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土城镇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琅岐镇的历史沿革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嘉登岛”,因刘姓人家较早迁居岛上,俗称“刘岐”。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里名不变。
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琯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为嘉登里。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民国23年(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
民国24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17日琅岐设闽江口军民办事处。同年12月琅岐属闽侯县二区。
1954年11月,二区辖闽琅镇和衙前、三平、吴庄、海屿、云龙、金砂、凤窝、龙台、公婆等乡。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
1958年8月,琅岐拆区并乡,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琅岐由闽侯县划入福州市郊区。1963年6月,琅岐设区公所,辖10个人民公社、36个生产大队。
1970年,琅岐从福州市郊区划入连江县。1975年12月,从连江县划归福州市郊区。1984年,琅岐人民公社改为琅岐乡。
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1997年,琅岐镇辖26个村委会(农旗、光辉、星辉、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红光、红星、劳丰、劳光、争丰、乐村、建光、劳团、东红、荣光、吴庄、海屿、云龙、龙台、后水、院前、南兜、董安、凤窝)和1个居民委员会(闽琅居委会),全镇人口7.23万人。

扩展资料:
琅岐镇位于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5’,为闽江口冲积平原。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
岛三面环江,东临大海,土地平坦肥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是福州著名的葡萄之乡。
著名人物:
1、王祖道
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出任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两县。入任司农丞。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迁监察御史裹行,因论时政,文辞激烈,改司封员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祖道改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不久,权发遣江东路提典刑狱,后又发遣福州。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祖道以朝请郎知福州。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祖道入京,为户部员外郎,又转吏部员外郎。
后升为左司谏。北宋徽宗立(1101年),加祖道直龙图阁,知桂州。因招抚黎人有功,被升为显谟阁待制,进龙图阁直学士,召为兵部尚书。后黎人复叛,祖道被降为端明殿学士。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祖道复知福州,关心南台浮桥。当时,中州涌出,南台江已分为3港,祖道又重修浮桥,于北港置舟16只,中港置舟73只,南港(江南桥)置舟13只,共以舟102只为梁。
适朝廷令诸州建天宁寺,祖道就在浮桥之南建寺(即今天安寺),并置田产12顷72亩,归作修桥经费,命天宁寺主僧为三十六院部置,护持浮桥。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祖道又被调入京,为刑部尚书,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病故,享年69岁。
2、林存
林存师从真德秀,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嘉熙二年(1238年),词科,授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学院侍讲。宝祐元年(1253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宝祐五年(1257年)秋,明堂执绥备顾问,称旨,除礼部尚书兼侍读提纲事,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翌年,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不赴,遂提举洞霄宫,不久,任湖南安抚使,知湖州。
3、陈文肃
陈文肃,原名大观、陈肃 ,闽县凤窝乡(今福州马尾区琅岐镇凤窝村)人,元天历元年(1326年)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肃以“孝悌力田”被推荐入京取士。
皇帝朱元璋见他身材魁异,才识非凡,感叹说:“真是人才,出何晚也”,问他,“卿欲何官?”答曰:“爵位惟上所与,臣下不敢自专”。
帝大喜,遂持笔改其名为“文肃”,授淮安(今江苏淮安县)知府。陈文肃在淮安任内兴修水利,力除盗贼,大得人心。皇帝察问淮安儒生钱受禄:“淮安何官能体朕心”?
答曰:“唯知府陈文肃”。于是升陈文肃为四川提刑按察使,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为礼部尚书,但在赴任途中,病逝于南京竹桥官舍,年5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琅岐镇

 
贵州习水土城镇海拨:最高处海拔1120米,最低处海拔325米。

  土城镇地处习水山脉地带,位于黔北高原西北部,地势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发育山盆期地貌单元,以岩溶地貌为主,其山脉组合特征多为东西55°走向,与槽谷相间近似平行排列。该区地貌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地貌,河谷走向与山脉平行发育,地势总体上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高程多在325m—1120m之间,地势切割较浅,山坡度角20—40°。

