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饶臣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南宋刘克庄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诗小传》等。
个人作品
梅尧臣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传世作品有《宛陵集》六十卷、《梅氏诗评》一卷,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另有《毛诗小传》二十卷、《唐载纪》二十六卷。 《全宋诗》录其诗25卷,《宋诗精华录》录其诗二十四首,《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宋明以来,《宛陵集》屡有刊刻,今存宋嘉定重修本(残卷)、明万历刊本和正统刊本、清康熙四十一年刊本等。朱东润著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人物评价
总评
梅尧臣的创作活动自天圣九年(1031年)始,直至其逝世时,前后共三十年。他三十岁时,与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梅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以及稍后的王安石、刘敞,甚至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梅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因此可以说,梅尧臣对于北宋诗坛起过巨大的影响。
陆游认为梅尧臣是李白、杜甫而后的第一位作家,所谓“突过元和作者”,其意在此。他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于他的作品所起影响的巨大,提得非常鲜明。
但自元明而后,文学批评家少有重视梅尧臣的。直到清末,因为宋诗运动的出现,这才引起对于梅尧臣的重视,开始出现学习梅尧臣的专家。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历代评价
王曙:二百年无此作矣!
欧阳修:①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②不戚其穷,不困其鸣。不踬于艰,不履于倾。养其和平,以发阙声。震越浑锽,众听以惊。以扬其清,以播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诸冥。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④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⑤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患世不愈出,孤吟在号霜。⑥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
司马光:我得圣俞诗,于身亦何有。名字托文编,他年知不朽。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
王安石:诗行於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坐令隐约不见收。空能乞钱助馈馏,疑此有物可诸幽。栖栖孔孟葬鲁邹,後始卓荦称轲丘。圣贤与命相楯矛,势欲强达诚无由。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吁嗟岂即非善谋,虎豹虽死皮终留。飘然载丧下阴沟,粉书轴幅悬无旒。高堂万里哀白头,东望使我商声讴。
刘敞:诗老最前辈,名声三十秋。篇章被海表,岂独鲁与邹。今我亲见之,执鞭乃所求。何况登其堂,举觞预献酬。
张芸叟:梅圣俞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见之,不觉屈膝。
陆游:①先生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文如尹师鲁,书如苏子美,诗如石曼卿辈,岂不足垂世哉,要非三家之比,此万世公论也。先生天资卓伟,共于诗,非待学而工。然学亦无出其右者。方落笔时,置字如大禹之铸鼎,练句如后夔之作乐,成篇如周公之致太平,使后之能者欲学而不得,欲赞而不能,况可得而讥评去取哉。欧阳公平生常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王荆公自谓。虎图诗。不及先生包鼎画虎之作,又赋哭先生诗,推仰尤至。……苏翰林多不可古人,惟次韵和渊明及先生二家诗而已。②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③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链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
轶事典故
与苏轼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梅尧臣担任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之语,[10]他阅卷后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询问道:“这出自何书?”梅尧臣说:“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认为只是众人偶尔忘记了出处,但也颇惊苏轼之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等到揭榜时,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姓名,开始时对梅尧臣说:“他所写的一定有依据,遗憾我们这些人不能记得了。”等到苏轼拜访感谢欧阳修时,欧阳修询问其试卷内容出处,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赏识其豪迈,感叹不已。
采茶官
梅尧臣曾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作有《南有佳茗赋》。传说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是采茶官也!”且又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

  • 梅尧臣的人物评价
    答:梅尧臣的创作活动开始于1031年,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
  • 梅尧臣的主要作品
    答:梅尧臣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传世作品有《宛陵集》六十卷、《梅氏诗评》一卷,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另有《毛诗小传》二十卷、《唐载纪》二十六卷。 《全宋诗》录其诗25卷,《宋诗精华录》录其诗二十四首,《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体裁作品名称诗《陶者》...
  • 梅尧臣的悼亡诗有何打动人之处质朴无华却充满悲伤之情
    答:纳兰的词胜在今昔对比,两相比较之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纳兰生前时,他的词作京城之内争相传诵,有人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与之相比,梅尧臣的作品更加质朴无华,但悲痛哀伤之情却一点不差。《悼亡三首》梅尧臣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
  • 梅尧臣《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答:作者对前途并不乐观,回到汴京也不是花生满路,说不定有凄风苦雨。调子很灰暗,却很美。这不是梅尧臣一己的惆怅,不乏有无数人无数次的苦苦探索,似乎永无休止。全诗平淡而起,一句一转,一转一深,最终在一片怅惘和长叹声中收束。诗中巧妙的比喻以及创意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
  • 如何概括梅饶臣的一生?他在诗坛的地位如何?
    答:此外,如果让我们细细品味梅尧臣早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早期的作品在形式上有点散文化倾向,而在风格上,像极了禅宗大师青原行曾提出过的参禅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水便写山水。而与欧阳修的交游,也在这一时期。欧阳修带领这一群才子,逐渐成为北宋诗文革新的主要力量,而梅尧臣,也在一众才子...
  • 河豚诗梅尧臣
    答:梅尧臣处在西昆体诗统治诗坛的年代,他反对堆砌词藻典故,主张学习风雅,提倡诗歌将下情上达、美刺时政,写了不少反映下层生活的诗。这首写河豚的诗,也是通过咏河豚,隐讽社会,所以被当作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欧阳修是梅尧臣的知己,清代姚莹《论诗绝句》有“宛陵知己有庐陵”句。欧阳修作诗学韩愈,喜发议论,杂以散文...
  • 宋代诗人梅尧臣所写的陶者一诗,在主旨和写法上与包身工节选部分有何...
    答:《陶者》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包身工》》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本文既有对...
  • 梅尧臣 东溪
    答: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
  • 苏梅是指哪两个人
    答:梅尧臣,字圣俞,是北宋时期另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以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苏梅这个词语之所以被并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注重表现对人生和社会...
  • 著名诗人的简介
    答: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