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名词解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历史问题---名词解释:南京大屠杀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说的对

都是好大的题目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产生
宗法制度源于原始社会父家长制家庭公社成员之间的牢固的亲族血缘关系,是这种血缘联系与社会政治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固结的产物。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东亚大陆辽阔而肥沃的原野,很早就从事定居农业,华夏民族是以农业社会形态经历着氏族制度解体过程的,所以,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主要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乡社,世世代代得以保存。这种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的不完全、不充分,正是宗法制度在中国千年不衰的历史渊源。
华夏民族跨入文明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开始,阶级对立开始产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氏族部落酋长与氏族部落成员的矛盾,即部落酋长的职能向王权转化而引起其成员的反抗,以及夏王借军事力量实行对其他各部族的征服和压迫。但此时,无论是夏人内部还是被征服的部族内部,原始氏族血缘关系均基本未遭破坏地保存下来。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人在氏族公社关系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取代夏,社会结构仍是以商王为最高家族长的血缘家族系统。
至西周,宗法制度才得以确立,并形成庞大、复杂但却井然有序的血缘——政治社会构造体系。

宗法制度的主要标志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社会构造体系。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君王自命“天子”,即天帝长子,“奉天承运”,治理普天之下的土地和臣民。
在政治关系上是天下的共主,在宗法关系上又是天下的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则封为诸侯,他们对于位居王位的嫡长子为小宗,但各自在其封侯国内又为大宗,其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大小宗关系依上例。从而构成了庞大、复杂的宗法体系。其主要标志为:

1、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如果不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的特权,不严格区分嫡长子与非嫡长子(即别子),那么,大、小宗关系便无由确定,全部宗法制度更无从谈起。
2、分封制
宗法制必然导致分封制,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强化了王权政治。
嫡长子继承王位,实际上也就继承天下的全部土地、人民和财富。为了处理好与诸弟的关系,嫡长子又分别将若干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弟,并允许诸弟享有对这部分土地、居民的统治特权和宗主地位。这种在政治上“授土授民”,在宗法上“别子为祖”,两者合一,就是分封制度。
3、宗庙祭祀制度
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地位、等级关系。为了维系宗族的团结,十分强调“尊祖敬宗”。而实现这个目的重要形式,则是隆重庄严的宗庙祭祀制度。
在西周时代,祭祖是大宗的特权,小宗则无此权力。大宗的尊贵地位及重大责任,通过隆重庄严的宗庙祭祀制度得以体现。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对于维系以家庭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一传统被后世统治者承袭,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宗庙的营建,将其与社稷并重,共同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具有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西周宗法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定势。尽管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在西周未年已经开始瓦解,但宗法制的影响在中国却是十分久远的。
1、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盛行
在西周时期父系单系世系原则主要体现在公共职务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方面,王位、君位、卿大夫爵位的继承,不能超出父系亲范围,并规定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在家庭财产继承权上,允许几个儿子共同享有继承权,但不允许女性后裔和配偶继承财产。这种严格的父系单系世系原则在西周之后仍然广泛盛行。特别是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不仅不允许母系成员染指,也不能传位于本系女性后裔。在民间,在某种专业特种技艺的传授方面,甚至有“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习俗。
2、家族制度得以维系
家族是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性组织,它是构成中国社会的基石。因同一祖先而团聚在一起的家族成员,由于其经济利益相同和文化心态的一致,所形成的社会实体,往往较为稳固,成为社会机体生生不息的细胞。这种家族制度虽几经起伏,却始终贯穿于西周以后数千年间。
3、“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实质上是源于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不完全、不充分而遗留下来的血亲关系对人们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家与国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严格的按照父家长制。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规定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毕升(?- 1051)中国古代发明家。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闭关政策

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清朝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见海禁)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以后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

《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签定的第一份正式条约。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8月27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费耀多罗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内容为:

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属中国,东属俄国;

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15人以上集体越境正法;

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两国彼此不得收留逃人。

条约有中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根据此条约,
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
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

《尼不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点击上图看大图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拜九叩礼,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条约原文:

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9.7)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俄罗斯国统治大俄、小俄、白俄暨东、西、北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阿列克歇耶维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维赤钦差勃良斯克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鄂斯塔斐耶维赤·乌拉索夫,总主教谢门·克尔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见,特协定条款如左:

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二、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若有一、二下贱之人,或因捕猎,或因盗窃,擅自越界者,立即械系,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司吏,审知案情,当即依法处罚。若十数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略,并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四、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悉听如旧。

五、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两国钦使各将缮定约文签押盖章,并各存正副二本。

此约将以华、俄、拉丁诸文刊之于石,而置于两国边界,以作永久界碑。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注:此为拉丁文之汉译本,《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文本是拉丁文本,在会议上经过宣读核对,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互换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

京剧是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但在形成过程中,汉调实占重要位置。

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一年号贞观,在其治下,大唐王朝逐渐从隋末的凋敝中恢复,呈祥和之景,史称贞观之治。
2.唐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在位期间一年号开元,此间大唐王朝发展至顶峰,人文、经济等个方面皆是世界第一,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3.隋帝杨坚为摆脱“九品中正”的弊端,公平的选拔人才,推出的考试制度,通过考核规定的科目,类似与现今的高考。

这些问题在中国古代史的书上都有

京剧是在清末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了京剧.

几乎初中历史上都有 ````在百度中依次搜吧 大部分都有

  • 历史问题:中国哪一个省份,汇聚的古都,数量最多?
    答: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数量众多的古都。其中,中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河南: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和郑州。因此,河南省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 历史问题,在线等
    答: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
  • 历史问题,可以不用全部答
    答:1,A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的古代文明开始西传、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2 B.西汉时期 因为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院轰动一时.凯撒是公元前102~44年时候的人,也就是西汉时期....
  • 历史问题,谁能解答?
    答: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1937年11月12日日军侵占上海后.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
  • 历史问题,速度第一
    答:但是伴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不不断的加剧,包括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包括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作用下,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开始腾飞经济发展非常的快速.是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中发展最快的.至于他们发展的原因我在下一个问题时回答.另外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在战后基本不存在恢复的问题,所以它在50年代初...
  • 历史问题,高手请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联系与区别 这两个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共同的基本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党史是共和国史是共和国史的核心。共和国史是在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上独立出来、发展起来的。国史和党史都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都必须以马克思...
  • 历史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应作哪些努...
    答: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
  • 初中历史问题,求解。
    答:个人觉得等同于原因: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
  • 元末历史问题,主要是时间问题。
    答: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过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武装起事。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事,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
  • 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答: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高考是每个人的一个转折点,历史在高考中占的分量也是很重要的,那历史考试怎么答题才能拿高分呢,其实这是有技巧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术语万能模板1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