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传统节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

客家民俗:
1、做茶果
凡大时大节前,如春节、清明、中秋,家里的女性长辈便喜欢聚在一起做茶果,“糍粑”、“甜皮咸馅”、“喜粄”、“印粄”等等。如今这个场景越来越少见,再到我们的下一辈,估计就只能从照片和明信片中再现这个温馨的场面了。
2、婚庆嫁娶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最繁琐,同时也是将中国传统保留得最好的。譬如新娘入夫家门之前头顶“米筛”,寓意就是“米筛顶头千百眼,满屋哥叔做官回,满屋哥叔赚钱归”。别以为这是老土的做派,连乐坛天王陶喆结婚的时候,他的妻子进门前也得顶着个“米筛”。
3、拜山祭祖
客家人最注重祭祀祖宗,本地简称为“挂纸”。以前多在秋天祭拜,如今也有春秋两祭。祭祖一般是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这种情况下全族或全村都一齐出动,规模盛大,队伍往往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4、节日围餐
客家人喜欢热闹,尤其是亲戚之间的聚会颇多,因此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这样的记忆,大家到祠堂吃“围餐”。只要带上自己的碗筷和板凳,好菜好饭随便吃,浓浓的风土人情让人非常怀念。
5、新春上灯
年十二上灯,在客家人的习俗里,灯谐音“丁”,即添丁的好兆头。春节后元宵前,凡是生了儿子的家庭都会购买灯笼点起来,如果在宗祠里有组织,还能到集体点灯,是为“上灯”。

扩展资料:
1、客家人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在辗转南迁过程中战生荒、求生存、图发达而逐渐形成的文化心理意识的积淀,客家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视彩头,或称兆头。
2、客家人经营的商店、厂场名称,普遍进用昌、隆、兴、利、秦、和、丰、发、盛、茂等字,其寓意可想而知。
3、读书求出路,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风尚,许多小学名如启幼、育民、培益、文德、宣明、培英、四育、中兴,文锋等,都包含预祝成才成器的心愿、每年初开学那天,家长都要给读书的孩子吃上芹菜、葱子、蒜子、鸡肉、鸡蛋等,芹莱谐勤奋,葱子谐聪明,蒜子谐会算,鸡谐乖(健康),鸡蛋(又称鸡春)谐春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客家风俗

走进江西客家农村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故其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同,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有客家春节、客家年之称。客家山歌节、客家还花炮等都是客家节日活动。

客家民歌节是台湾竹东地区的客家民俗节日。 每年的第一个月20日举行。 在这一天,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人必须参加在新竹县东部举行的客家人民歌盛会。 在国外做生意的客家人也将参加数千英里的比赛。

在比赛歌曲会议上,有老民歌小组,长街小组,山歌小组,扁平队,男女小组和少年小组。 在歌曲的开头,舞台上的歌声越来越大,乌云也停了下来。 听众充满热情。 这首歌从早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 每年举行,风雨无辜。

农历新年从12月25日开始。 年假后,农民暂停了田间工作。 有了大锣鼓,他们就可以开始战斗。 每个村庄都能听到鼓声。 每个家庭开始准备筷子,食用油和农历新年食品,并采购猪肉,鸡肉,鸭肉,炸豆腐,蒸米糕,米糠等。

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男女老幼还要理发淋浴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在此期间,左邻右舍之间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扩展资料:

客家民居分为客家民居,西客家民居,粤东客家民居和粤北客家民居。 客家房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竿”和云南的“一seal”被统称为中国五种最传统的农村民居建筑。 学术界被称为中国民用建筑的五个特征之一。

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香港、澳门、海南、浙江、台湾(台胞约500万)等省区的180多个县(市/区),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客家人约8000万人。其中国内5000万人,国外有3000万人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油炸(例如煎堆、油炸腐竹肉丸等),蒸年糕(例如板烤拷的年糕红糯米粄 客家话俗称红粄籴等。

正月初一不能杀生,且要点灯,说吉利话,一般要回自家吃饭;初二方可开怀痛饮,也是春节时期回娘家的日子。春节的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清明节时,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再次大吃一顿。

“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

扩展资料:

客家的生活风俗:

广西的客家人在生活风俗上保持了勤俭节约、聚族而居的特点。来宾的客家人仍两稀一干,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主食大米饭、大米粥,由妇女在早上煮好,凉冷,放进橱柜,粥白天吃,饭晚上吃。饭是倒出米汤后干焖而成。

他们不喜欢吃烂饭,故用此法煮饭。吃粥时,喜欢熟盐拌粥。其副食是猪肉及各类蔬菜,不定时吃牛肉及其他肉类。一般猪肉是切片,水煮熟,炒干,放入佐料即成。蔬菜是用油炒热后,放入配料即盛入碗。

客家人的佐料不外乎姜、蒜、葱、酱、五香粉、味精。他们的传统名菜是扣肉、白斩鸡、醋排骨、醋大肠以及炒醋酱鸭。风味食品是冬米糖、酸刀豆、辣椒,晒到半干程度,放入酸坛,鲜黄即可打开食用。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以及天穿节、立秋节等。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承继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 客家有什么风俗
    答:在传统岁时习俗中,祭灶、入年界、过大年、守岁、开大门、拜年、吃岁饭、出年界、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这里的“七样菜”指的是纯素菜七样加在一起烧炒而成,也就是擂茶。元宵节、二月二、清明、端午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节日,客家人都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在民间...
  • 客家族的风俗?
    答:客家族的风俗?一、节日习俗 客家人重视传统节日,过年尤为隆重。年前,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食物,如晒番薯片、米糕片等。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等。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的日子,上午拜菩萨、敬神,下午挂祖宗画像,贴春联。除夕晚上,吃团圆饭...
  • 客家人最具特色的风俗
    答:客家人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天穿节、石城灯会、赖公庙会、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寻乌客家迎故事等。1、天穿节 天穿节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庆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主要习俗,用来...
  • 谁知道梅州客家人的习俗?
    答: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是汉族传统的民俗节日。 相传晋朝孟嘉在重阳那天游龙山,风吹落了帽子,后人就以“秋风落帽”代替重九登高。唐代诗人王维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言绝句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重阳登高习俗早已形成,客家人继承了这一中原风俗。 在...
  • 客家人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主要节日 ☆...
  • 客家人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近代以来,太平天国之乱后,许多客家人散居至更广阔地区,有的迁移至台湾、香港,或远赴南洋。客家的传统习俗融合了全国性的岁时节令以及地方性的崇拜和礼节。主要节日包括:☆春节:这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包括拜年和各种游乐活动。☆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元宵节:正月十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
  • 客家人的习俗
    答: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有客家春节、客家年之称。客家山歌节、客家还花炮等都是客家节日活动。农历十二月廿五开始为入年假。入年假后,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有大锣鼓乐队的就可以开始打起来了,各个村庄里...
  • 客家族的风俗?
    答:客家传统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
  • 客家人过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答:9. 游锣鼓、游标旗等传统习俗展示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0. 上灯酒、赏花灯等喜庆活动预示了新的一年光明和希望。客家人的春节庆祝活动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直至元宵节,期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家庭亲情。这个传统节日不仅是庆祝新年的开始,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 有哪些客家春节风俗
    答:"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祟向传统的客家,围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特色、有着各自风情的传统春节习俗。我们客家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挂又称 "入年价",农历十二月廾五日起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