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恋物力维艰的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8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相关解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朱子家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恋物力维艰 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朱子家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出自(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释义】

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建设美丽乡村首要位置,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句话摘自《朱子家训·全文》
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