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的建置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0
南郑县的建置沿革

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时为蜀地;战国时,南郑初属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左庶长城南郑”,南郑地名始著。秦躁公二年(前441),南郑叛秦。至秦惠公十三年(前387)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之世(前368~前321年,秦献公十七年至秦惠文王后元四年),南郑又被蜀占据。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归秦。后元十三年(前312))秦楚丹阳之战大败楚军后,置汉中郡,辖南郑县。秦(前221~前206)。南郑为汉中郡属县。秦亡(前206)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31县,定都南郑。西汉(前206~公元25年)时南郑为汉中郡属县,隶益州。新莽时(9~23)因之。更始帝刘玄二年(24),封汉宗室大将刘嘉为汉中王,建都南郑。旋为蜀王公孙述占据。东汉(25~220)光武帝初年,汉中郡治由西城(今安康)迁南郑,之后,南郑成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直至1949年12月初。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治设南郑。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于曹魏,复改为汉中郡,仍治南郑。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由四川北上攻占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南郑属蜀汉。蜀汉炎兴元年(263年,曹魏景元四年),曹魏灭蜀汉,分益州置梁州,治沔阳。南郑隶梁州。晋(265~420)武帝秦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太康十年(289)。封阳王之子司马迪为汉王,改梁州为“汉国”,南郑隶属之。成帝咸康中(335~342)。梁州刺史司马勋分县城内小城东面三分之一为梁州、汉中郡以及南郑县治所,至南北朝的宋、齐、魏都相沿未变。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梁州刺史杨亮为前秦苻坚战败,秦将朱彤占据汉中。南郑属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前秦梁州刺使潘猛弃汉中,奔长安。梁州之地(南郑隶属)复归晋。南北朝(420~589)时,宋、齐沿用晋制,仍置梁州汉中郡,南郑为州、郡治所。同时,境内侨置秦州的部分郡、县(宋14郡39县,齐15郡43县),梁朝改梁州为后梁州,南郑属之。梁武帝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南郑地属北魏。延昌元年(512)分南郑北部置“武乡县”(今汉中市武乡镇);延昌中期又分县西南部为“廉水县”(在今濂水乡境内)。均属褒中郡。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南郑复入于梁。梁废“廉水县”仍入南郑。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南郑又入于魏。西魏改武乡县为白云县,废帝三年(554),改南郑县为“光义县”,移理郡东光义府。北周改汉中郡为汉川郡,南郑为其属县。隋(581~618)文帝开皇初年,改光义县为南郑县。三年(583)撤销汉川郡,保留梁州,南郑为其属县。炀帝大业初年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同时并入白云县。大业八年(612),将县城迁移故城西南临汉水(即今汉中市)。唐(618~907)高祖武德元年(618),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县为州治所。武德三年(620),在南郑县北部复置白云县,九年废入城固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梁州属山南西道,治南郑。德宗兴元元年(784),改梁州为兴元府,辖南郑县,并为道、府治所。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南郑先后属前蜀、后唐、后蜀,为山南西道和兴元府治所。后蜀亡,南郑归宋。北宋(960~1127)初年,南郑为峡西路兴元府辖县,并为路府治所;神宗熙宁五年(1072),划归利州路,仍为路、府治所。南宋(1127~1279)。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县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于绍兴四年(1134)(一说为“光宗绍熙四年”),在县西南部置“廉水县”。理宗绍定年间废,复入南郑县。元(1271~1368)设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改兴元府为兴元路。南郑为路治。此为南郑县正式划归陕西之始。明(1368~1644)太祖洪武三年(1370),更兴元路为汉中府;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汉中府,南郑为府治。清(1644~1911),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道,南郑为陕西省汉中道治所。17年(1928)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24年(1935)以汉中各县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郑县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6日南郑解放。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新划入褒城县的协税镇,时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后改为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后又先后更名汉中区专员公署、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54年底,将四川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全部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今南郑县实为两省四县(区)边缘地区组成的老名新县,属陕西省汉中市(地级)辖县。陕西省已上报国务院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事项有5个,分别是:榆林市神木县撤县设市,西安市户县、延安市安塞县、宝鸡市凤翔县、汉中市南郑县撤县设区。

