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八月旅游景点介绍 梵净山八月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贵州梵净山景区介绍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景点:金顶、蘑菇石、太子石、释迦店、凤凰山、九龙池;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8:00—19:00。
梵净山总面积为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的特色景点介绍



梵净山的特色景点有红云金顶、蘑菇石、万米睡佛等等。具体内容如下:
1、红云金顶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2、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3、万米睡佛
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10000米,为世界之最。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梵净山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
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梵净山景点介绍



梵净山景点介绍:
1、棉絮岭,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
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的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该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2、老鹰岩:梵净山顶一块似鹰嘴的岩石,这是一方耸立在山巅的巨石,其形状像一只神情严视,展翅欲飞的天鹰,屹立于山巅。
3、观音瀑布:观音瀑布位于梵净山黑湾河景区内,因形状像一幅手持玉净瓶的普降甘露的观音像而得名。

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



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如下:
梵净山,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_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主要山峰
1、凤凰山
凤凰山为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
2、老金顶
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燃灯古佛属过去佛之一,此佛出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
3、新金顶
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的一座。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因此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的寓意。新金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弥勒殿,供奉弥勒佛。
中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看,分别似佛手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峰”。
文物古迹
1、护国寺
梵净山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
2、承恩寺
承恩寺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000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
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
3、梵净山敕赐碑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
4、弥勒菩萨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该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_鞔峨反捅分校悦掷沼腓缶簧阶髯_偶窃兀⒊畦缶簧绞恰拔薇叻ń纾痔旃_。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
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
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
以上内容参考_俣劝倏-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