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元旦表演的双簧 不是相声 尽量光后面读前面演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双簧属于相声吗??

双簧是属于相声的一个分支种类.

资料:
双簧的创始人

双簧的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一说为乾隆、嘉庆时硬书艺人晚年嗓音失声,改为二人表演,一人弹唱,一人模拟表演。另一说黄为咸丰、同治时评书艺人,善于模仿人物语言、鸟兽鸣叫、乡音市声,连学带表演,后来改为一人说学,一人表演。二说虽都见诸文字,但不知其来源所据。

对双簧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除了爱看戏,她也爱听曲艺说唱。据说一次传黄辅臣进宫演出,当时黄已经七十多岁不能演唱了,若进宫去唱不了,要问罪,不进宫是抗旨不遵,要杀头。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他儿子也能弹能唱,于是就带他儿子进宫,表演时让他儿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着弹弦子,唱时只张嘴学他儿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兴,说:“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还童呀!”黄辅臣一谢恩下跪,慈禧发现他嗓音嘶哑,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儿子,开始大怒,后得知一唱一表时高兴了,说:“你们这是双黄呀!”双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所以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名字,这种传说是人们公认的。但事实上,不经允许,黄辅臣是不能将他的儿子带进宫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这些只能说明,双簧是清末黄辅臣创造的一种曲艺形式。

有关黄辅臣,至今未见准确的生卒记载。据有关文字资料,他一生跨过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个年号。假设他生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庆末年约26岁,道光末年约56岁,咸丰末年约68岁,至同治末年70有余。同治以后,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传老艺人供差,黄辅臣年老唱不了,创造一个演、唱分开而又合二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说,双簧这个曲种的出现,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双簧的“簧”字

双黄改为双簧,不管是为了区别于京剧二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个字的确改得好。
单讲黄字,是发出声音的意思。乐器中振动发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制、木制、金属制多种。乐器簧片有一片的、两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单簧,如单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两片的叫双簧,如双簧管等。不过乐器中的双簧和单簧、自由簧,都在管内藏着,只能闻其声,不可见其形。

人嗓子里的声带,也是起发音作用的两个薄片,但不叫双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语言时,有的时候才用簧字。比如说一个人说话给别人听,声东击西,指桑骂槐,叫“摔簧”;花言巧语迷惑人叫“鼓簧弄舌”;两个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编好一套谎言,为达到某种目的,一唱一和,用来欺骗某人,也叫演“双簧”,这种双簧俗称“捏窝窝儿”,这是生活中的双簧,它可能是按曲艺双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曲艺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大嘴张开,甚至能让人看见喉内的肉簧片——声带。有一副对联描述双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说真学仿佛一个,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双簧的化妆

演双簧必须有场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说相声用的醒木、手绢、折扇之外,还有一个演双簧专用的头饰:套在头上的小辫,一般都用绳圈拴一个小圆托,上连一根冲天杵独辫,也有其他样式的。赵霭如演双簧,就用青绸子条做的两个小羊犄角辫套在头上,两辫在耳上。这可能是根据不同脸型而设计的。

双簧演员甲(表演者)化妆时,先坐在桌后椅子上,由演员乙(说唱者)将其大褂领子窝进去,露出脖颈,然后自己用大白块将两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块白,为了看清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口型。甲边化妆边说,在窝领子时甲把乙当成理发师傅,说:“就一个人呀?我刮刮脸!”开始抹大白时说:“人是衣,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饬不好看,倒饬起来再瞧——”乙:“好看啦!”甲:“更寒碜!”抹完大白,戴上小辫就开始表演。

化妆抹大白,也有不同的方法。如赵霭如演双簧化妆是将大白压成粉末,用手捏着往脸上揉。这可能是他脸瘦,眼窝深,用平面大白块有的地方抹不上。
前几年,电视里曾播放莫歧、王凤朝的双簧。莫歧化妆不是用大白,而是用定妆粉。拿定妆粉扑,将两眼和嘴扑上三个白圆饼。随着表演,随着从脸上往四下飘飞白粉末。一段双簧词没演完,三个白圆饼就基本上掉光,露出庐山真面。扑粉代替大白,虽然舞台效果不理想,但绝不会烧伤皮肤,毁坏容颜。