土城历史悠久,文风淳朴,古迹甚多,文化遗产丰富。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了大量石网坠等新石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置平夷县,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2年)置浙州,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置滋州,领承流、仁怀二县。元末明初,街民改建房屋时发现大量土城墙,故名“土城”。清代设土城里,民国3年(1914年)改设为区,属赤水县。1950年更名为土城镇,1965年划习水县辖。
土城是“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并在青杠坡与国民党川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土城风光秀美,与赤水国家级旅游区、川南黄荆老林森林公园相邻的小坝景区,是习水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古朴,丹霞碧海,银瀑飞悬,“幽、奇、险、朴”,是一块尚未琢磨的美玉。 1935年元月,遵义会议确定红军途经土城在泸州一线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27日中央军委进驻土城。28日拂晓,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七大元帅亲自参与或指挥红军与国民党川军激战青杠坡。29日红军以土城为主要渡口渡过赤水河,红军1000余名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是役,为四渡赤水第一战。
主要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有:
四渡赤水纪念馆——原称“花园”,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土城(青杠坡)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位于土城镇东北面,离镇区约3公里,“四渡赤水第一战”在此打响。朱德等亲上前线,指挥红军背水一战,牺牲1000余人,击退川军,创造条件渡过赤水河,摆脱尾追敌人。这一战是毛泽东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战,在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年掩埋红军烈士的青杠坡营棚顶脚下,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1980年,习水县文化馆在烈士墓前立碑一块,介绍了青杠坡战斗情况,2000年重建纪念碑,并完成了台阶、护栏等附属设施。2002年8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并在战地医院永安寺疗伤的张震题写了碑名。
一渡渡口(渡口纪念碑)——渡口位于赤水河与水狮河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天然三角洲。这里河面宽阔,水流轻缓。1935年元月28日,由周恩来亲自指挥工兵部队和土城船工连夜搭建了浮桥3座,红军次日凌晨就从这里“一渡赤水”,甩开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拉开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略转移的序幕。
1978年,习水县人民政府拔出专款,在浑溪口赤水河西岸的火星山上,修建了“土城渡口”纪念碑,碑高12.5米,严谨朴素,庄严宏伟,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渡口纪念碑下临滔滔赤水河,两块见证历史的石头仍默默站在赤水河远眺土城古镇全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是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的圣地。
毛泽东住所——在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现为镇医院职工宿舍。
1935年元月27日,红军军委纵队长征抵达土城后,毛泽东就选择在爱华绸缎铺后面的一小三合院内的右厢房办公住宿。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用两根板凳搭上一块门板,垫上少量稻草,铺上毯子,盖一床薄被。房子后面有一块小坝子,坝子边是一个崖壁,崖壁上有两个洞穴,可作防空洞用。
红军总参谋部驻地——位于土城镇长征街,原为“惠民宫”(寺庙),两段石阶登上大殿,两侧就势建厢房,宏伟壮观。
狮子沟红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土城镇以北1公里的狮子沟,现为土城镇中学教师宿舍,是一间占地约50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四合院。1935年元月27日至元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现在房屋保存较好,已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开仓分盐遗址——原为土城盐号,位于土城镇长征街,为清代建筑,气势宏伟,犹显当年盐市繁忙景象。土城是川盐入黔仁岸上重要的盐码头和集散地。1935年,红军长征前锋攻占土城后,在这里开仓分盐,解决军民生活之需。
袁咨桐烈士故居——袁咨桐烈士1930年9月17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16岁,是雨花台最年轻的一位烈士。其故居位于土城镇以东约1千米的水狮坝。
袁咨桐烈士故居为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屋面,一正两横,四柱三间,一楼一底。院坝由石板铺砌而成,前有砖泥花墙,高3米多。 土城古镇“滨播(州)枕永(川),襟合(江)带泸(州)”,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建有九龙囤、金了囤等四大军事囤堡,现遗迹尚存。
古镇历史上长期是赤水河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商埠文化、茶馆文化、山水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形态,留下了类型多样的文化遗存。
远眺古镇: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沿赤水河呈二级台地分布,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山—水—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构成了古镇特色鲜明的山城风貌,体现了山地居民与自然环境互为依存的“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生活情趣。
古镇群体建筑有两种布局方式:一种是位于山脊时,总体布局向外凸弯曲,具有离心发散的感觉,视野开阔,利于自然通风;另一种是位于山坳时,是呈内凹弯曲,具有向心、内聚感和安全感。
走进古镇,街巷多为石板铺砌,依河道婉蜒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
古镇传统建筑依山就势,自然地形成层楼叠宇的群体风貌,其造型轮廊高低错落,纵向空间丰富,天际轮廊优美,是一幅“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的美妙画卷。
古镇街面是集商业活动、家庭起居、邻里交往为一体的复合空间。在街巷稍宽阔的“口袋形”地段,是古镇人驻足交谈,茶余饭后休息的场所,也是小孩们追逐嬉戏、释放童趣的快乐天堂……
信步古镇街头,无论是街前街后,还是小桥院落,一棵棵古老榕树见证着古镇的苍桑、古老……
从古镇传统建筑单体型看:街道大多是“中国固有”形式的青堂瓦舍,但也不乏一些经典的“中西合壁”式建筑。如纪念馆、土城小学、船帮、张半担宅等,这些建筑,综合运用台、挑、吊、坡、拖、靠、跨、转、退、分、联等山地建筑手法,或悬虚构屋,临坎吊脚,取“天平地不平”之势;或依附悬崖、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有“凌空飞壁”之感;或利用边角,加设披顶;或因地就势,增建梭屋……。灵活、艺术地构成了婀哪多姿的山地建筑独特风貌。
从古镇传统建筑局部造型看:建筑物斜撑上的圆雕,花窗上的透雕、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别具特色,这是古镇人智慧的缩影,技艺的展示。
房屋建筑的材料取自天然竹、木、土、石,房屋的勒脚、基础、堡坎广泛地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墙身广泛采用“穿斗夹壁墙”,屋顶则采用小青瓦铺盖,使得传统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老街临赤水河,还有盐码头——月亮台,沿着月亮台码头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曾被船工们那沉重脚步磨去棱角的台阶,历史在这里沉淀,岁月在这里流淌。
随着古街行走,不仅可看到被“川盐”漫漫吞噬的土城盐号,同时也可看到“船帮”老大的豪华住宅,还可目睹船工们住宿的“客栈”,以及被岁月剥蚀、听歌唱戏的古戏台。这里曾经喧嚣热闹,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走进它,仿佛又聆听到鼓点阵阵、乐曲声声……
至今,每逢三、六、九的赶集之日,集镇上人头攒动,商品琳琅满目。这里的小吃诱人、牵人;小炒蒸菜惹人、食人。除了美味小吃外,还可以品尝到盛产于赤水河中的“鲶巴郎”鱼,体味古镇烹调艺人的独特技艺。
千百年来,勤劳的古镇人利用当地生产的红苕、糯米、花生、蔗糖等原料,通过蒸、煮、炸等数十道工序精制成了香脆可口、甜美舒心的苕丝糖,今天,苕丝糖仍然是古镇人的馈赠佳品,哪里有古镇人,哪里就有苕丝糖。
宋人张能臣撰写的《名酒记》中就有滋州“凤曲法酒”的记载,当时就用蒸馏酿造技艺,生产了一种名为“景阳春”的美酒,而今窖址尚存,微风佛面,仿佛飘来了阵阵酒香。
赤水河畔有这样的说法:“土城古镇产美酒、漂亮的姑娘家家有”。那么的清纯、自然、勤劳、纯朴和善良。正是应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古话。
古镇的人们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然、舒坦、宁静的生活情趣。不管闲暇之时,还是逢场赶集;不管是古镇人,还是乡下人,他们相聚茶馆,三五成群围坐于木桌旁,或品一杯清香的盖碗茶,或天南地北聊天取笑,或打一回川牌,或抽几口旱烟……,水码头茶馆休闲的日子,好不悠哉乐哉。
戏曲与茶馆不可分离,每逢节庆之时,老人们唱一场玩意川剧锣鼓清唱,高亢嘹亮之声由茶馆深处飘然而出,一如茶香溢满街巷,人们品茗听曲,构成和谐的古镇文化氛围。
土城,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一座以早熟蔬菜及龙眼等为代表的“绿色果蔬之乡”正在形成。
土城,旅游资源丰富,红、古、绿三张名片整合为黔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链结点”。“走长征路,游赤水河、逛古滋城”构成土城独特迷人的风景线。



