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文言虚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河中石兽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18个高考文言虚词、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高中文言虚词、初中文言虚词、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虚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虚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

  岂qǐ

  ①<副>难道;哪里。表示反诘。《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敢反乎?”

  ②<副>大概;或许。《荆轲刺秦王》:“将军~有意乎?”

  寻 xún

  ①<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壑,亦崎岖而经丘。”

  ③<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④<动>顺着。《桃花源记》:“~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焉 yān

  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河伯欣然自喜。”《<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阿房宫赋》:“盘盘~,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

  竟jìng

  ①<动>完毕;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形>终;整;全。《谭嗣同》:“君~日不出门,以待捕者。”《项脊轩志》:“何~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副>终究;终于。《毛遂自荐》:“平原君~与毛遂偕。”

  ④<副>竟然;居然。《屈原列传》:“而齐~怒不救楚,楚大困。”

  ⑤<副>究竟;到底。刘禹锡《天论》:“道~何为邪?”

  ⑥<名>通“境”,国境。《礼记?曲礼上》:“入~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乃 nǎi

  ①<代>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②<代>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动>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④<副>竟然;却。《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⑥<副>仅仅;只。《垓下之战》:“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⑧<副>甚至。《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以千数。”

  ⑨<连>于是;就。《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众服为确论划分节奏
    答:(2)山门/圮于河 (3)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5)庙僧和讲学...
  •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
    答:(三)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五篇
    答:21 河中石兽 7.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徐老师117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1、《论语十则》2、《爱莲说》3、《陋室铭》4、《三峡》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6、《桃花源记》7、八下《马说》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
  • 河的文言文解释
    答: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6. 河中石兽文言文的翻译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作者纪昀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
  • 初一文言文综合考
    答: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8. 初一上册期末语文文言文文言文考题 初一上册可以考的文言文很多,多是对比阅读(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3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9分。(甲)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
  •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答: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整体情况。课内文言文是《河中石兽》,课外文言文是《刻舟求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解释词义(11题),虚词“之”的用法(12题),翻译句子(13题),课外文言文蕴含的成语(14题),简答题(15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6%。 学生回答地11题(1)“圮”(2)“啮”(3)“...
  • 七上文言文注释检测
    答: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
  • 跪求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好的加分:0——80分)
    答:初中中考复习九科综合资料百度网盘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介绍:资源含有各大初中网络课程机构视频教学资料、各类型初中中考冲刺、中考复习资料、课件、教程等各类资料合集。
  • 广东必考文言文
    答:21 河中石兽 2. 广东高考语文必考的阅读 文言文 名著 等考点;还有除了必考的文言文 高考是不会考课内文言文的,但其实实词虚词 考的就是那么多东西 弄会了就可以了 给楼主列个表 希望楼主努力学习 学业有成[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 文言文题目大全集
    答: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