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称呼普通人叫“施主”,道士称呼普通人为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和尚称呼他人为施主,那道士称呼他人呢?

和尚和道士称呼普通人都叫施主,和尚称呼道士叫道兄,道士称呼和尚叫大师

  道士称呼来进香的人也是“施主”。
  施主,指僧道等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
  “施主”,即檀越。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唐杜荀鹤《题江寺禅和》诗:“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说经文是妄言。” 宋张元干《满庭芳》词:“撞著门徒施主,蓦然箇,喜舍由他。”《西游记》第五六回:“老者猛抬头……被 三藏扯住道:‘老施主,千万慈悲,告借一宿。’”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星灯》:“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代具纸疏云马,为坛而祭。”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此时余乃战兢而前,至门次,颤声联呼施主。”参见“檀越”。
  参考链接:施主(词语概念)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6265/16332479.htm

道士称呼普通人为:善信、善男子、善女人、居士。

实际在生活中,道士称呼普通人并不是非常严格的叫做居士。也有直呼其名的。因为道士一般不需要化缘,对普通人的称呼不是很讲究。但是在老修行面前,道长们一般会自称晚辈或者是后学以示自己的谦虚。而道友之间一般会尊称对方为道兄或者是师兄,自称则是贫道或者是不才。

道士对自己称呼为贫道;道士与道士之间互称道友、同道等;道士对年长的道士会称老修行、道兄、师兄等。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扩展资料:

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民间道教人士还有方士、术士、隐士等。

教礼仪源自《周礼》,涉及宗教活动、日常生活各方面,包含叩拜、供养、诵经、戒律、服饰等内容。信众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而对神仙、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

同时,道士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礼仪,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如果“普通人”是指道教的信众的话,道长们一般会称呼他们为信士。

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民间道教人士还有方士、术士、隐士等。

信士是指没有经历正式的宗教认定仪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并受持全真五戒而获得皈依证的正式弟子;道士是指经受全真冠巾和获得道士证的神职人员;法师是指修习科仪奥秘并在斋醮法事中担当领导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拨过职的道士。

扩展资料:

道士对自己称呼为贫道;道士与道士之间互称道友、同道等;道士对年长的道士会称老修行、道兄、师兄等。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见面称谓为道教礼仪之一,道教礼仪源自《周礼》,涉及宗教活动、日常生活各方面,包含叩拜、供养、诵经、戒律、服饰等内容。信众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而对神仙、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

道教叩拜方式分为一礼三叩、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三种,其基础是拱手礼和作揖礼。拱手礼亦称为抱拳礼,分为两种:一种是儒家礼仪,两手相抱,举于胸前,立而不俯;另一种是左手抱右手,负阴抱阳、蕴含五行,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图。作揖礼动作为:一面躬身,一面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称呼普通人为居士,称呼同道中人为道友,道兄。

但是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道士称呼普通人的时候,并不是非常严格的叫做居士。也有直呼其名的。因为道士一般不需要化缘,对普通人的称呼不是很讲究。

但是在老修行面前,道长们一般会自称晚辈或者是后学以示自己的谦虚。而道友之间一般会尊称对方为道兄或者是师兄,自称则是贫道或者是不才。

扩展资料:

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阳、方士、黄冠、先生、希夷等,尊称为道长。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

他们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礼仪,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

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教徒。隋唐前后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具体包括: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佛教的方丈最初也是起源于道教这一称谓。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黄冠等。道士是男女的通称,女道士也可称坤道;男道士也称乾道,相对女道士称坤道;黄冠专指男性道士时,女道士称女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士



对普通信众会称呼为:善信、善男子、善女人、居士、信士等。

1、善信

善信,读音:shàn xìn,汉语词语,指善守信用;谓对宗教虔诚信仰。

2、善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

3、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扩展资料

道士对自己称呼为贫道;道士与道士之间互称道友、同道等;道士对年长的道士会称老修行、道兄、师兄等。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见面称谓为道教礼仪之一,道教礼仪源自《周礼》,涉及宗教活动、日常生活各方面,包含叩拜、供养、诵经、戒律、服饰等内容。信众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而对神仙、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