双簧的表演

曲艺中的双簧,多由相声演员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形,称“前脸儿”。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传统相声都是甲智乙愚,演双簧则反之,吃亏的多是甲。双簧演员上场,先用相声垫话铺场,甲找包袱,乙捧哏。有时介绍双簧的创始人黄辅臣,说爸爸在前边表演,儿子在后边说唱,用此找乙的便宜。演双簧开始,前脸坐在桌后椅子上,先向观众咧嘴眯缝眼不发声音地大笑,然后紧急收敛笑容,面目严肃,拍醒木给信号,后背说唱,前脸学其动作口型,术语称为“发托卖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离桌露出乙。二人对口说几句,接着再学双簧。

孙宝才(大狗熊)、王文禄一档,专门演双簧。王文禄演后背,蹲在椅子后边,用扇子挡住嘴说唱,因离前台远,要用很强很亮的嗓子演唱,这是相声双簧的基本形式。演后背相当吃功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好嗓子是演不了的。现在好办了啦,在椅子后边放一个话筒,什么好坏嗓子的演员都能演后背了。

拆唱八角鼓演员顾荣甫、尹福来也演过双簧。拆唱八角鼓也带演牌子戏,二人对口边唱单弦牌子曲,做出滑稽可爱的表演,边说与故事有关的白口抓哏找乐。他们演的双簧与相声双簧所不同者是桌子后放两把椅子,尹福来演后背时,也坐在椅子上,不遮脸,而且还弹三弦自弹自唱。顾荣甫演前脸,用支大鼓的架子折迭着模拟弹三弦,其定弦、扫弦、按弦、换把等技巧和后背三弦音声一致,演唱时张嘴对口型的功力更深。

莲花落演员屈国田、魏美英演的双簧也采用以上这种形式。魏美英演后背,坐在椅子上打节子板唱,屈国田前脸表演。

双簧附属于相声,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双簧的发展

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在我国广阔的文艺海洋中,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双簧。有的名叫双簧不是双簧,也有的不叫双簧而实际上是双簧。现列举几种,为了便于叙述,暂时各给起个名字,不一定恰当。

1.面具双簧
六十年代初,在曲艺舞台上多半为新节目,配合政治,宣传时事,歌颂当代英雄模范,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艺术性、趣味性放在第二位。王谦祥、李增瑞演过一些新双簧。王谦祥演前脸,不抹白,不戴辫,化妆时蹲在桌后,罩袍服戴面具扮演角色。其面具盖顶戴发,不全遮脸,露出嘴和下巴,以配合口型。演一小段,更换一次面具袍服,改变一个剧中人。李增瑞后背,台词是当前国际时事,其中略加一些笑料,配合形势作宣传。这种很有意思的双簧很象活报剧。

2.戏剧双簧
曲剧《啼笑姻缘》中,由佟大方扮演沈三弦,魏喜奎扮演沈凤喜。卖艺一场,魏喜奎打鼓唱梅花调,佟大方用一把没有弦的道具三弦模拟伴奏,由乐队配音。佟大方表演的定弦、换把、按弦指法等演奏技巧和配音协调一致,几乎看不出破绽。这是戏剧中带的一小段双簧。类似这样的双簧在很多剧种里包括外国的戏剧中很常见。

3.影视双簧
译制片中的配音,是电视剧或电影中的双簧。这种双簧不是用口型去对声音,而是配音演员用台词语言的声音去对剧中演员的口型。配音演员永不露面,只有在字幕上打出姓名,真正成了双簧的后背,可谓“吾闻其声矣,未见其人也”。配音演员非常难做。因为外语说一大串,译成汉语只几个子,配音者既不能改变翻译的台词,又要有与剧情协调的语气,更要符合剧中人的身份,还要用汉语发音对外语的口型。这些,恐怕双簧的前脸——外国演员们用不着考虑了,译制片配音工作却费力不少。

