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意对即可)

小题1:启发诱导 待人之悟(或:求通)小题1: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举一反三的悟性;有自主学习能力,会自主质疑,独立思考 小题1:此题考查对观点的概括。小题1:在教育原则上,学生应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举一反三,要有自主学习能力,要自主质疑,独立思考。

出自论语第七则述而篇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详细解释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没有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努力想学习我不会去开导,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时我不会去启发。告诉他一个方面,却不能够联想到其他三个方面,我就不会再多说了。”
孔子是不会主动去教导别人的,他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导。
只有一个人努力思考学习却依然想不通时,努力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孔子才会及时地开导和启发他。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瞬间获得领悟。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沉浸在某个问题之中,长久不能够获得答案时,往往他人只要给予一个提醒便会豁然开朗。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和状态,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自身经过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根本没有思考,对方只是告诉了一个答案,就不会有什么惊喜的感觉。因此,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自身不断去思考,努力探寻答案,在这种前提下依然无法解决时,他才会及时给予启发。

是09年的浙江卷的考题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答:(2分)小题2: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戒”和“畏”,主要是“戒除欲望”要“有所畏惧”。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谈感受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来源与材料,然后结合现实进行阐释,注意有理有据,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 跪求《论语》读后感 800字左右
    答:回答量:18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
  • 论语的读后感
    答: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语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的读后感1 无意中在图书馆中发现这本书,厚重的文化、...
  • 关于《<论语>十则》急!!O__O"…在10月25日前回答才给分!!!
    答:O__O"…在10月25日前回答才给分!!! 1.《<论语>十则》中是如何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2.学完《<论语>十则》后请你具体说说孔子对的道理进行哪几方面的论述?3.请你在《<论语>十则》中选择一两则,结合学习、修身实际,... 1.《<论语>十则》中是如何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2.学完《<论语>十则》后请...
  • 论语演讲稿
    答:《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现在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 精选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答: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7.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和的生活态度,无一句虚言,处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论语》 读后感 ,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1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 论语的读书笔记800字
    答:《论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教会我们很人生的道理,多希望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能阅读阅读《论语》,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样或许就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论语的读书笔记800字2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
  • 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
    答:回答量:1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有人说《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下面是我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欢迎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篇一 孔子是我国...
  • 怎样写读论语谈心得
    答:回答量: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读《(论语)十则》有感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
  • 论语试题谁有呀,多谢了
    答:⑤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⑥其恕乎!( ) 3.解释下列成语。 ①温故而知新: ②见贤思齐: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是一部 的书。 5.孔子,名 ,字 ,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