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艾灸越灸越冷 ?他们说是排病反应?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为什么有人艾灸后会感觉很累很乏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艾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泡,或者采用最新技术研制的艾灸贴,像冯存仁堂家的,就不需要点火,通过物理发热的原理,直接敷贴在皮肤上进行熏蒸,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唐代孙思邈的《 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在经脉中流动,完全靠“气”的推送,因此气行血才能畅。可是,很多原因都可能影响气血的运行,例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说明寒热对气血运行有影响。气寒血涩,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凝结而生病,对此就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经散寒,保持血液运行正常。《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火调就是艾灸。因此,艾灸法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十分有效。

2、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人体各部分都分布着经络,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肌体正常运行的关键。因为“六淫”的侵袭,人体局部容易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一系列功能障碍。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的作用。

痛风痛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艾灸又是促进血液循环的,痛的时候艾灸会让结晶沉积更多,所以就更痛。这就好比下水道,已经堵的时候越灌水造成的情况就越复杂,当务之急是把淤堵物清理出来。建议是,在急性痛风期可以在痛点刺血,然后拔罐(你可以看下这时候拔出来的液体颜色),艾灸可以在不痛风没有发作的时候操作,这样有利于加速尿酸盐的排出。

也有可能是艾条不好,渗透不下去,皮热肉不热,因外在燥热而贪凉受凉,比如晚上踹了被子

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越灸越冷的现象说明你身体内寒气较重,这是排寒的反映,说明通过艾灸身体已经在调节了。不用担心,继续坚持,这种反应会随身灸身体的调节而消失的。而且,每个人的排病反应都不一定一样,类似于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