配音演员也有省力的时候,就是给中国影视片配音。同样挣钱,却不费劲。中国影视也有用中国人配音的,可能是表演者没学过读白、朗诵等影视演员的必修课吧。

4.歌曲双簧
当前的音乐会上,常有号称著名艺术家,红得发紫的大腕歌星,涂脂抹粉,衣着华丽,从后台缓步翩翩出场,随着乐队的伴奏,引吭高歌,歌声嘹亮响遏行云。有时音响系统发生故障,这才原形毕露:原来歌声是后台放录音,歌星只张嘴对口型,略作表演。看这种双簧,不是可笑,而是可气。观众付出昂贵的票价和宝贵的时间,看到的竟是如此的真人演出。

5.哑剧双簧
电视字幕中打出“双簧”,表演者是两位话剧演员。场上无桌椅,演员不化妆,便装上台。一人背起一人,前者算前脸,被背者算后背。前脸两手在后,后背两腿和头都看不见,只有两只胳膊伸向前。前脸的头、胸、双腿与后背的两胳膊、手合成一人,互相配合作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抽纸烟,掏手绢擦汗等,动作协调,一语不发,看着幽默可笑。这种生活近似杂技表演,只有双,没有簧。二人的肢体合一,动作稍有疏忽,就能露出破绽。其演技要求是很高的。

6.小品双簧
“华旅杯”笑星大赛中,有一场小品,实际是双簧。表演者不知是何专业,其演技在相声与话剧之间。前垫相声,后演双簧。其双簧形式,也是前脸背后背,后背手伸向前和哑剧双簧一样。所不同者是有台词,但台词是由前脸说,此又不同于相声双簧。

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主持人报幕:葛派名剧《汉宫惊魂》。出场的是电影演员葛存壮。他穿黄蟒、戴王帽、黑三髯口,厚底靴,并没有勒水纱抹彩。如果不是崭新的行头,活象过去老天桥的云里飞。他迈着京剧的台步,唱《汉宫惊魂》中的“金钟响”一段二黄三眼,还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唱完一句的过门时,从袍袖里掏出一软包装饮料,并向观众展示,然后用吸管喝。唱几句后,京剧演员李光便装从后台唱着出来,把葛存壮一推,这位汉光武皇帝翻着白眼闪在一旁,看李光在台中央清唱。这段唱完,葛存壮说:“我说李光,你可不对呀!后台唱得好好的,你怎么出来啦?……”这个小品,是京剧清唱加双簧。前脸有髯口盖着嘴,用不着对口型。

7.特大型双簧
近几年,电视中经常播放特大型双簧,前脸多至数十人,化妆抹彩,不出声音地模拟表演。后背只用一人,毫不费力,用手一按电键,吹、打、拉、弹、唱全有。这就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节目。过去老演员,只留下部分声音资料,未能留下其舞台形象。音配像是为了抢救国粹,振兴京剧,弘扬祖国文化,使现代人既能听到老演员的声音,又能看到舞台形象。音配像是将老演员的演出实况录音和教学录音,用中青年名演员彩扮在舞台上配合身段作派,声腔口型进行表演的录像。声与像分别单独存在而又合成一体的录像,就是双簧,就是以录音为后背,配像为前脸的双簧。这种双簧,场面浩大,演员众多,故称特大型双簧。一个演员出场,还要带出很多人。比如,皇帝带太监、大铠,娘娘带宫女,文官带龙套、衙役,武将带武行,山大王带喽罗兵,等等,都是带出四或八人。一整出戏的人数就可想而知了。这是前脸。后背放录音,虽只一人,录音中的实际人数,比前脸配像的还多。如果录音和配像的出场人数相同,实际录音还有胡琴、锣鼓文武场面乐队,配像中没有。因为这些人是不需要的,也无法为其配像。

8.曲艺双簧
相声和双簧现今都在曲艺范畴之内,何必又分相声双簧、曲艺双簧呢?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

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 (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

最近,电视播放的曲艺音配像才是名副其实的曲艺双簧,后背放较老一些曲艺录音,多为鼓曲,前脸由演员配像。配像只有演唱者,没有伴奏者,明显的前脸人少,后背人多。这种双簧还有本人配本人的,如老年骆玉笙配中年骆玉笙(不是配青年的小彩舞),老年王毓宝配中年王毓宝等。本人音配像演唱,因自己为前脸,只有一条喉咙,也可以叫它“单簧”。

