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为什么一生都没有中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要说中国的神鬼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吧。书中一个个单独成篇的故事,一个个个性鲜明敢想敢做的虚幻人物,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去阅读探索。现今,更是有许多故事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作,各种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但是,这样一位有才气的作者,却一生都没能在考试中中举,令人扼腕的同时,也不禁想问,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

据记载,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是在顺治十七年,那年他是二十一岁,最后一次则是康熙四十一年,他六十三岁。时间长达四十二年,他每一次考试全部落榜。这种感觉就像是现代参加高考,第一次没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不甘心,一直考了四十二年,却一次都没能考上。虽然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太可能发生,但是这种憋屈的感觉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以山东第一的成绩成了秀才,那一年录取他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中的“施”就是他。当年的第一道考题叫做《蚤起》,是从《孟子》中来的题目,意在让考生揣摩圣贤的语气,代圣贤立言。但是,蒲松龄却写了一篇“小品文”,也就是相当于,题目要求议论文,他却写了小说。虽然如此,但是施闰章对他的文章还是有很高的评价,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害苦了蒲松龄。

往后的考试中,蒲松龄遇到的考官都欣赏刻板迂腐毫无文采可言的八股文,蒲松龄的文章自然没有办法得高分。另外,再加上年纪渐长,考试对于他来说就更加困难了。某一次,蒲松龄觉得自己写的文章非常好,得心应手,唰唰就写完了。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文章的顺序写错了,放到现在来说就是,涂错了答题卡,而且是没办法更改的那种。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经历,放在谁身上都不会好过吧。再加上当时科举考试的制度,可以说埋没了太多的人才。蒲松龄考试考了一辈子,可以说深知当时科举的弊端和不公平,所以在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会出现那么多讽刺考官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来,蒲松龄很有才,但是这才华只是在文学造诣上,尤其是故事型的文章,即小说,他痛恨八股文,不喜欢那些条条框框的文章,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拥有浪漫色彩的,他的才能不在治国上,就算是能够考中,能够做官,也未必能做得好。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就算能做好,可能也就不是后世传颂的那个能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了。

最后插一段题外话吧,关于八股文的利弊,也不尽然就是只有弊端。它在考验考生的文字水平、知识储备方面,还是占了优势的,但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主观性的测试,并不像有固定答案的单项选择题,没有一个标尺,也许自己觉得好的,别人看不上眼,所以考试的结果并不太能很合理。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人物,明朝冯梦龙,他虽然是一个八股文的大家,出版了很多指导八股的书,也得到了读者的赞美,但是他自己却连考四十六年都没有考上,连一个举人都没混上。这不禁让人想到那种满口成功学,自己却并不成功的大师。并非有意诋毁,只是觉得这样的人生和社会环境,多多少少有些讽刺罢了。

  • 为什么蒲松龄没有中举
    答:蒲松龄没有中举原因大致如下:一、清朝中后期科举考试,都是要讲关系,送礼物的,蒲松龄很明显没有做这些事情。二、蒲松龄八股文写的不符合规定,有文学的笔法,他能以第一名考中秀才,是因为当时的考官也是个有名的文化人,欣赏他的这种文笔,但当考进士的时候,反而会被教条的官员所斥为异类。三、蒲...
  • 参与科举44年的蒲松龄为什么连举人都没中?
    答:蒲松龄19岁中秀才,70岁还在考举人,其热衷功名的心气得有多高。但其一生连个举人都没中,原因大致有两点:1、没有一个好老师指导。2、写小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少年蒲松龄也很争气,早早进学,学习优秀,在19岁时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成为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座下弟子。施闰章...
  • 蒲松龄的生平趣事
    答:蒲松龄的文章没有按照八股文的严格要求去写,因此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文章,考官也不会喜欢。考不上也就成了定论。令人惊奇的是,蒲松龄是屡败屡考,一直考到72岁。他成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延袭了几千年的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不知扼杀了多少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范进,便是典...
  • 蒲松龄为什么四次落榜
    答:蒲松龄没有中举的原因,简单来说是官场里暗,科举制度不合理,蒲松龄违规。施闰章录取蒲松龄的误导和误判 :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
  • 蒲松龄为什么一生都没有中举?
    答: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文章的顺序写错了,放到现在来说就是,涂错了答题卡,而且是没办法更改的那种。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经历,放在谁身上都不会好过吧。再加上当时科举考试的制度,可以说埋没了太多的人才。蒲松龄考试考了一辈子,可以说深知当时科举的弊端和不公平,所以在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 说到鬼故事第一个想到蒲松龄,一生没能在考试中中举,其中有着什么样的...
    答: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蒲松龄一生都是在写作,为了写聊斋志异连举人都没有考,真的是有点可惜了。
  • 浦松龄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举人也没考上?
    答:根据史料的记载来看,蒲松龄的失败有很多客观原因,就是清朝的考试办法经常改,这样一来,蒲松龄就损失了很多有利的机会。蒲松龄48岁时,他决定背水一战,发誓一定要考中。在这一年的科举中,蒲松龄写的文章字数超过了规定字数。由此蒲松龄失去了中举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蒲松龄一直没有放弃科举。此后的...
  • 蒲松龄能写出奇书《聊斋志异》,为什么却屡试不第?
    答:总的来说,蒲松龄屡试不第与他写出了《聊斋志异》并没有关联,因为有文采不等于考得好。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蒲松龄完全靠考试很难中举。因为清朝时期官场腐败现象很常见,很难说科举中是否也有这种腐败的风气。蒲松龄考不上科举,可能不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差,很可能是因为他比较穷。
  • 蒲松龄写出经典的《聊斋志异》为何终生没有当官?
    答:蒲松龄之所以没有当到官员,主要原因是没有考取举人。在清朝时期,对于蒲松龄这样没钱、没背景的汉人来说,当官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童子试,通过童子试的读书人,拥有秀才的功名。第二层次是乡试,通过乡试的读书人,拥有举人的功名。第三个层次是会试,通过会试的...
  •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答:之所以他没有证据,就是因为在我国的科学考试之中,其实是非常严格的,每一项程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说想要中举的话,那么这些高要求必须要能够承受得住,其实蒲松龄他在考试的过程之中一直遭受挫败,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在古代的时候文人学士读书,其实很多的底层人民都是为了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