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中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词语手册第20课的举一反三答案?急急急!!!

1,人声鼎沸
2,司空见惯
3,见微知著
4,风华正茂
5,卓有成效

谢皮罗‘紧紧’抓住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从“紧紧”这个
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紧紧”一词可以看出谢皮罗善于思考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在“各地”进行实验?这跟“完全正确”的结论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在各地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谢皮罗的结是否正确,说明科学家们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正因为科学家们纷纷进行实验,才证明了他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因果关系。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这“一连串的问题”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是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书上有的。从中体会到波义尔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

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一直”、“广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强调作用,突出了他的这个发现(酸碱可以使变色)具有重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1.急躁 圣诞 玫瑰 偶然 洗澡 垂涎 一枚币 遇险 机械 摇篮 浸泡 密码 告诫 遥远 侵蚀 秘书 旋空 旋风 摇篮 遥远 重新 重量 量角器 重量
2.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百思不得其解
3.七上八下 声东击西 呼天唤地
刨根问底 追根问底 天崩地裂
4.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这是按照收获大小层层递进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不同,读书的意境就会不同。所读的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四种——翻、读、吃、品。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5.(一)(1)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追根求源 刨根问底
(2)不能,因为“差不多”一词使文章更科学,更严谨,更有说服力。
(3)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1)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2)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见微知著中的微分别指(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 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而著分别是指(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 发明了酸碱试纸)、( 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前后呼应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做事只要肯下功夫,汗水就不会辜负他。
1878年,爱迪生决定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首先,他用炭丝装在玻璃泡中,可是仅亮8分钟,于是先后又换了1600种材料。一次,爱迪生偶然想到用棉纱烧成炭,于是试了试。结果果然出人意料,灯泡寿命一下子延长到45个小时。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可是爱迪生继续研究,又研制出竹丝灯泡,寿命达1200小时。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无独有偶,1897年,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她为了提炼一种别人不知道的放射性物质,搞到了一吨可能含这种物质的工业废渣。在院里进行冶炼、溶解、沉淀、分析。经过3年又9个月,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新物质,取名为镭,这项研究也让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仅如此,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是一样。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成为一名律师,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反复地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治界。
爱迪生制造电灯,居里夫人提炼镭,林肯踏入政治界,这都是因为他们下苦功夫。
在著名人物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只要你做事肯下功夫,坚持不懈,功夫就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中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
1、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2、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3、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指特征并不明显,看得多,不觉得奇怪的的现象或事物。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
    答: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
  •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答:呻唤:呻吟叫唤。本文指锅子中的腊八粥因受热而发出声音。碗盏:碗。搅和:混合;掺杂。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造句 :胜利在望,我们不能松劲。孥:儿子,或指妻和子。惊异:惊奇诧异。不消说:不必说。噗:形容水、气挤出等声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照先什么后什么得顺序写...
    答:五年级下册语文二十课金字塔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照先写"金字塔外观"后写结构特点及名称的顺序写的。这篇课文描写了古埃及人民的和艰辛,金字塔不愧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对古埃及人民以及金字塔的崇敬之情。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所有课文作者背景资料
    答:作品散文《顶碗少年》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秦始皇兵马俑》课文详解
    答: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兵马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二到三个兵马俑,也来写一段话。(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写作。交流。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下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由兵马俑组成的军阵。请同学们作好准备。六、布置作业:抄写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陆羽与《茶经》
    答:件事,最后写出了《茶经》为人们带来的帮助。陆羽与《茶经》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课文
    答:我们老师让我们把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课文背下来,可我没得借,哪位知道课文麻烦帮忙发一下。第一单元:1、2课。17课和第七单元的《古诗词背诵》不要说废话,来得及买书还用得着问吗... 我们老师让我们把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课文背下来,可我没得借,哪位知道课文麻烦帮忙发一下。第一单元:1、2课。17课和第...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十课预习
    答: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导学案教学案 20﹡、《有的人》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学习重点:对比写法的好处。学法提示:这首诗主要采用...
  •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至第九课的预习资料 详细一些 谢谢大师们了...
    答:第三课 课文简说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