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是怎样驯养鸬鹚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渔人是怎样驯养鸬鹚的

训练鸬鹚捕鱼时,要用莎草、藁草或别的草茎做成的圈环,套到鸬鹚的脖子上,使其只能吞下小鱼,不能吞下比较大的鱼,再用细长的绳子绑在鸬鹚的脚上,然后把它们赶下水去捕鱼,鸬鹚捕到大鱼后,吞不下。”
这时就吹起口哨,捯动细绳,把鸬鹚拉回来,取下大鱼,喂以小鱼,再把鸬鹚赶到水里去捕鱼。如此训练一个月,鸬鹚就完全驯服,听渔人指挥了。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如捕到大鱼,因颈部套着圈环吞不下去,听到渔人的口哨,它就会把大鱼衔过来,换取小鱼吃。

扩展资料:
鸬鹚捕鱼是中国劳动人民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这项技艺在江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中的渔民中也世代相传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龙虎山的丹山碧水之中,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江水、两岸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
龙虎山的鸬鹚捕鱼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这项工作需要勇气、技艺、人与鹰的无间合作,是龙虎山的野性、力量与传统的象征。
竹筏原本停靠于龙虎山无蚊村上游。只听音乐起后,筏子出发,六筏呈一字排开,到达指定演出地点后,围成扇面。鸬鹚捕鱼好戏此时精彩上演。
只见“牧鹰人”(渔人)发令,鱼鹰们便一头扎进水里,仅一会儿功夫,第一只鱼鹰钻出了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捕鱼时,鱼鹰们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织的细绳子,以防它们私吞大鱼。
眼疾手快的“牧鹰人”一手抄回子、把鱼头抄进去,一手抓鹰把鱼扔进舱里;顺手拿出一条小鱼填进鱼鹰嘴,用手一抻皮条的活扣、将其皮囊解开,小鱼便进了其胃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鸬鹚捕鱼

鸬鹚捕鱼,大家可能在很多地方旅游,能见到这样的表演。在青山绿水间,几名穿戴蓑衣的渔夫撑着竹竿、驾着小船穿梭于水面,船沿上一字排开几只鸬鹚。随着捕鱼人的号令,那些鸬鹚便会一头扎进水里,抓捕着河里四散而逃的鱼。
小编突然想到同样是捕鱼高水,为什么驯养鸬鹚捕鱼而不选白鹭?原来,鸬鹚从形体上来讲嘴巴长而薄,嘴下有小囊,可以储存和吞食较大型的鱼类。脚有蹼,能在水面快速游动。从捕鱼习性上讲,它不仅能靠翅膀和脚掌在水面快速移动,还善于潜水,这些特点绝对是鱼类的噩梦。
白鹭从形体上来讲态体纤瘦,嘴巴尖而细长,适合快速啄击鱼类。脚长而细,无蹼。从捕鱼习性上讲,它常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或是将脚探入水中搅动,捕食惊吓中的鱼,再啄食。白鹭以小鱼、虾、蝼蛄等水生动物为食,吃的比较杂。
综上所述,鸬鹚比白鹭在捕鱼技能上占有优势,而且鸬鹚能抓捕比较大的鱼。另外鸬鹚适应性较强,比较好驯养,而白鹭对环境要求高,不好驯养。
通过以上了解,小编才明白了自古以来渔人为什么钟情于鸬鹚捕鱼了。

1、首先他们渔民们放出鸬鹚之前,会饲养几天,让它驯服。驯养鸬鹚多选择在上午空腹时。

2、然后驯服后再把它赶到水中,持续训练几天,每次入水捕捉40~60分钟,在鸬鹚的脖子上套上一个皮圈,用来防止鸬鹚将捕获的猎物吞下肚子。

3、最后鸬鹚捕到鱼后,鸬鹚入水大多咬鱼的头部或腮部。

一只鸬鹚每天能捕鱼10公斤左右。据渔家估算,一只鸬鹚每只每天只吃1斤半的鱼苗,然而它捕获的鲜鱼,却远远超过它们的消费量。所以渔民对鸬鹚就好像农民对耕牛那样爱护,把它称作“渔家宝”。完成上面步骤,即可驯养鸬鹚。