道教叩拜方式分为一礼三叩、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三种,其基础是拱手礼和作揖礼。拱手礼亦称为抱拳礼,分为两种:一种是儒家礼仪,两手相抱,举于胸前,立而不俯;另一种是左手抱右手,负阴抱阳、蕴含五行,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图。作揖礼动作为:一面躬身,一面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

道教内道友相逢或有事求问时,多是一面行拱手或作揖礼,一遍亲切的道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这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之中。



对普通信众会称呼为:善信、善男子、善女人、居士、信士等。

1、善信

善信,读音:shàn xìn,汉语词语,指善守信用;谓对宗教虔诚信仰。

2、善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

3、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扩展资料

道教中常用的称谓和问候语:

一般信众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也可以成为“同道”或者“同参”,尊称“道兄”、“师兄”,一般对年龄大的道长可以称为“老修行”。道教无论是乾道、坤道一律男性称呼,没有“师姐”、“师妹”、“道姑”一说。一般道士与道士之间自称为“不才”、“晚辈”、“后学”等。

对俗家信士自称为“贫道”,在这里说明一下“贫道”的贫不是指贫穷的意思,而是指修行尚浅的意思。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皈依之前称“信士”,皈依之后称为“居士”。

道教内道友相逢或有事求问时,多是一面行拱手或作揖礼,一遍亲切的道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这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之中。



  • 对和尚和道士应该怎么称呼啊?
    答:和尚应该称呼"大师",道士应该称呼"道长"
  • 学道的道士称呼平常人什么?
    答:佛教 之 称呼 ,都是来自 梵文 音译 比如你 所说 的 檀越 ,就是檀那在某些地区的变化,而檀那,来自梵文译本,楼上,你完全搞反了 佛教进入 中原地区 之后,有过大规模的中国化,以方便传教,其中很多东西完全是照搬 道教 的,中文 的称呼,又很多是取自道教 比如:方丈 比如:居士 施主 也是...
  • 道士对香客的称呼
    答:3、当面对单个的普通人,即使对方不一定信仰道教,道士也会称呼他们为“善人”。4、道士之间会互称“某道长”、“老修行”或“道友”,但“道友”这个称呼不用于香客对道人的称呼,仅限于道士之间使用。5、一般情况下,道士不会使用“施主”这个称呼。对于给予金钱的香客,道士会称呼他们为“功德主”...
  • 道士如何称呼客人
    答:为何和尚如此称呼?因为寺庙靠的是香火钱,而过去来说,和尚要出门化斋(就是要饭),需要善男信女来施舍,所以有了以上称呼。道家讲究苦修,一部分道教徒也有出去要的,称呼施主也正常。但更多道教信徒讲究的是体悟,苦志,所以很多都是自己耕种,(参见华山苦修道人)。是故一般称呼于群众无异。
  • 男生叫我施主我该叫他什么
    答:和尚师父、道士师父。一般情况下,称呼你“施主”的人,应该是“僧人”或“道士”,你可以称呼他作“和尚师父”或“道士师父”。和尚在面对普通人的时候,很谦虚,并很尊重对方,因为一般人能力越低,自尊心就越重,所以一开始的“传教士”们就发现了人们对“弱者”十分的关照,所以他们就称对方为“主...
  • 道士对非修道人士(也即俗世中人)怎么称呼的?
    答:道士一般不求凡人,所以施主一说,貌似很少听到。。可称。。。凡人,仁兄。。。
  • 当今社会寺庙出家人对外面普通人的称呼是什么?
    答:3、在家弟子见到出家弟子,一律称“某某法师”(如果这位出家众没有受具足戒,也会纠正你的称呼,不让你称他“法师”而改称“师父”的),也可一律称“师父”;出家弟子称呼在家弟子一律为“某某居士”或“某某施主”。对于女性,有时会用“女菩萨”一称,或对老人称呼“老菩萨”,但是现在已经不多...
  • 道士怎么称呼人
    答:一般人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或称“老修行”,...
  • 道家如何称呼别人
    答:对皈依的称呼为XX居士,未皈依的称呼为善信,拜师的则直接称呼其道名。施主一般是和尚对一般人称呼的,道教不像佛教依赖信士、居士的供养。基本没有多少道士对居士称呼做施主的。
  • 道士叫普通人怎么称呼
    答:称呼平常人的方式多叫施主,如果是相互熟悉,多称呼名字,或加先生为末尾。手势多是拱手:即两手相抱,举胸前即可。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