双簧这种形式短小精悍,艺术性高,趣味性强,也便于配合时事宣传编写新词。从清末流传至今一百余年,仍活跃在文艺舞台上。近几年,电视播放的各式各样双簧,都是文艺形式的创新。但有的演技难度过高,有的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不论演出或录相,成本耗费太大,而效果不见得理想。随着时代的前进,观众欣赏角度的变化,今后,经过专业演员多方面的努力,还会创造出艺术性更高、趣味性更浓、更新更好的双簧。

亲,你肯定记错了。
1992春节联欢晚会《妈妈的今天》赵丽蓉、巩汉林、李文启
他和潘长江合作的应该在90年以前 而且不是春晚

开场白:今天由咱们两表演一个双簧,说到这双簧呀可有意思了,它要求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人在后边说台词,从远处一看呀,跟一个人似的,这就要求两人的表演要非常的有默契,非常的配合,要不然双簧就不叫双簧了。赶紧,赶紧,化化装,正所谓人陪衣服马配鞍,人不到成不漂亮,这人一到成以后,咱们在看看,还不如不到成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的一个新作叫《乐急生悲》,希望大家喜欢!

甲:生命城可贵,爱情价更高。为赚人民币,情愿变人妖。我还没有自我介绍,我姓赵,人送外号赵人妖,在场的朋友们以后见到我直接叫我小名就行了,问我的小名叫什么,告诉大家记住,我的小名叫人妖。我是人妖,我是人妖,我真的是人妖吗!(停停停!!你给我出来,我怎么在你嘴里出来就成人妖了,我是叫人妖吗?
乙:对不起,从来,从来!
甲:我姓赵,我叫赵智翔,媒体说我长相很特别,脸型长的像拖鞋。就因为这个,好多歌手都因为这个原因为我反唱了一首大家特别喜欢的流行歌曲,从而迅速走红,啊!什么歌这么有影响力,就是王蓉唱的那首歌《我不是赵忠翔》。谢谢!(停!人家王蓉唱的是这首歌吗?人家唱的是《我不是黄蓉》,这什么文化水准就在这表演呀!从来啊!)我的工作是搞推销,推销产品有绝招,话言巧语直唠叨,最后不行就撒娇。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啵棒,吃牌牌儿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医院,昨天我出去跑推销,瞄上一个,说了老半天就是不买我的产品,我跟他耗了三百多里地,终于推销出去一瓶在广西财经学院首届推销小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参赛作品里提到的产品——脑黑精,为了庆祝推销成功, 于是一口起连吃了50个咸鸭蛋,刚吃到一半,就得了阑尾炎。呀哟!医生呀!割阑尾呀!!好多钱呀?
乙:2000!
甲:2000!呀!医生呀!2000你那个刀子就不要往阑尾上割了!你直接往这里来就的了!我把这整条命送给你算了!
乙:那你说好多钱吧?
甲:最多80!
乙:80呀!好!80就80!
甲:哎呀!便宜呀!!2000被我还价到80!要不说买什么都要还个价呢!80款钱割阑尾!我昨天剁那个鱼头都不止80呀!明天我要把全家人喊来集体一起割阑尾!给你80大夫!快点!快点呀!乘热呀!
乙:乘什么热呀!又不是打铁!我这是在动手术!准备好呀!啊!对了,问一下你要打麻药吗?
甲:哎呀!你这是要杀猪是怎么的呀?如今杀猪都要打麻药呢!你怎么不把我这个人给杀了!
乙:你只有80块钱!哪里有麻药打了?
甲:打麻药了!怎么不打麻药了!不打麻药我叫声都会把我叫死去了咧!
乙:打麻药!那就800块钱一针!
甲:800呀!医生你这是打麻药呢?还是打XO呢?
乙:进口麻药!局部麻醉!
乙:大夫,那一个牌子的麻药这么够力呀?
甲:含笑九泉牌麻药,打完以后,就和死的感觉一样,没感觉了。
乙:医生,打听一下有便宜一点的吗?
甲:便宜的有到是有!效果就不敢保证了!喊醒就醒过来的了,而且该麻的地方不麻,不该麻醉的地方长期麻醉的呀!外一以后影响你的生理机能和婚姻生活,我是不负责任的呀!
甲:啊!打进口的,打进口的医生呀!打含笑九泉牌的麻药,便宜货副作用太大了!我背不起!
乙:好!打一针!还痛吗?
甲:哎呀!到底是钱是钱,货是货呀!喊麻就麻了!
乙:下面准备开膛了啊!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这个手术刀还要消毒吗!
甲:医生呀!刀子都没有消毒的呀!
乙:消毒费要500块钱的呀!
甲:那就不用了!我带了打火机来了!你把那个刀子在那火上烧两下是一样的呀!
乙:你这个病人满灵幻的呀!!
甲:那没有办法!碰上你这样的医生不灵幻不行呀!
乙:下面开膛!哎呀!哎呀!出血了!哎呀你这个血满多的呀!飙好高!你要止一下血吗?
甲:当然要止血了!怎么不止血呢医生?
乙:你是用止血纱布呢还是用抹布呢?
甲:医生呀!你还有拿抹布止血的呀!
乙:那止血纱布要500块钱的呀!
甲:哎哟!随你好多钱哟!先把血止住哟!要了我这条老命了!
乙:对!你有这个态度我就好办了!先给你把血止住!把伤口打开!把阑尾找出来,一刀割掉!祝贺你!手术圆满成功!最后问一句!你还要缝起来吗?
甲:医生你打算让我膛着出去是怎么呀!趟出去那要招苍蝇呀!