  • 四渡赤水纪念馆纪念馆介绍
    答: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圣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2009年起,这里对游客实行全免费开放政策。馆区设施丰富多样,包括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展示了中国女红军的英勇事迹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以及红军医院纪念馆,...
  • 袁世盟是哪个朝代的
    答:滋州下领仁怀、承流二县,滋州和承流县治所,设在今之习水县土城镇(即古磁);仁怀县治所,设在今赤水市复兴镇。州属西川梓州路(路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仁怀”之名。这个磁州仅建立丁十二年,到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便已撤除,把滋州和承流县治所,改建为武都城(即后来的古磁,今之...
  • ...小地名天堂沟,具体在今仁怀市土城镇的什么村,几社?
    答:清朝时的仁怀府,包括现在的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在习水县有一个千年古镇一一土城镇,天堂沟亦在土城镇。
  • 习水县景点
    答:地处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国家级森林公园、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AA-景区。2、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导艺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红军一渡赤水河的渡口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主战场在习水,有第一、二、四渡在习水县,红军在习水运动达62天,...
  • 习水土城镇的地理位置
    答:土城原名滋州,赤水河自土城以下皆通船只,是川盐和川货入黔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自古以来,土城一带舟楫繁忙,商贾云集,气候条件优越,附近多肥田沃土,物产丰富,有“山明水秀,地坦人稠”的美称。
  • 习水土城镇的介绍
    答:土城,位于习水县西部,坐落在黔北川南结合部,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场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赤水河奔腾不息,习(水)赤(水)公路贯穿东西,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与之交汇于此。水陆交通便利,到县城29公里,赤水70公里,距遵义268公里,重庆282公里。
  • 四渡赤水纪念园在贵州哪个城市
    答:一、四渡赤水纪念园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二、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纪念馆由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赤水河航运历史展览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和土城古镇博物馆等多个馆群...
  • 清明去哪里清明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答: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贵州的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凯里市黄平县旧州镇、安顺市旧州镇、铜仁市寨英镇、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凯里市雷山县西江镇、赤水市大同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
  • 土城镇的地理位置
    答:土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地处赤水河中游河畔,地理坐标东经106°9′,至106°51′ ,北纬28°11′ 至28°26′。与四川省古蔺县和贵州省赤水市接壤,幅员面积307平方公里,
  • 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到四渡赤水研究中心有多少里
    答:乘车790公里。1/有车直达习水,七个多小时。2、再转车到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土城镇团结街,原称“花园”,长征时红三军团司令部在土城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