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五育并举方针的意义和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①军国民教育,符合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举国皆兵之制,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体育是实施其他四育的基础。

②实利主义教育,加强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密切了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提高了国民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公民道德教育(德育),是养成健全人格之本。

④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世界观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世界的本性,破除人我之差别、幸福之营求,达到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⑤美感教育。蔡元培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美育的第一人。美育可以引领人们进入一种“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的意境”,可以净化心灵、陶冶人格。

⑥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这一德、智、体、美、世界观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不仅是对清末教育宗旨的否定,是教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也奠定了我国近代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 评述民国初年的教育方针及其历史意义。
    答:【答案】: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
  •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答:【答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哲学思想上蔡元培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在教育上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以后,他又说普通教育的目的,应...
  • 五育并举的内涵及意义
    答:法律分析:1、五育并举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2、“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
  •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方针
    答: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方针如下:1、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蔡元培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德育,学生可以培养道德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智育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学术能力。蔡元培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现今教育有何意义
    答: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 (二)大学教育的内容为“五育并举”。 (三)大学教育的功能在于“服务社会”。蔡元培先生以其饱满的爱国热情,立志教育救国立国,形成了包括“健全的人格”、“五育并举”和大学教育的功能在于“服务社会”等丰富的教育思想,并大力付诸实践...
  • “五育”并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五育”并举的含义:“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育”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保证,是首要前提。②智育为各育提供认识基础,是核心内容。③体育是各育的机体保障。④美育是将德、智...
  •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答: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包括如下五点:1、军国民教育 即体育,它是物质基础,是实现“强兵”的重要一环。由于当时的我国处于一个内外忧患的状态,对外为了自卫,对内为了反对强权统治。2、实利主义教育 即智育,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当做“富国”的手段。因为光有士兵身体强健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科学技术...
  • 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主张
    答:蔡元培强调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他倡导五育并举认为五育一样重要都不可放松。他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几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的否定。而且这几方面的教育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对后世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 蔡元培的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的?
    答:蔡元培在民国初年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目的是为了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第一个教育是国民军国民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二是实力主义教育加强教育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加强职业训练。一三是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与资产阶级思想并重第四是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独创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最高的境界。我国...
  • 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代的启示
    答: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同年二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