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 中国重汽:瞄准全球第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作者|聂 一尧

出品|汽车大观

著名的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说:“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这话用在中国重汽董事长谭旭光身上,无比贴切。

2018年9月1日,谭旭光挂帅中国重汽,他说:“要把中国重汽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用3至5年成为中国第一。”

4年后,谭旭光说到做到,他所带领的中国重汽用14个“行业第一”,成功登顶“中国第一”,中国重汽成为最耀眼的商用车企。

就在中国重汽成为“中国第一”不久,新征程在谭旭光的规划下有了明确目标:“再用3至5年,迈进世界一流梯队,成为世界顶级商用车品牌之一。”


2023年2月21日,借着中国重汽2023年合作伙伴大会,中国重汽再次释放挺进信号:“挑战全球第一,做世界做好的商用车。”

商用车行业的“黑色2022”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商用车行业刚刚经历的2022年,“黑色2022”想必没人反对。

2022年,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原材料和油气价格持续攀升等多重因素导致的运费低迷、需求放缓压力下,商用车行业表现出艰难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素有商用车行业“晴雨表”之称的重卡市场,2022年整体销量大幅下挫,行业承压十分突出。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用车销量330万辆,同比下降31.2%。其中,重卡销量67.2万辆,同比下降51.8%。

就在2020年,我国重卡销量突破了162万辆,同比增长37.9%。短短2年时间,重卡销量断崖式下挫,跌去近6成。

整体颓势下,2022年重卡销量超10万辆的车企仅有4家:中国重汽15.88万辆,东风(集团)12.68万辆,一汽解放12.56万辆,陕汽集团10.79万辆。

重卡市场进入“冰河期”,竞争和内卷也越发残酷和激烈,进一步考验车企包括产品体系、领先技术、创新营销、服务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优异的车企,才能在缠斗中胜出。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除了2022年重卡销量第一,2022年重卡市占率,中国重汽也已飙升至第一,达到24%,是不折不扣的2022年重卡销量和市占率的“双冠王”。

不仅如此,中国重汽2022年重卡出口达到8.9万辆,不仅行业领先,更为暗淡的2022年商用车行业增添了一抹亮色。

中国重汽摘得“中国第一”

尽管在行业飓风中逆风而行,中国重汽仍然在2022年以领先的经营业绩、14个“行业第一”,一举摘得“中国第一”桂冠,成功实现目标。

2022年,中国重汽实现整车销量24.9万辆,收入突破1214亿元,是行业销量最高、市场下滑最少、运行效益最好的企业。在市占率、先进技术、细分市场开发等方面,中国重汽拿下了14个“行业第一”。

其中,市占率和先进技术方面,中国重汽实现7个“第一”:

一、全年重卡销量15.88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4%,国内同行业企业重卡市占率第一;

二、全年重卡出口8.9万辆,国内重卡出口市占率超过50%,出口销量中国第一;

三、在新技术运用方面,是首家搭载热效率52.28%柴油机技术的商用车企业;

四、推出汕德卡LNG G7S,是首家搭载热效率54.16%燃气机技术商用车企业;

五、在产品序列上,500马力以上牵引车占有率28%,行业排名第一,高出第二名5个百分点;

六、发布国内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新能源重卡,实现零碳排放;

七、开发行业唯一双挡电驱集成桥,在新能源技术路线和动力链构建起了技术优势。


另外,细分市场开发方面,中国重汽也实现7个“第一”:

一、长途物流运输市场行业销量第一,这一项得益于WP14T发动机与MC13H发动机的组合优势,中国重汽牢牢占据了行业动力升级制高点;

二、凭借低油耗、高可靠性的口碑优势,在快递市场占有率超过30%,行业排名第一;

三、中国重汽危化品市场占有率29%,销量第一;

四、凭借在城建渣土市场持续突破,豪沃不断强化渣土车第一品牌优势,汕德卡成为渣土车高端首选,渣土车行业销量第一;

五、搅拌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5%,连续22年行业第一;

六、在消防车、泵车、电视转播、油田作业等高端专用车市场,持续保持行业领先,高端专用车销量行业第一;

七、通过AMT产品技术迅速迭代,成功构建S-AMT差异化优势,AMT车型销量超越竞品,行业排名第一。

逆袭登顶的底层逻辑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几年,谭旭光和中国重汽给人以“牛人牛企、快马加鞭”的深刻印象。

