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爱国女诗人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才华横溢的爱国女诗人是:

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姬姓,春秋时卫国国君黔牟亲侄女,卫懿公、戴公、文公之妹,于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左右,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来自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风各具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女诗人共有120多位,现存诗作300余首。
1、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
2、博学的流亡女诗人,蔡文姬。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3、宫廷的“花瓶”女诗人,左芬。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
4、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谢道韫。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
5、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薛涛。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6、大胆开放的女诗人,鱼玄机。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后因杀人被处死,终年24岁。
7、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
8、才情横溢的女诗人,李冶。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9、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10、情致缠绵的红艳诗人,朱淑真。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

  一、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姬姓,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生卒年月不详),姬姓,名不详,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子姬顽(昭伯)之女,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堂妹。春秋之际,诸侯林立,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诸侯各国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带有亲善和结盟的性质。在许国重礼的打动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许穆夫人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祖国的安全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没有力量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卫国遇到什么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父母亲和君主固执己见,仍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许穆夫人的称呼就是由此而来的。

  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一直怀念着卫国。当她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痛彻肺腑,恨不能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抗敌复国,报仇雪耻。她去请求许穆公援救卫国,许穆公胆小如鼠,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不甘袖手旁观,置之不理,经过反复考虑,她带领当初随嫁到许国的自己身边的几位姬姓姑娘姐妹,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许穆夫人的哥哥)相见。许穆夫人抵达后,首先卸下车上的物品救济难民,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不久,他们招来百姓四千余人,一边安家谋生,一边整军习武,进行训练。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就在此时,许国大臣接踵而来,对许穆夫人大加抱怨,有的责怪她考虑不慎,有的嘲笑她徒劳无益,有的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企图把许穆夫人拦截回来。许穆夫人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无可指责的,她决不反悔。面对许国的大臣的无礼行为,她怒不可遏,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载驰》)。意思是,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渡济水返卫国不对,也断难使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的思国之心是禁锢不住的。许穆夫人拯救卫国的决心不可改变。
  不久,戴公病殁,卫人从齐国迎回公子毁(许穆夫人的另一哥哥),即卫文公。卫国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戍漕邑,又派出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前往卫国。同时,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从此,卫国出现了转机,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自然,这一切和许穆夫人为复兴卫国而奔走不懈是分不开的。
  绝世红颜矗风雨,挺身而出是为卫。

  附:《载驰》 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 鄘风》里。
  诗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祝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忧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帮,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新思,不如我所之。

  二、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苍凉悲壮,哀婉动人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李欣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里写道:“蔡女昔造胡茄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汩落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顾况在《刘禅奴弹琵琶歌》中也说:“明姬怨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茄哀。”但由于歌词不见于《后汉书》本传,而且体载又和汉魏作品不同,一般人都一为后人委托或改作。但五十年代末,郭沫若曾经反复辩难,先后写了六篇谈《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专论。认为并非伪作。
  这首长诗分十八拍,每拍成一章节,其中的第八章节这样写的: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洲?
  制兹有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这此诗句,呼天抢地,捶胸泣血,表现了悲楚的心情极其强烈。全篇苍凉悲壮,气势雄伟,感情奔放,哀婉动人,我国古典抒情诗中,的确无愧为辉煌异彩的杰作之一。
  蔡文姬实在是一位古今罕见的大才女,而且她富有传奇色彩不同寻常的悲惨际遇也使她的诗作成为千古绝唱,蔡文姬的诗篇和杜甫的诗篇一样是“诗史”,通过这些诗,让我们了解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的时代,普通的百姓,普通的弱女子们,他们在承受多大的苦难。所以文姬实在是个让人钦佩崇敬的女诗人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称“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唐朝人李颀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除却《胡笳十八拍》之外,文姬的《悲愤诗》,更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胡汉恩仇、家国之恨、儿女之情等血泪凝就的诗篇规模宏大,时逾二十年,地跨上千里,叙事为经,抒情为纬,“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具一体,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据说,曹丕对蔡文姬的诗赋文章十分赞赏,曾对弟弟曹植说:“文姬的文章真好,咱们怎么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呢?”曹植感触颇深地说:“人家的文章是用血泪写的,而我们的文章是用墨写的。”

  文姬饱经战乱之苦,生离死别之痛,她不同寻常的悲惨际遇也使她的诗作成为千古绝唱,堪称“诗史”。通过这些诗,我们了解到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的时代,普通的百姓们,曾经承受了多么大的苦难。

  再次回顾她的诗句:“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蔡文姬不愧为一个古今罕见的大才女!这样的文字,既令人震撼欲高歌畅饮,又令人哀伤想痛哭一场。

  一代才女,不知魂归何处,但千余年的历史风雨霜天,抹不掉后人对她的敬慕和想念

  三、李清照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附:乱世中的美神 (节选) 梁衡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蔡文姬

李清照

李清照

  • 红酥手,黄藤酒的诗人,陆游和唐婉有过一段什么样的经历,他们又为何会...
    答: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
  • 才华横溢的女子,古代著名的女诗人有哪些?
    答: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
  • “薛涛笺”众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诗人薛涛有关吗?
    答:宫中的长孙皇后、徐贤妃、上官婉儿、江采萍,连大名鼎鼎的武则天与杨贵妃都是能诗的,文采了得;民间的鱼玄机、李季兰、刘采春、王韫秀、卓英英等等,为盛唐撑起一片诗歌的天空,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唐代被称之为“娼妓”的女子中才华横溢者颇多,说其佼佼者,当推薛涛。当时的诗人王建赞曰:万里桥边...
  • 中国古代二十四才女分别是?
    答:在中国古代,有二十四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这些才女的名单:1. 许穆夫人:春秋时期许国国君夫人,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早表达爱国情感的诗篇《载驰》的作者。2. 庄姜: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其作品《燕燕》被后世诗评家誉为“万古离别之祖”。3. 卓文君:西汉...
  • 如何理解陆游和唐婉沈园相会四十余年后,陆游对这场爱情悲剧的追怀
    答: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爱情路上如何手撕渣男?为何说她怼遍北宋词坛半边...
    答:在她笔下缺点各一。不得不说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极具个性,作为一名爱国人士,她的壮志豪情忍受不了丈夫的懦弱,作为有思想的女子,她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对抗刑法,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对诗词有独特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哪一点都能让她在后世得到大家的敬仰与赞扬。
  •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有哪些?
    答:严蕊是一位南宋的女词人,后世人认为她深得道学真传,代表作有七言古风一篇,而她的作品和故事被现代的越剧引用。班昭也是一位博学的中国古代才女,是一位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她在父亲与长兄逝去之后完成了《汉书》的撰写工作,后世人将此书与《史记》齐名。鱼玄机是晚唐的女诗人,她在后来出家...
  • 暮云冉冉什么意思
    答:作者:王泽生,09-5-19日晚,谨以此诗酬和当代女诗人――飞云冉冉。本诗取意于宋代词人贺铸的词《青玉案》。 大约那是九百年前的一个黄昏,水乡姑苏的南城外,四五月间的水塘边,淡黄的蛱蝶轻轻飞舞着,似在留恋着诗人的脚步,新鲜的莲叶翠绿如伞盖,千朵万朵地压满堤岸,这样,满塘的水就绿了。几只小小的红蜻蜓...
  • 民国时期的女诗人有哪些
    答: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下面是关于民国时期女诗人有哪些的内容,欢迎阅读!冰心 她是久负盛名的散文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她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她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
  • 陆游的<钗头凤>是写给他表妹的,他表妹的名字是什么?资料?
    答: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