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是谁?拜托各位大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新中国第一任宣传部长是谁?拜托各位大神

陆定一,江苏省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近代 袁晓园。1901年5月,袁晓园生于江苏武进一个翰墨艺文之家,伯父袁励准曾为帝师,现悬挂于北京中南海的“新华门”匾额,即出自其手书。父亲袁励衡是民国初年的银行家,曾主持过交通银行。胞妹袁静、外甥女琼瑶则以小说驰名。 袁晓园天资聪颖,自幼便能吟诗作画,15岁时即帮父亲处理银行事务,得到父亲赞许。1919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袁晓园向家里宣布:“你们关了我18年,现在我要选择自己的生活!”决心走出封建家庭的袁晓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玉书的秘书,从名门闺秀步入政坛。期间她拜著名画家林风眠为师,继续学习书画,并有小成。 1930年,高鲁被派往日内瓦任中华民国政府驻外公使,袁晓园自荐担任其秘书,希望高鲁能带她出国。执着的袁晓园最后得以成行,但不是担任秘书,而是求学,而且费用自理。袁晓园开了一个茶会,靠到场的朋友支援登上了开往法兰西的海轮。也就是在这条船上,袁晓园结识赴法学习军事的叶南。叶南是国民党元老、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伧的公子,这次邂逅使他最终与袁晓园喜结姻缘。 袁晓园选择巴黎普鲁士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归国后被蔡廷锴委任为厦门市税务营业局副局长,成为中国第一任女税务官。一年后,袁晓园重返巴黎学习国际关系,学成后在外交部任专员。三十年代中期,袁被委任为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在领事馆任职六年,正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她不遗余力奔走呼吁,动员华侨为抗战捐款、购买军火转运回国。每遇当地政府无理扣压军用物资,她都据理力争,其无所畏惧的气势和锋利的外交辞令常使对方折服。袁晓园回忆那段经历时曾说:“那时候,当地政府常有人在背地议论我,说中国这位女领事真凶。” 在印6年之后,叶南被委任为驻法武官,袁晓园随夫赴法。在法国,袁晓园受到戴高乐总统的接见,并曾被邀请与戴高乐总统一同步入凯旋门。 1947年,叶南奉调回国,这时袁晓园也被选为“国大”代表。她和叶南从民族大义出发,联名发出给国民党政府的公开信,呼吁国共合作,实现中国统一。蒋介石却以“附匪有据”的罪名宣布开除叶、袁两人党籍并加以通缉。叶袁夫妇在发表了脱离国民党的告示之后,取道香港去了美国。 1985年,满头华发的袁晓园走进北京美国驻华使馆,负责接待的文化参赞对前来咨询“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的她十分惊讶。参赞说:“总是有人来咨询怎样获得美国国籍,你是第一位向我询问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的人!”袁晓园回国定居后,祖国和人民给予她极高的荣誉和尊敬,她连任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民革中央监委、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并受聘为七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代仓颉”情系汉字 赴美国后,袁晓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联合国秘书处工作,负责处理中文文字事务。长时间的翻译工作使她对祖国的文字有了深刻的感受,她一方面为祖国的文字自豪,“每次翻译文件,英文的、法文的、俄文的、西文的,总是厚厚一册,最薄的肯定是中文。”另一方面,袁晓园也深知,中国汉字笔画多,一字一音,要使汉字成为国际通用文字,必须进行改革,实现汉字现代化。 袁晓园潜心研究,终于推出一套“双拼带调兼表意”的袁氏拼音方案,即《汉字现代化方案(草案)》。1974年,她应邀回国参加建国25周年庆典,将方案呈交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指示将袁氏方案付印、分寄各大专院校及有关单位,并安排她到各有关院校演讲介绍。这一方案以后曾在北京一些幼儿园试验,取得理想效果。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力为袁晓园的新方案题字:“羡君造字胜仓颉,笔走龙蛇似画图,海内传卢千百辈,匠心能得及君无。” 1980年,袁晓园联合海内外学者发起成立了汉字现代化研究会,数年后又发展为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定期出版会刊《汉字文化》,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规模空前的汉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故国情谊浓似酒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袁晓园随即于次年组织了40多名旅美各界人士访华,成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从美国进入中国大陆的访问团。自此以后,袁晓园数十次来往于美中之间,尽其所能为中美文化交流牵线搭桥。 1983年,袁晓园在《人民日报》上倡议:在北京开辟“国际友谊林”,供各国驻华使节和夫人,及其他来华的外国人植树。1984年,她以美中文化交流基金会副会长的名义,邀请了一批美国儿童画家到北京,与中国小画家们共同开了一个联合画展。后来又把中国儿童的绘画作品送到美国展览,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赞赏。回国后,袁晓园在北京开办了“晓园中医院”,并在友谊宾馆开设“中医国际门诊部”,为外宾及侨胞治病。 袁晓园还利用自己与国民党的渊源,大力宣传两岸统一。1981年,她在天安门广场寄语在台的“国大”代表们:“故国情谊浓似酒,江山万里待人归”她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应对中国的统一负起历史重任,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她向海外华人宣传“一国两制”方针,呼吁大家发扬中国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爱国老人的赤子情怀,历久弥坚。 “吐丝园主”“偏不老” 袁晓园有两枚闲章,一曰“吐丝园主”,一曰“偏不老”。“吐丝园”是她晚年定居南京吟诗作画的居室,她在《述怀》诗中写道:“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老人晚年情怀,于此可见一斑。 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未见的洪灾,已近百岁的袁晓园偕同家人买来矿泉水和毛巾,冒着酷暑走上江堤,慰问抗洪战士,并以手书条幅“枕戈待旦守护堤坝,披星戴月保卫人民”相赠;她到聋哑学校看望聋哑儿童,到监狱给服刑人员作报告,到“肾友会”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给贫困山区的妇女儿童捐款捐画;非典肆虐期间,她还到医院慰问抗非典一线医务人员。袁晓园多次参加慈善义卖,其手书“仁者无敌”可谓名副其实。 “偏不老”章是朋友为袁老刻制的,袁晓园非常喜欢。她说:“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老而不服老,只以欣逢盛世,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欢欣鼓舞,因而吟诗作画,逸兴盎然,不觉老之已至,故曰偏不老。” 袁晓园晚年与姨侄一家生活,尽享天伦。她除了看电视、读报纸外,舞姿依然潇洒,即使打麻将也不输给小辈。练字作画是每日必修的功课,袁晓园的外甥兼私人秘书严敬告诉记者:“这次入院,老人仍然非常乐观,念叨着还要去香港办画展,要创作关于“东方明珠”诗画。她说最后一站还要去联合国,作为一个多年的工作人员向联合国汇报,她这一百年没白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严敬拿出袁老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所作的诗给记者看,诗云:“巨龙腾飞惊世界,国际声望震云天。百岁老人逢盛世,真想再活一百年。”

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湖南麻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后任红五军党代表,红一方面军副政委,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等职,1934年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入列宁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兼军区副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1949年后,任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为国防部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是滕代远(任期:1949.10-1965.01)。

滕代远,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2年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参与北方局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1948年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邯郸战役。并随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部部长。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