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上,活跃着一大批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他们有的是封建帝王,有的是科学家、史学家,有的在战场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7年级历史

2。(1)大禹
(2)大禹治水,启迪自己写了- -
3。(1)刘邦
(2)咸阳
(3)在刘邦占领咸阳进城前发布的,目的是安民心。

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失败后,假装投降,忍辱偷生三年,终于得以回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不忘屈辱。为鼓励民众,他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终,灭掉吴同,称霸时。(答案合理即可)

题目:我评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帝王,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赵氏所生。但也有观点认为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同时包括了这两种说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异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却又说是吕不韦出於政治目的将已经怀上吕不韦骨血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因为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因此异人并没有怀疑。
很多人质疑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一说的真实性,因为根据常识和医学统计,怀孕十二个月的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徵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但也有人支持这个说法。毕竟,秦始皇的真实身世,已成为历史之谜。

登上王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进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异人虽然是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当时在秦国的地位并很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著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即秦始皇的母亲)。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在吕不韦的斡旋下,异人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死了。随后异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异人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兼封文信侯。但异人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即位时由於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帮助赢政铲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潜在威胁,包括赢政的弟弟成蛟。吕不韦不仅大权独揽,还与太后(赵姬)偷情。随著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的行为有所收敛,并献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结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21岁的赢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赢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秦王的军队,嫪毐最终逮捕。赢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诛灭三族,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赢政皇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赢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赢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赢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嬴政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理国事。当年,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此后,嬴政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积极准备统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济济,文臣如尉缭子、李斯等人,武将如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还有善於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於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於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前230年(秦王十七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
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於赵国名将李牧。前229年(秦王十八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秦军大败赵军,赵王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前225年(秦王二十二年),魏国被秦军吞灭。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前222年(秦王二十五年),燕国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前221年(秦王二十六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国家。

集权统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於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确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故决定称号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做了具体规定,例如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等等。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军事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辅佐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别主管宗庙礼仪、国家外交、中央财政等方面的政务。
秦始皇对国家体制做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其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集权。在讨论国家体制时,李斯反对历史上的分封制,认为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天子无法有效控制,几代之后,关系疏远,最终致使周朝分崩离析。秦国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的手里。秦始皇支持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郡,郡下设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这样,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全国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国理念,他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朝对於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秦朝还要求官吏必须通晓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学习法律,所谓「以吏为师」。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这些对於中国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秦始皇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采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其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但秦皇的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各种指责纷纷而来,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种种学说不绝於耳。由於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并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所谓「焚书」,就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销毁除《秦记》之外的其他六国的史书,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学说和史书,以及关於农业、技术、卜筮和医药的书籍。敢私藏禁书、非议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这一政策从前213年一直执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所谓「坑儒」,即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扩大了国家的疆土。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逝世
秦始皇晚年寻求长生不老。为求不老之药,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太监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后4年,秦朝灭亡。

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度同衡,钱同币」的大一统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谤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暴君」。

正面评价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中国其后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先进於西方、从而在经济文化上也发达於西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确立了中央的权威和集权。除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秦始皇还广泛统一了其他各种制度,包括全国的水陆交通建制(车同轨)、全国的文字(书同文)、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国的币制(钱同币)。他还试图统一全国的思想(焚书坑儒),但由於手段过於暴力而没有完成(统一思想要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而得以初步完成)。应该说,正是由於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的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凯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建设,才使得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才使得中国在以后几千年中都没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样经历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灭亡,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位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於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有人认为,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战争时期,秦始皇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认为,后世儒家倡导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国不依法而依人情礼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决,致使至今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在经济上,秦始皇重视农业,重视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秦始皇还大力发展了全国的水陆交通,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并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此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统一币值,也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秦始皇在统治期间还发兵南征北讨,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载「北扩千里」,「百越之地,尽皆俯首」。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为了大力开发南越地区,秦始皇强令50万人口迁移进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长期的融合和统一。 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强令修筑了长城抵御匈奴,至今,万里长城已经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标志之一。
总之,秦始皇对於全国之大一统、对於中国政制之创建、对於中国版图之确立、对於中国民族之传承,都有著极其关键的作用,堪称「千古一帝」。所谓「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历代君王无秦始皇之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也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裏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汉之政治,多沿秦法,间参以儒家之言。」「秦、汉政体,虽为君主专制,而其地方行政,犹有周代人民自治之遗意。」「秦、汉之时,人民言论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秦以专制,为后世诟病,而其实人民转有自治之权。」秦俗「重男女平等」,「秦不专责女子以节义」,对男子也有对等的要求。「第执「焚书坑儒」一语,遽以为秦之对於古代文化摧灭无余,是实不善读史耳」。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前领导人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他不仅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还说过:「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在某些场合,毛泽东甚至说他自己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当然,毛泽东对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说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负面评价
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15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识分子阶层)。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为庞大,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这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国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这些工程是功大还是过大,一直是史学家的争论点。对於长城,有人指出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可见,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作用微乎其微。
历代文人对秦始皇大加批判的同样不乏其人,例如: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评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但也有很多史学家指出,要区分秦始皇的个人性质的「暴」和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因为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藉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和秦始皇个人并没有太大关系。
请大大点评!全手工,打字不容易,多加几分吧!

大禹,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最有力的征服了自然
又是夏后氏首领。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黄帝
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
欢迎采纳

一定是始皇帝啊,这是亘古第一帝。结束混乱,归于一统,统一的不仅是地域,更是精神层面,文字,文化等和生活方面度量衡,货币。强大的军力,若非内耗过大,这第一王朝能走多远谁料的定?

勾践。因为当他在失去自己的国家时,给人当奴隶,不忘国家的羞耻天天尝苦胆最后才夺回了国家

  •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答:而地主阶级经过革命的打击,不少人“视田业为畏途”,把部分资金投入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的一个来源。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冲击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 第三、太平天国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太平天国...
  •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什么?
    答: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人民群众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知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就包括劳动者和工具,而工具又是劳动者制造的。所以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劳动者(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
  • 下列对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C 商朝的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D 西周的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选A。夏朝第一个国君是禹。 甘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论述题 甘肃于元代至元18年(公元1281年)从陕西行中书省划出,正式立省(甘肃行中书省),迄今有八百多...
  • 高中历史
    答: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 7年级历史
    答:2。(1)大禹 (2)大禹治水,启迪自己写了- - 3。(1)刘邦 (2)咸阳 (3)在刘邦占领咸阳进城前发布的,目的是安民心。
  • 五四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的呼声,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一大批知识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五四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工人阶级以其特有的坚定性和组织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运动的扩大和深入。正是由于工人阶级的...
  • 2010年潍坊历史中考试题
    答:11.抗战期间,潍坊地区活跃着一支令日寇胆寒的人民武装。其主要领导人是A.庄龙甲 B.邓恩铭 C.王尽美 D.马保三1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24.(14分)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
  • 高三历史总结
    答:猿辅导 唐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0暑假班(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提取码: sfg5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卷复习资料
    答:1、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到殷,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夏、商、西周三个暴君:夏...
  • 高中历史
    答:答案C A 世界古代成文法的起点 是汉谟拉比法典,所以A错误;B 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是自然法观念的提出,所以B错误 C 自然法是萌发于古希腊哲学,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传统 ,所以C正确 ius civile-公民法 ius gentium-万民法(就这个是百度的,其他两个很好猜的)ius naturale-自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