甲:领导安排我表演一个节目,真是把我为难了。你说唱歌吧,喜欢跑调,你说跳舞吧,动作又不配套,你说演小品吧,演的又不好笑。我想了一个节目,需要一个观众上来帮一下忙,就是念一下稿子,很简单。有没有那位愿意?(乙上台)
乙:我行吗?
甲:你贵姓?
乙:我姓朱。
甲:我说朱啊,这样叫不礼貌,小朱啊,你晓不晓得什么叫双簧啊?
乙:是不是一个在后面说,一个在前面做的那个……
甲:就是就是。
乙:那看过。
甲:你要跟我帮忙,就是演后面那个念词的。
乙:那简单。有词没有?
甲:有,我早就准备好了。(递词)你熟悉一下词,我化个妆。(旁边化妆)
乙:(念词)改革开放喜事多……
甲:行了,可以开始了。我坐到椅子上,你躲在椅子后面,我一拍巴掌,你就开始。
(各就位)
乙:改革开放喜事多……
甲:呃呃呃,我巴掌都没有拍,你是朗就开始了?重来。
乙:好。
甲:(拍掌)
乙:改革开放喜事多,移动天线架山坡,娃们的手机给到我,五湖四海我随便拨。过新年真不错,满屋里挂的是年货,大鱼大肉我吃多了,我就是想吃喀欢喜坨。
甲:(打手机状)
乙:喂,是不是挨巴子呀?你到城里跟儿子引娃引的想斗了吧!快喀回来沙!回来搞么事?回来炸欢喜坨我吃。喂,你还把那惠峰酒跟我带几斤回来,喂喂喂,你还把那炮竹跟我带喀回来。
甲:(放下手机)
乙:交通方便汽车快,老伴很快就回家来,糯米粉子我准备好,就等你来上锅台。炉火熊熊油烧开,欢喜坨香飘屋内外。
甲:(拿吃)
乙:哎呀,好烫!……真好吃。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哎呀,还吃一个……
甲:(烫得受不了)停停停,你想烫死我啊?
乙:你不是说欢喜坨好吃吗?我想让你多吃几个。
甲:刚炸出来的,把我的嘴都烫夸皮了!
乙:好,下面我注意喀。

