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白银货币化反映了当时货币制度的哪些变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明代货币的流通情况是怎么样的?黄金、白银、铜钱和银票的等值,还有物价情况。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的一个重大事件。白银货币化引发了传统国家制度和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变迁。近年来,在西方反“欧洲中心论”语境的外部冲击和中国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共同作用下,中西学者关于明代中国出现了一些共识:从明代中后期起,一个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世界市场雏现。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白银货币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系统全面的介绍明代的货币制度与政策,包括货币形态、货币政策及货币发行和管理等方面。其中笔者修正了学界的一些传统认识与看法,提出了一些新问题的讨论,适当地检讨明代货币制度与政策。 第二部分讨论明代前期法定货币-大明宝钞体系瓦解的情况。首先探讨了大明宝钞发行的真正动机和目的,在此基础上考察明代宝钞的贬值情况,明代国家为挽救宝钞而采取的诸种措施及其影响利弊。最后论述了崇祯行钞计划的始末。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国家赋役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三个方面问题:一,与史学界强调的白银货币化宋代说、明代说有所不同,笔者将这一问题放在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认为白银货币化是一个长时段的历史事件,宋代是白银货币化的第一阶段,明代是第二阶段和完成时期。二,针对学界认为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白银货币化引起明代赋役制度变迁的认识,这一部分简要叙述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演变过程,发现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从国家赋役领域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财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三,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明代赋税征银中的负面问题,旨在全面认识白银货币化对国家制度变迁的影响,提示我们在研究中不可忽视中国传统国家的制度运作环境。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明代制钱的实际流通情况,明代制钱流通具有六个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万历三十九年留都地区的私铸问题作为个案,探讨了明代私铸问题。 第五部分,讨论白银货币化时代的明代社会经济问题,着重于讨论白银货币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负面表现与影响。首先检讨了中外学术界关于明代白银存量估算的情况,白银货币化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白银货币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白银窖藏、套利和伪银流通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白银资本的功能发挥。然而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重视还很不够,甚至没有得到重视。 第六部分,选取江南地区、西南地区和闽、广地区,考察明代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探讨国家货币制度和政策的统一性与地区货币流通多元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上述三个区域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由于历史发展水平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的差异以及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国家货币制度和政策在推行实施过程无法达到整齐划一。

宋就有了纸币,元朝也一直使用纸币,但蒙古人文化素质较低,用纸币用得通货膨胀严重。到了明朝,矫枉过正,废除了纸币改用金属货币。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大宗贸易需要价值较高的货币流通,就是白银。

在明朝初年,朝廷曾强制推行大明宝钞,严禁使用金银货币,但是明朝发行宝钞既不考虑商品总量,也不计算货币周转率,毫无节制的滥发导致宝钞很快失去了货币的职能,之后被市场淘汰。

而宝钞制度的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白银这种备受百姓信赖的货币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朝廷也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媒介。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白银的流入,尤其是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各类杂税统一征收白银,这让白银成为大明的官方交易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明朝银本位货币体系确立。

总的来说,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被迫发展过程,在明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现实脱节之后,朝廷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白银货币体系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铸币制度,仍然是以秤量货币为主。


明朝初年强制推行宝钞的原因:

明朝在开国之前就已经发放铜钱,朱元璋起兵时铸造大中通宝,建国以后又发行洪武通宝,这也是明朝初期的主要货币。但是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携带了大量的金银、铜钱出逃蒙古,造成市面上可用于交易的货币严重失调。

而且明朝可供开采的铜矿并不多,导致铸造铜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开采铜矿需要征调大量的人力,这些穷苦百姓刚刚结束战乱,明朝的统治者也担心这些人聚集起来会引发农民起义。因此不能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铜钱,而且铜钱也不方便大量携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明朝统治者学习元朝发行纸钞,但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为了解决铜料短缺的困难,以及弥补财政支出造成的亏空,明朝开始决定印制宝钞。并于洪武七年设立宝钞提举司,之后于洪武八年正式印造宝钞,并且规定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共设有六种币值,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

在刚刚发行宝钞时,大明宝钞很是受欢迎,明史记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是大明宝钞并没有以实价货币为基准的准备金,明朝对宝钞的发行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百姓可以用金银换取宝钞,但不可以用宝钞兑换金银,最终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在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面值的宝钞实际价值大约一百六文,此后明朝并没有合适的措施挽救宝钞的市值,其结果就是宝钞不断贬值。但是宝钞却并没有退出市场,朝廷主要使用宝钞折抵一部分官员的俸禄,之后一直到天启七年,大明宝钞正式退出市场。


宝钞的崩溃使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明朝初年虽然禁用白银交易,但是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在民间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后白银逐渐成为大明的主要使用货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白银货币化的几种体现:

赋税折银

明朝早期的赋税主要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后来变化为可以夹杂一定的折色,即以米麦为本色,钱钞绢布等为折色。但是诸如绢布等用于赋税折色的物品,本身并没有货币的职能,只有白银曾经有过长期充当法定货币的历史。因此在隆庆元年,朝廷规定银钱并使。到了正统元年,朝廷彻底放开白银禁令,并正式使用赋税折银,即以白银作为赋税改折对象。

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朝野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官俸用钞,钞壅不行。