镇安县历史悠久。夏朝属酆(丰)域之地;殷商、西周为蜀地。春秋时属楚之酆地,战国时归楚郇阳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镇安属汉中郡辖地。西汉时,镇安属汉中郡西城县辖地。东汉末期(公元188年~220年),镇安归益州汉中郡。三国时属郇阳辖地。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撤丰阳,镇安属上洛郡辖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年)分丰阳西(即今柞水县界牌湾以南、宁陕县的东北部及镇安县辖地)置安业县,属商州。镇安从此时起开始设县。唐景龙二年(708年)安业县属京兆府。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县,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改名乾佑县,属京兆府。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乾佑县属永兴军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县属该路京兆府。金朝废县,降为乾佑镇,入咸宁县隶属西安府。元代,咸宁属陕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设乾佑县,属金州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为乾佑巡检司,属咸宁县辖。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因咸宁、长安二县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检司北置县,取名镇安,属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属商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镇安属商州辖,商州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西安府建制,镇安由汉中道管辖。民国22年(1933年)废除道的建制后,镇安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年),镇安县改属中华民国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至1949年。1949年11月,镇安县全境解放,隶属陕南行署商雒分区。1950年属商雒专区。1958年12月,柞水县并入。1961年9月,恢复柞水县。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地区,镇安均属之。2001年8月31日,商洛地区改为商洛市,镇安属之至今未变。

秦朝为汉中郡城固县。
西汉时隶属汉中郡安阳县。王莽建新朝后隶属新城郡安阳县。
东汉时隶属汉中郡安阳县。
三国时隶属蜀汉黄金县(先)、蒲池县(后)。
西晋时西部隶属黄金县,东部隶属蒲池县。
成汉时隶属蒲池县。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成汉灭亡归东晋,因废兴道、蒲池县,又隶属黄金县。
南北朝时,萧梁二至四年(公元503~505年)隶属兴道县。北魏隶属晋昌郡龙亭县。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隶属洋州郡黄金县。后复设蒲池县归蒲池县辖。
北周废蒲池县后,复归黄金县属。
隋代隶属黄金县,归洋州(治设今西乡县丰宁)辖;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黄金县改属汉川郡辖。
唐代隶属扬州黄金县。
五代十国期归后蜀源州黄金县辖。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黄金县撤销,并入真符县,归利州路洋州辖;南宋时仍为真符县地,归洋州辖。
元代,为洋州东部属地,归兴元(汉中)路辖。
明朝,属汉中府洋州(后改为洋县)辖。
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陕西设周洋县丞于袁家庄。道光五年(1825)废周洋县臣设佛坪厅。
民国元年(1912),佛坪厅属汉中府。民国2年(1913)2月,佛坪厅改为佛坪县。民国3年(1914),佛坪县属汉中道辖。民国15年(1926)9月,佛坪县城由佛爷坪迁袁家庄。民国17年(1928),省撤销道建制,县属省直接管辖。民国24年(1935),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佛坪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公署在今汉中市)管辖。民国38年(1949)10月17日,陕西省特设十一、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8日,佛坪县解放。佛坪县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陕南行署,1951年属陕西省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4日,佛坪县撤销。秦岭以北的板房子、厚畛子地区划入周至县,蒲河地区的陈家坝、石墩河划入石泉县,袁家庄、大河坝、西岔河、十亩地、岳坝、龙草坪、长用坝地区划入洋县。
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县城仍设袁家庄。1968~1978年属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6月后属汉中市管辖。



  • 陕西汉中的主要县区地名的由来
    答:据吴镇烽著《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载:“今县地秦汉时是城固县的一部分,蜀汉设立蒲池县”,该书在三国、西晋、东晋、成汉、西魏等朝均记述蒲池县,在今佛坪县及宁陕县西部。佛坪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设厅。1913年,佛坪厅改为佛坪县。略阳县先秦以前属白焉氏族聚居地之东城,自西汉元鼎六(公元前111年),始建沮...
  • 周勇//壮美三秦之安康//诗词二首·陕南安康鱼米乡
    答:北纬31°42′24″~33°50′34″之间,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
  • 洋县有多少个乡镇
    答:1、街道:纸坊街道、戚氏街道、洋州街道 2、镇:华阳镇、八里关镇、关帝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磨子桥镇、茅坪镇、龙亭镇、槐树关镇、金水镇、桑溪镇、黄金峡镇、黄家营镇、黄安镇 截至2016年,洋县下辖14个社区,271个行政村。洋县政府驻洋州街道。
  • 安康市在哪里,安康市在哪个省,安康属于哪个市
    答: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
  • 咸阳等于长安吗?
    答:古代“长安”,现在的西安,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
  • 洋县有多少个乡镇
    答:截至2016年,洋县辖3个街道15个镇。1、街道:纸坊街道、戚氏街道、洋州街道 2、镇:华阳镇、八里关镇、关帝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磨子桥镇、茅坪镇、龙亭镇、槐树关镇、金水镇、桑溪镇、黄金峡镇、黄家营镇、黄安镇 截至2016年,洋县下辖14个社区,271个行政村。洋县政府驻洋州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