甲:再来,注意啊。(拍掌)
乙:吃完了欢喜坨,我还想把酒喝,京山惠峰酒,味道真不错。没的人陪?我来跟儿子打个电话。
甲:(打手机)
乙:喂!儿子,你能不能回来陪我喝酒啊?安?你们移动公司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忙的很那?那就算了,我对斗镜子喝!
甲:(放下手机)
乙:我先把镜子擦干净。哈,哈。
甲:(哈气,擦镜子)
乙:感情浅,添一添,感情薄,喝可乐,感情有,喝白酒,感情厚,喝高度,感情好,尬碗搞,感情深,一口清!
甲:(出现醉态)
乙:喝了一碗又一碗,喝了一碗又一碗。呃,这舌头是……是朗不听话了?地球真……真的在转咧!天……天上还……还有星星咧!哎呀,要……要解手了!
甲:(夹尿状,起身走)
乙:一斤酒,照样走,歪歪扭扭到门口,拉开门了就解手。哎呀,手一解,人都轻省了一大截也。
甲:(回原坐)
乙:来,继续喝!喝了白酒喝啤酒,一杯一杯下了肚……只听老婆一声吼:是那个把尿屙到冰箱里了!哎呀!我刚才去解手,把门一开,是看到门里头有个感应灯咧……
甲:(拉出乙)呃呃呃,未必我就醉的怎个鬼了!
乙:喝多了把尿屙到裤子里的不是人吧!
甲:你这样说,严重影响现代农民的形象!
乙:我再注意一点啊。

甲:再来。(拍掌)
乙:过大年,真热闹,家家户户贴对联,老老少少放鞭炮。现在城里不准放鞭了,我们乡的还是一敞的。我叫挨巴子把孙娃子玩的那雄炮,跟我带了蛮些子回来了,我拿出来放的玩罗!
甲:(拿出打火机)
乙:你郎们消边喀,这鞭响的很勒!
甲:(点鞭,扔鞭)
乙:嘶……
甲:(掩耳)
乙:叭!有意思,再来一个。
甲:(点鞭,扔鞭,反复两次)
乙:嘶……,嘶……,嘶……
甲:(没有嘶声后,把鞭检起来看)
乙:叭!!
甲:(倒地)
乙:拐了!(拿出手机拨打)120吗,请你们赶快到绿林镇鸳鸯溪来,一个老顽童受伤了!(将甲背起)你既然心有余力不足,何必喝酒放炮竹啊!(背甲下)