取得的成绩也不断佐证着背后的努力,而背后的努力,正是中国重汽成功的底层逻辑:对市场的深耕、对领先技术的追求、对资源的整合、对产品体系和营销服务能力的加强。


卡车是生产工具,车好不好,用户会不会复购,取决于用户的用车体验。对于用户来说,只有那些让他们真正赚了钱、省了心的产品,才会被他们口口相传,成为市场的爆款。

而围绕一款好的卡车产品,产品力首先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必须具备低能耗、高可靠性的明显优势。同时,完善的产品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让用户的选择多样化、丰富化,也是捕捉用户的重要抓手。

其次,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涵盖的“买、用、管、养”各个环节,好的产品所属的优秀车企,会让用户享受到更具优势的金融支持,带来更好的购买便利和成本降低;让用户享受到更具优势的节能降耗,带来更低的养车成本;让用户享受到更贴心的售后服务体验,增强用户群体归属感;让用户享受到更强大的品牌口碑,提高产品的二手残值。等等。

上述要求只有落到实处,企业才会真正获得进步。中国重汽在短短几年内市占率和口碑一路飞升至第一,也与之紧密相关。

比如,在产品力和产品体系层面,中国重汽形成了从快运利器黄河重卡、高效全能的汕德卡,到高性价比的豪沃等热销产品矩阵。这些拳头型产品,又分别集合了中国重汽的S-AMT技术、低风阻技术、与潍柴联手构建的出色的动力总成等优势,从产品层面就深深吸引了用户。


又比如,在服务层面,中国重汽率先提出“亲人”服务理念,这一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用户认可,逐渐形成品牌。如今,中国重汽对“亲人”服务品牌进行了升级,全面挖掘服务链路上的深刻价值。除了发掘和引导客户需求、解决客户诉求,还通过备件、配件体系建设,服务站技术支持,强化服务政策引领,智慧服务终端上线等措施,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形态,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所有这些落到细节的付出和努力,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谭旭光一直在强调的——“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

瞄准“全球第一”的实力

谭旭光是一位著名的实干家,在他的语言体系中有很多金句,句句都是围绕如何坚定不移地自我驱动去干好实业、做好企业。比如非常经典的:“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这是一位目标导向型的企业领导者,他所领导的企业同样也被要求以目标为导向。

4年前,谭旭光临危受命接管中国重汽,当他掷地有声地说出要带领中国重汽登上中国第一时,外界多是将信将疑。彼时,解放、东风长期碾压中国重汽,还有福田、陕汽的虎视眈眈和进犯。人们见识过谭旭光打造潍柴的成功,但不确定他带得动中国重汽。

但谭旭光不仅是一位实干家,还是一位谋略家,所有目标都不是凭空而来,背后都有过人的远见和布局,构建通往目标的金字塔。

其中最值得说道的一项,是谭旭光一手打造的中国重汽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基地。2020年2月12日,中国重汽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基地破土动工,280天后正式投产。

其投产意义远非“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建设速度,而是使中国重汽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这是中国重汽两年后登顶“中国第一”,不可或缺的基石。

中国重汽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基地,如今被誉为商用车领域标杆式的数字化“灯塔工厂”,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智能、绿色的重卡生产基地。


它占地3106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根据产品高端、智造高端、配套高端和管理高端的思路要求,采用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一期产能10万辆,目前主要生产黄河X7系列、豪沃TH7/TX系列等重卡产品,与其他生产基地形成有力互补和支撑。

如果说“灯塔工厂”是谭旭光为中国重汽谋划布局争第一的“有形手段”,那么企业文化改革则是谭旭光带给中国重汽的“精神资产”。

一项事业,决定其成败的三方面关键因素是:市场因素、时间因素、人员团队因素。在目标导向型企业中,这三个因素最终都会落到“人”的因素上。

谭旭光非常明白,要改革,首先要改革“人”的精神面貌,激发团队的斗志,虎狼之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形成的,而是要从思想、目标和行动上,做到上下一致、全员统一,心无旁骛。

于是,中国重汽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等激励文化指引下,团队主观能动性不断被激发。

有目标坚定的领导者,有团结一致的虎狼之师,有世界一流的智造工厂,有从燃油到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有国内领先的市场份额,有强悍的出口和国际化运营能力,还有从“中国第一”到“全球第一”的目标和动力,中国重汽不缺乏问鼎“全球第一”的实力和底气。

在中国重汽“2023我们怎么干”的主题报告上,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志坚说要“挑战全球第一”。可其实,他们已经调整准心,瞄准全球第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