
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
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现将《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制定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

广东省教育厅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

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稳步推进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保障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仅仅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三方面予以突破,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3.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业考试成绩等级数和等级标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以有利于学校录取和学生发展的方式应用学业考试成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
4.学业考试由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由地级市确定,考试或考查应在该科目教学结束年级进行。各地要适当控制考试科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要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并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各地要积极推进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纳入考试或考查科目,或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5.学业考试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可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采用纸笔测验、计算机辅助考试、听力测试、口试、实验操作等形式;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积极倡导英语听力考试、英语和语文的口试。
6.学业考试命题工作由省或地级以上市的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省考试中心为有需要的地区提供命题服务。组织命题的地级市要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必须分开,注意优化命审题队伍结构;逐步建立相应的命题、审题专家库。命题要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要注意准确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得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组织命题的地级以上市在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将各考试科目的一份空白试卷(含答案和评分标准)报省考试中心备案。
7.学业考试阅卷工作由地级市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阅卷人员必须是当地在职的骨干教师。应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应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9.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方案,内容应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
lO.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2)等级。结果采用“A”、“B”、“C”和“D”四个等级。学校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D”时,应极其慎重,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原始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注重对原始实证性材料的分析与概括,力求做到客观与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11.各地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接受投诉与举报,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学校要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培训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中的问题。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及时进行调研与处理。
四、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12.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主要依据是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
13.各市应根据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等额投档的原则,分批录取。各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必须在学业考试前向考生、社会公布。各普通高中学校必要时可组织专门委员会面试。面试方案必须经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面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得以此为由进行书面考试。
14.各市要统一制定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特长生录取原则,各普通高中招生学校依据统一原则制定实施办法,并在招生录取开始前向社会公布。
15.各地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从2007年起,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选取一定比例的学校,探索开展将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或由初中学校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普通高中等方式的试点。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报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公示后实施。
五、保障措施
l6.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级市要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验区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17.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公示、诚信、监督和监控评估等制度,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2)诚信制度。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与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要实行全程监控,包括对考试费用开支情况的监督。
省教育厅将对考试命题不符合要求的市,取消其组织命题的权利,由省组织命题。考试管理不符合要求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宣布其考试结果无效,责令重新组织考试。省组织命题费用和重新组织考试的费用由被处理的市负责。
l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关于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结果存在异议和投诉的,要给予答复。
各地《2007年初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公示后,应经地级以上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备案。

2007年广东省物理中考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共四部分(包括19个学生实验)。大纲要求必学的158个知识点中,“知道”、“理解”、“会”三个层次分别为87、29、21个,“理解”和“会”层级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课改实验区考试内容将重点考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价值观,对物理、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能力。

○内容与题型结构:非课改实验区力学约占30%、光学约占5%、热学约占10%、电学约占55%。选择题约占24%、填空题(含作图)约占22%、探究实验题约占22%、论述计算题约占32%。课改实验区的题型结构有选择题(单项选择)、填空题(含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论述计算题。

化学
○考试范围:非课改实验区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内容为命题范围,其中选学内容不列入命题范围。课改实验区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

○知识结构:非课改实验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约占30%、元素化合物知识约占35%、化学实验约占25%、化学计算约占10%。课改实验区科学探究约占20%、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2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20%。

历史
○考试范围:非课改实验区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习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部分内容,重庆历史中极少部分内容。课改实验区以《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部分内容、重庆历史中极少部分内容、历史地图及历史插图。

○知识与题型结构:中国古代历史约15%,中国近现代历史约60%,世界历史约20%,重庆历史约5%。其中,单项选择题约40%,填图、识图题约15%,材料分析题约20%,简答题约25%。历史的试题难度容易题约80%,稍难题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