这里的米麦折银是明朝赋税制度的新变化,也就是金花银的雏形。在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作为征税的唯一货币,使得白银作为主流货币的地位更加稳固。

国家财政支出逐渐以白银为主

明朝初年,朝廷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主要米麦等实物为主,绢和布为辅,以后又掺杂了一定的钱钞。但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明朝开始在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中增加白银的比例。在嘉靖七年,官员俸禄中的绢和布也全部换成白银。到了万历年间,官员的俸禄进一步简化,全部以白银为主。

在明朝的军户屯田制度失去作用以后,朝廷推出的开中法也逐渐崩坏,明朝开始以白银为货币支付军费。在成化年间,朝廷开始向边疆地区发放年例银,之后军费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成了户部太仓银的主要支出。在嘉靖元年朝廷支出的年例银为59万两,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增加到490多万两。巨额的军费和官员俸禄开支,使得明朝的上下阶级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白银,这些人使用白银消费,同时也推动了白银的全面货币化。


海外贸易主要以白银为主,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张,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其中日本是最早向中国输入白银的国家。从嘉靖时期到明朝末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两亿两,其次就是欧洲地区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也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巨额白银流入中国,不但缓解了中国银矿资源的匮乏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朝货币制度的转换。

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的影响

白银的货币化在明朝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对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封建商品经济的影响

明朝庞大的市场对白银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明朝的白银产量较低,但是通过海外贸易却带来了大量的白银,这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积累。这种通过贸易获得白银的手段,比殖民掠夺更加友善,使得明朝能够与世界商品交易市场接触。而且明朝的赋税折银,军费和官俸都以白银结算,推动了明朝的上下阶级都使用白银交易,这也为明朝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同时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使明朝开始与世界经济相联系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经济系统开始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联系,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而白银则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以白银为主建立起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明朝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依然龟缩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当中,也就无法在即将开启的海外贸易浪潮中分一杯羹。



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铜钱都算不上钱了,基本的流动货币是白银,说明了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体系,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反映了当时货币制度由铜钱转向白银,宝钞大量贬值,白银的优点显现出来,国家对白银的需求更多。

白银货币化反映了当时货币制度由铜钱转向白银,宝钞大量贬值,白银的优点显现出来,国家对白银的需求更多。

  • 中国不产白银,但是为什么明朝万历年后中国的商品交易主要以白银为主,成...
    答: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往来 ,国际市场的白银在明朝后期被大量地运往中国。客观地说 ,外国白银的大量输入 ,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出超地位 ,而且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进。但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白银货币之间无固定比价 ,并且各自计价流通 ,因此使中国本就繁杂的货币体制更加无序...
  • 高中历史:白银货币化是否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答:明代中后期,不少州县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市镇。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通货。无论是铜钱还是纸钞,就流通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来看,都不足以被人们普遍认可,从而使得白银备受青睐。(二) 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 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作为法定货币,由于铜钱粗笨低劣,不便流通的属性和当时铸铜材料的短缺...
  • 在什么时候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
    答:到明代时,随着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原先的铜钱货币运输不便,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必须有一种更贵重的金属货币进行补充替代。而当时由于中国在与西方的多年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西方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支付,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最终使的白银成为了普遍流通货币。
  • 银子什么时候取代铜钱成为货币单位
    答:银子在明朝才取代铜钱,成为本位币!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施,使银子成为本位币!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成和...
  • 我国宋代就已经发明了纸币,为何到明朝中期却被白银取代?
    答:宋朝发明货币后,元朝甚至将纸币当做法定货币,而明朝初期为了推行纸币制度,甚至一度禁止民间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在此番推广之下,为何纸币依然会退出流通市场被白银取代,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 为什么宋朝时期会产生「 ”交子”这样的纸币 按照经济学原理,只有商品经济足够发达才能够产生纸币,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虽然...
  • 关于中国银本位的疑问
    答:第一,中国的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是从明朝开始的,这是因为明代西方开辟了直接到达中国的贸易航路,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超大量的白银,欧洲人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基本上最终都到了中国人的口袋里,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基本不产银的国家得以靠海外流入的白银为基础实施银本位货币制度,可见贸易优势之巨大,...
  • 白银如何成为明代中后期的主流货币的?
    答:这正是“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之一,明确了白银主流货币的地位,使民间金融不再受到朝廷干预,无意间促进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从此白银渗透到明朝社会的各个角落,民间使用银子成为常态。受明朝影响,清朝的货币制度一直以“银本位”为主。【白银哪里来】前面说过,中国历史上更早时候白银没能成为...
  • 古代货币变迁问题:为何由纸币变为白银?
    答:切。③也有人认为明末的经济衰退,是由于制度的破坏导致了整个社会秩序的崩 溃。④按明朝旧制,田赋由里甲乡官征收,军饷由自给自足的世袭军户承担,丁 役则通过征发徭役或由列名匠籍的世袭匠户提供。这种制度的运转,依赖于中央 政府维持有效的户口登记和赋役分派程序的能力。①然而,经济的货币化,...
  • 万历三大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白银作为货币的功用越来越大,在当时的民间使用极为普遍。到了明初,虽然明令禁止金银交易,但民间仍然屡禁不绝,等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取消了用银禁令,白银取得了正式的货币地位,以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正式建立了起来。 此后,明代的杂役、甚至赋税等都可以折合成等价的白银支付,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中的赋役征银就是顺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