甲:(甲先上台说台词)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乙:(乙从后台蹿出,边走边手抱拳作揖,笑容满面的大声说)大家新年好!新年好!
甲:(甲生气的斜眼看着乙说)唉。。。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跑这来瞎搅和!
乙:噢。我姓黄,今天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双簧。
甲:等等,你说什么?你给大家表演一段双簧?
乙:是呀,有什么问题吗?
甲:你知道什么是双簧吗?双簧的爹的(用英文说)是谁吗?双簧的妈咪(用英文说)又是谁吗?哼。。。。
乙:(用手抓头装作很迷惑的样子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到要请教、请教您。
甲:听着小伙子,我给你解释解释什么叫作“双簧”:双簧就是一人说,一人做,要做到“说学一人”。懂吗?它的爹的和妈咪是谁呢?我来告诉你-------记住了,他的爹的和妈咪就是四环奥迪!
乙:为什么呀?
甲:(斜眼看着乙学范伟的阴阳怪调声说)我就纳闷了,大家同样是一个人种,智商咱就差别这样大呢!你想一想呀,双簧只有两个环,奥迪有四个环,不是它爹的和妈咪,难道是你的爹的和妈咪呀!
乙:唉,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俩赶紧表演吧?
甲:(用不信任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乙)你行吗?
乙:还没表演你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我们可以试试呀!
甲:那好,我们试试吧?
乙:等等。。。我得先打扮、打扮。
甲:行,你先打扮打扮吧。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打扮好了,哼、哼、您在看。
乙:(乙化妆好后,扭着屁股,比划着兰花指,学着模特走一字步来到台前说)您瞧我像不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摆一个很女性化的姿式)
甲:我看您不像宋祖英。
乙:那我像。。。。。
甲:猫头鹰。
乙:去你的,你才猫头鹰呢!赶紧开始吧!
甲:好。大家请看,他这一拍巴掌,就全得听我的了,我叫他干啥,他就干啥。不信?我这就给您试试看。
乙:(拍掌开始)
甲:小黄我今年二十三,体重超过三百三,餐餐饭菜堆成山,又有肉来,又有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哎哟,吃多了,我肚子痛,我牙痛,我腿痛,我头痛,我脚痛,我背。。。。痛。
乙:(乙手忙脚乱站起来生气的说)你这是干嘛呢,想害死我呀!
甲:(嘻皮笑脸说)别发火嘛!我只是试试看,你能不能演,现在正式开始。
乙:来吧。
甲:大家看好了,看我怎么整他。(面带使坏的表情对观众悄悄说)
乙:(拍掌开始)
甲:天上的嫦娥——美、美、美啊!
地上的我——帅、帅、帅啊!
你看她多美呀,你看我多帅呀!
帅哥配美女呀,无人能比拟呀!
寒风吹,雪花飘,
飘来一个大草包,大草包想嫦娥,发高烧。
烧得稀里糊涂乱想呀,该打呀。
甲:我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
乙:(站起来很生气的说)你还有完没完呀!
乙:再打下去,我就变成猪头了。
甲:好好。再来一次行吧!
乙:拍巴掌开始。
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你不要,装作不理不睬。。。(停一下继续说)唉。。最近我又失恋了!大家都说我没男人味,越看越像老太太。老太太怎么了,这才体现我长的很有个性,与众不同,充分的证明了一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哼。。。。没有欣赏水平!好几个MM和我见了面,都说我远看像潘长江,近看像赵本山,左看像曾志伟,右看像范伟(最后一个
人名范伟也可以改成本单位领导姓名,以增加互动搞笑气氛)噢。。。。呸!直接说我丑不就完了吗!这不是在伤害我美丽、善良、幼小的心灵吗?我是有点丑,可是我很温柔呀!嗯。。。(乙做撒娇状)
甲:(稍停一下)呵呵。。不好意思!(乙做羞涩状)今天我来参加安庆中支的新春晚会!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听说安庆中支的美女可多了,说不定有一两个具有欣赏水平的漂亮MM会爱上我这个“温柔”的小男人哟!{嗯。。。(做害羞动作说)别这样看着人家嘛,人家都不好意思说了}嗯。。。。。(学着女人不停的扭动着身体撒娇发嗲的哼,直到乙生气的站起来打断为止。)
乙:行了、行了,你就惦记着美女!能不能来点正经的。
甲:好好,来点正经的。
乙:拍巴掌开始。
甲:说安庆,唱安庆。安庆中支就是好,工作环境条件好,职工福利待遇好,员工个个素质好,以人为本战略好,和谐发展思路好,追求卓越理想好,文明建行方针好,美女个个身材好!(最后一句说的时候抛媚眼)
乙:(回头说)真的有那么好吗?
甲:你别说话呀!
乙:好好,我不说话。(拍巴掌)
甲:好不好看领导,安庆中支领导好,作风正派政绩好,工作务实能力好,清正廉洁形象好,平易近人态度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停一下做动作)要是个漂亮MM能嫁给我就好!
乙:(回头说)你看你又在做白日梦了,就是漂亮MM也不会嫁给你呀,要嫁也是嫁给我呀!
甲:去你的,继续、继续!
乙:拍巴掌
甲:新春到,金猪闹,工作不能乱了套,“岗位责任重于山、落实到位不简单,大家共同来把关,认真当好标准班,严格纪律守规章,业绩高峰定能攀,定能攀!”说双簧,贺新春:我祝大家新年里,天天快乐、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心情愉快、笑口常开!谢谢(怪腔)Thank you!(并做飞吻动作){怎么还不给人家鼓掌呀,嗯。。。。掌声不够热烈嘛!嗯,嗯。。。。}(学着女人不停的扭动着身体撒娇发嗲的哼,直到乙生气的站起来打断为止。)
乙:(站起来说)你还有完没完呀!
甲:(笑着说)我这不是为你讨一点掌声嘛!
乙:有你这样讨掌声的吗?没完没了的。
甲乙共同说声(谢谢大家)谢幕! 27

你不是就要双簧么!! 上网查一下双簧就行了。给你推荐两种,一个是普通的双簧表演,推荐郭德纲的《大双簧》,另外一种比较另类,就是演的人先演出来,说的人配音,挺火爆的,推荐《爱笑会议室》里的一个小段,百度一下《爱笑会议室》都有的。至于那些对话,你别说就是了,直接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