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县令和知府的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清朝时期,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

知州、知府、知县等官职,在宋朝、明朝、清朝等多个朝代都有过出现,当然,不同时期,同一个职务的职权也有差别。我们就以距我们时间最近的清朝为例。
清朝地方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省、府、县。一省或一区的最高长官,就是我们熟知的总督和巡抚。基层的组织机构,则是县,一县之长,就是我们更熟悉的七品芝麻官儿——县令,也就是知县。
清朝官员
而在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机构,就是府。因此,府就是省的二级行政机构,一府的最高长官被称之为知府。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京师所在地的长官则被称之为府尹。清朝时期,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大致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相似。
作为辖有数县乃至于数十县的一府之长,知州之中当然不可能是光杆司令,按照清廷的设置,一个府设有知府一人,同时,作为知府的副手,还设有同知、通盘、推官等官职。当然,后来清朝又将推官一职裁撤,所以,知府的佐贰官分别为同知和通判。
南阳知府衙门
按照清廷的组织机构设置,一府之长的知府统领全局。而作为他的副手,同知、通判则分管掌握粮食、食盐、江海防务、督捕、河工水利、清军理事等诸多事务。而且,根据清朝的明确设置,同知只是知府的副手。
因此,同知并不具备与知府对着干的底气和能力。至于出现如巡抚和总督一般的争斗,就更不可能了。更何况,清廷还明确规定了:一个府的所有政务,都必须由知府上达总督和巡抚,才可以实行。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切断了同知跳反的可能。
作为一府之长,知府的权力令人咋舌,再加上清朝人治和监察的落伍,于是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清初清官——曾担任黄州知府的于成龙
在清朝将推官裁撤之后,同知、通判等知府的佐贰官,多被派遣到一府之地的其他地域分防。因此,同知不但在职权上明确属于知府的下属,而且,连驻地都不一样,彼此之间起冲突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同知、通判多被派遣到一府之地的其他地方分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厅”这样一个行政单位。
至于知州,自然指的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州一行政机构在清朝也有设置,而且,清朝的州还为了直隶州和散州两种。直隶州相当于府,而散州则与县等同。因此,清朝时期的知州级别变化比较大,直隶州的知州相当于知府,而散州的知州则只相当于知县。清朝时期,全国直隶州有76个,而散州为48个。
清朝疆域
至于知县,就更好理解了,知县大概是普通人最为熟知的古代官员了,所谓七品芝麻官儿,指的就是知县。当然,虽然被调侃为七品芝麻官,但是,作为一县之长,知县的权利其实并不小。
一县之内的几乎所有事物,知县都可以做主过问,所辖县境内数万乃至数十万的百姓命运,知县也几乎都能一言而决,正所谓“破家的县令”。清朝的知县,相当于集今天的县长、县委书记、法院、公安等诸多职权于一身。清朝时期,全国知县一共有1358个。

古代的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一般是七品(但是也有另外,如北京顺天府下辖的大兴和宛平两县县令,还有承德和山东曲阜两县的,全天下就这四个县令是六品县令)。
知府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一般是四品,只有北京顺天府和盛京奉天府这两个知府是三品。
一般县之上是府还是州,主要看当地有没有比一般县城大且出名的城邑,如有,就是设府,府治就放在那个城邑,府名一般也就以该城邑命名,如保定府,大同府,苏州府等,下辖若干县。知府一般为四品,副手为同知府(简称同知),五品。
如当地没有什么大的城邑,那就设州,管辖若干县,知州治所就选择一个县城安置。一般知州为五品,副手称通判,为六品。
也有一些地方未下辖若干县,只是因为人口较多,位置重要或因历史渊源而行政地位较高等原因,就直接为州,如通州,昌平州,兴京州(后金旧都赫图阿拉)

知府比县令管制要大。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县令相当于一个县的县长。

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府比县大一级,清代在地方,依次为知县、知府、巡抚或总督

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那就是县长和市长的区别。

  • 知府大还是县令大,还有,知县是不是县令?
    答:知府大,知县不是县令。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县令”的起源...
  • 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
    答: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在于知府是从四品,知州是五品,知县是正七品。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
  • 古代地方官叫县令、知府和叫总兵、太守怎么区别
    答:县令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各代叫法不一样!知府从四品官相当于市长,一个市管好些县 县令和知府都是政务官员 总兵是明朝两朝才有的,明朝总兵权力更大,相当于现在的集区军司令,往往节制几个省的军队。手下有10万以上的军队,但不是常设的官职,只有在有大战事时授予。清朝的总兵相对小...
  • 县令和知县的区别
    答:知府和知县的区别是各自的级别不同,权力不同。知县为正七品,京县(如大兴、宛平等)知县略高,为正六品。除此之外,圣人故里曲阜的知县也是正六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孔家人出任。知府为从四品,但顺天府、奉天府除外,顺天府、奉天府的主官称尹,为正三品。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
  • 知府大还是县令大
    答: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县令”在其他工具书中的解释 官名。县令之名,起于战国,其时秦及三晋县的长官均称为令 ...
  • 古代地方官叫县令,知府和叫总兵,太守怎么区别不过
    答:县令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各代叫法不一样!知府从四品官相当于市长,一个市管好些县 县令和知府都是政务官员 总兵是明朝两朝才有的,明朝总兵权力更大,相当于现在的集区军司令,往往节制几个省的军队。手下有10万以上的军队,但不是常设的官职,只有在有大战事时授予。清朝的总兵相对小...
  • 知府、知县、知令有什么区别
    答: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知令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大理寺则是明朝的最高审判机关。一品诰命夫人是一品官吏的元配夫人,皆由皇帝发出诏令封予...
  • 清朝知县与县令的区别
    答:知县的任期为三年,结束后可晋升为不同级别的官员。明朝时期,知县多由保举、荐举产生,大部分是监生、吏员等出身,后来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清代知县的出身更为广泛,可通过科举考试或捐纳等方式担任,任期不到三年,升迁后可担任知州、知府等职位。古代官职简要说明:1.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
  •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答: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疑义,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亦或是现实,一个基本常识就是知府大于知州大于知县。我们首先来看,“知府”类比现在,比如说济南府,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既然应该相当于地级市,所以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地级市市长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差不多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
  • 只有一字之差的“县令”与“知县”,有哪些差别呢?
    答: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知县”和“县令”都是县官,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他们的职务却并不相同。作为国家最底层的行政官员,知府和县令,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称谓,职务管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县令”一职的出现,要早于“知县”,且权力较大。秦朝的时候,国家把万户以上的地方官称为“县令”,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