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的变化【566】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2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幼儿阶段,儿童的思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儿童思维的方式、思维的工具和思维的具体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又称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不能离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实际上,动作和感知是不可分的,动作不但为儿童提供触觉形象,而且提供不断更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由此使儿童能够认识到单凭感知所不能揭露的知识。

直觉行动思维是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它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儿童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儿童,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

例如,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幼儿有时不用明显的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二是产生了延迟性模仿能力。

所谓延迟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对象或动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时间后对行为或动作的模仿。

总体上说,幼儿大致获得了以下能力:幼儿通过伸手和抓握等动作,开始注意到物体的空间关系,这使幼儿逐渐超越了直接的感知和运动,开始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突破了直接经验的限制,形成具有先后的时间维度的概念,出现了对因果关系的初步理解;幼儿开始逐步理解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幼儿可以模仿不在眼前的行为并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等等。

在皮亚杰看来,这一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儿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体仍将继续存在。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没有直接感知物体时却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出现藏猫猫的游戏行为。

直觉行动思维是贯穿人一生的思维方式。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实际物体的感知和动作,因而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例如,幼儿开展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制订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

这一阶段幼儿普遍存在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幼儿思维的泛灵论、幼儿思维的不可逆、幼儿思维的不守恒。

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幼儿期的孩子还认为和他有关的一切玩物都是有生命的,比如他坐在椅子上掉了下来,他不认为是自己没坐好掉下来的,反而认为是椅子不好故意让他掉下来的。

再比如说他扔个球,想让这个球走直线,可是球并没有走直线,他认为是球不听话,故意不走直线,也就是说,他认为无论是球还是椅子,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物。

所以,前面讲过的如果是物品的过渡性重要他人,家长们一定不能随意扔掉或损坏,孩子并没有认为那是物,而认为是他依恋的生命。

幼儿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可逆性,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

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a。例如,当你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幼儿回答说:“有。”“他叫什么名字?”“陶陶。”“陶陶有没有弟弟?”“没有。”

此外,在这一阶段幼儿在事物发生转变时只注意知觉变化的最终状态而不注意变化或转化的过程。

比如说7和8谁大?他知道8大;8和9谁大?他也知道9大;那么7和9谁大?幼儿却不知道。只有再用7和9比,他才知道9大。

这一阶段的幼儿也不能理解“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那么A等于C”这种类型的问题。

把一满杯啤酒倒在碗里,然后再用这个杯装满啤酒,问幼儿,碗里的啤酒和杯里的啤酒哪个多?幼儿回答不知道。

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有专家曾在幼儿中做过数量守恒方面的实验,给幼儿呈现两排砝码或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砝码或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幼儿一般回答说一样多,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在形态,然后让幼儿回答这两排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基本上都认为不一样。

再比如,体积守恒实验,给幼儿呈现两个一样的杯子,然后都装满水,让幼儿明白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然后将其中的一杯水倒入一个较高或一个扁平的杯子中,问幼儿两杯水是否一样多,很多孩子都会说不一样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还有长度守恒实验和重量守恒实验等,一系列的守恒实验表明,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还不能理解不变性原则,还没有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家长如果能够了解幼儿的这些思维特点,就应该清楚或尽量做到,处在幼儿中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能学算术。

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提前学,甚至把小学一、二年级的算术都学了,可怕的是还学会了。

我们假设孩子学会了是一种收获,那么这种收获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有三个方面:

一是付出了正常年龄学这些知识所用时间的几倍或十几倍;

二是孩子学习兴趣的丧失,也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学习这件事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孩子上学后一学习就痛苦;

三是会出现一些坏习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会了小学一年级课程,那么他到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时就会不注意听讲,慢慢就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当然这里分析的上述现象不是指全部孩子,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出现以上的问题,这些代价太沉重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弊大于利。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这是高级的思维方式。严格说来,学前期儿童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幼儿在6岁左右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

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 。

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

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等于B,B等于C 则A必然等于C。

综上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经历了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 。幼儿时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 大中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有哪些区别?
    答: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而且关系较为融洽,往往能把这种关系保持到活动结束。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为了便利教养,一般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为3–4岁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为4-5岁幼儿,每班25–30人,大班为5–6岁幼儿,每班31–35人。幼...
  • 如何训练联想思维
    答:第一:两种东西相似点的联想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练习方式了。比如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两样东西有什么相同点的游戏。电视机和微波炉有什么共同点呀,人和外面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呀,书和电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啊?甚至叨叨魏还问过她女儿,门牌号上面的78和爸爸有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
  • 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答: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审美素质。 (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到了大班,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幼儿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他们从语言和认知上都有了逐步的发展。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
  • 幼儿园教案
    答: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
  • 幼儿园实验的活动教案
    答:(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
  • 幼儿园开学教案
    答:1、教师热情迎接幼儿 2、自由看看班级环境的变化 3、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交谈,联络感情8:00—9:00,生活盥洗巩固正确洗手檫手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便池和去...幼儿园开学教案5 游戏目标: 1、通过开“圆圆超市”的游戏,发展幼儿扩散思维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而不讲出物体的名称。 游戏准...
  • 我上学前班教案8篇
    答: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三、形式: 1、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知识进行展示和介绍 2、设计与环境布置 3、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危险的标志作为背景布置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
  • 小班健康教案:我的身体
    答: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让孩子认脚,萌发对身体的初步兴趣,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根据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注重幼儿的感知体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看、说、摸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都会变,从谈话、讨论中引申从而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热爱与渴望之情。 活动目标: 活动的...
  • 大班教案
    答:导入:(教师扮演鱼儿)小朋友,你们看,我变成了一条会游泳但是不会走路的鱼儿了,我想变回我自己,谁愿意...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节欣赏是帮助幼儿从音乐的结构上把握结构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如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