鸬鹚又称鱼鹰,在我国江南也称老乌、水老乌、鱼老乌等。广布于亚非大陆的水域。在我国畜养鸬鹚供作渔猎,已有3千年的历史,江南很多地区居民驯养鸬鹚甚普遍,主要用于扑捉水域中的活鱼。
人工驯养环境中的鸬鹚,除每天定时入水捕鱼外,喜栖于朝阳通风的环境中休息。适于在不结冰的环境温度中生活。
饲料以小鱼、黄鳝及猪肠为主食,每只每天饲料量800~1500克。换羽期适当增喂豆类食品,如豆腐等,每只每天300~400克。每天下午喂食1次,食后多立于栖架上休息。饱食后的鸬鹚不宜运动和使役捕鱼。
驯养鸬鹚用于捕鱼,可自雏鸟60日龄开始,跟随鱼船同已驯熟的成鸟入水练习。约150日龄后,大部分经过驯养的鸬鹚都能顺利掌握捕鱼的本领。经过人工长期驯养的鸬鹚,其飞翔力较差,多数个体不习惯于长时间的高飞,可以较熟练的识别同群的鸬鹚或所栖息鱼船。用于捕鱼的鸬鹚,需用绿绳或稻草在其颈部系以活套,也可用金属环套在颈部,防其捕鱼后吞食。每次捕鱼后,主人取下衔回的大鱼。还需要喂给小鱼以资奖励,促使其再次下水捕鱼。
驯养鸬鹚捕鱼,多掌握在每天上午空腹时,每次入水捕捉40~60分钟,捕后立于船上休息40~60分钟后再次入水捕鱼。一般每天可3次入水捕鱼120~180分钟,鸬鹚入水捕鱼时多咬头部或鳃部。通常每次独自捕捉的活鱼体重500克左右,最大时也能独自捕到重达5000克的活鱼。超过5000克的鱼,也能捕到。但需几只或十几只的鸬鹚共同合作,以及驯养人协作方可完成捕获任务。据有关资料,曾有一群十数只鸬鹚合力捕捉到体重15千克以上的大型鳇鱼。据渔民经验,雄性鸬鹚体型略大于雌性,其捕鱼能力也优于雌性鸬鹚。
驯养得当的个体,平均每天每只鸬鹚可捕获鲜鱼15~25千克。若水域及鱼源均理想,也有每天每只鸬鹚捕鱼35千克的最佳记录。
鸬鹚捕鱼的使用时间可达10年以上,曾有捕鱼28年的记录。饲养长寿记录可达40年。



鸬鹚没有鱼喂拿什么粮食喂呢?

  • 哪种鸟能帮渔民捕鱼,它们是怎样帮渔民捕鱼的?
    答:6. 一只鸬鹚一年能够捕鱼超过500千克。7. 鸬鹚捕鱼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一只优秀的鸬鹚一年能够捕鱼1400多公斤。8.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河面上穿行的渔人越来越少,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正在逐渐消失。9. 在上虞驿亭镇的古运河上,这种捕鱼方法再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前,这里的家庭普遍养鸬鹚,...
  • 鸬鹚捕鱼是怎样捕鱼的?
    答:5. 当遇到大鱼时,鸬鹚会协作捕捉,有的啄鱼头,有的衔鱼尾,共同将大鱼推到船边,以便渔民立即用网捕捉。一只鸬鹚一年能够捕鱼超过500千克。6. 鸬鹚捕鱼的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一只优秀的鸬鹚一年能够捕鱼超过1400公斤。7.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河面上传统的渔人越来越少,这种捕鱼方式正在逐渐消失。
  • 鱼鹰怎样捕鱼?
    答: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 鸬鹚 鸬鹚 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
  • 渔夫和鱼鹰
    答:渔夫更加生气了,他拿起“短尾巴”刚刚提上来的那条鱼,塞进了“短尾巴”的嘴里,把刚刚跳上船来的“长脚”,一竹竿拨到水里。“长脚”鱼鹰在水面上游着,十分委屈地盯着自己的主人,因为它的肚子已经很饿很饿了,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一条小鱼,也没一粒米进肚。这怎么有力气去捉鱼呢,而且...
  • 《鸬鹚》教学设计
    答:又讲到鸬鹚的动作有,“钻出”、“拍着”、“跳上”这些动作概括了所有鸬鹚出水的神态、动作,说明鸬鹚机灵、善于捕鱼。接着又讲到渔人的动作,“抓”、“挤”、“甩”,这一系列的动作娴熟利落,说明渔人经验丰富,对鸬鹚的驯养到位。) 板书:站拿抹 钻出 钻进 跳上 抓挤甩 指导朗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出重点,语速...
  • 鸬鹚捕鱼方法为什么被禁用
    答:渔人驯养鸬鹚进行捕鱼:我国古代就有驯养鸬鹚进行捕鱼的记录,杜甫也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作,里面所说的“乌鬼”指的就是鸬鹚。渔人为了渔获,便在鸬鹚的脖子上套上铁环或绳索。这样下来,鸬鹚虽然疲于奔命,最终的赏赐可能就是几条小小的杂鱼,甚至整天处于饥饿状态,寿命大大降低。不得不...
  • 为什么驯化的鸬鹚能用来捕鱼
    答:由于这种鸟十分容易驯化,所以在中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汉代的《尔雅》及东汉杨孚撰写的《异物志》,均载有鸬鹚能入深水捕鱼,湖沼近旁之居民多养之捕鱼。驯养鸬鹚的方法是把鸬鹚捉到后,饲养几天,让它驯服。训练的时候,先用很长的绳子缚住鸬鹚的脚,绳的另一端缚在河港的岸边。就这样...
  • 鸬鹚船的引证解释 鸬鹚船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答:鸬鹚船的引证解释是:⒈养有鸬鹚的渔船。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鸬鹚船在水上不停地划动,渔人用篙子把鸬鹚赶到水里去,停了一会,又敲着船舷,叫它们上来,缴纳嘴壳衔的俘获物:小鱼和大鱼。”。 鸬鹚船的引证解释是:⒈养有鸬鹚的渔船。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鸬鹚船在水上不停地...
  • 普通鸬鹚的相关知识
    答: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中国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在中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
  • 鸬鹚船的词语 鸬鹚船的词语是什么
    答:4:结构是、鸬(左右结构)鹚(左右结构)船(左右结构)。鸬鹚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养有鸬鹚的渔船。二、引证解释⒈养有鸬鹚的渔船。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鸬鹚船在水上不停地划动,渔人用篙子把鸬鹚赶到水里去,停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