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来照明的油灯、省油灯、蜡烛,各有什么不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1
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为了照明用的都是什么样的“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在古代社会普遍的生活规律,没有电灯加持的古人无法改造自然也就无法抵抗自然规律,大部分情况下天一黑就得回家睡觉了。但是古代也并非没有夜生活,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之后人们也开始向夜晚进发,在宋代就有最繁荣的夜市,开封城内夜夜笙歌,夜市连着昼市,市市不息。
既然要在夜晚生活、活动必然少不了照明工具,那没有电灯的古人是如何进行照明的呢?又是使用哪些照明工具呢?
说到照明工具无疑就是"灯"了,但凡照明工具都可以叫做灯,研究照明工具也就是研究古人发明了哪些灯。从最开始的火把到后面的油灯、蜡烛等等,古代灯具使用的燃料、制作工艺各不相同也具有不同的作用。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照明的吧!
“灯”与灯具"灯"字的来历"灯"是一个形声字,本意是放逐烛火用以照明的器具。最早来说应该是"镫",是早起的祭祀用的礼器。"镫"最开始的作用和碗差不多是用来装盛熟食的器具,一般用于礼仪祭祀的贡品台上。而"镫"成为照明器具则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称呼的转换。
《尔雅·释器》记载:"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这里的"豆"是古代的一种器具,形状像一个大号的高脚杯只不过上部分不是杯子而是一个盘子,豆配有一个盘盖,用以盛放食物。豆出现于新石器的晚期,后来在春秋时期大量的出现,我们在看春秋战国时候的电视剧里面还可以看到诸侯吃饭时候桌子上的高脚盘就是豆。



豆有木质、竹质、青铜、瓦质等等,而后来的瓦质脱离了作为食器的功能成为祭祀所用的灯具被称为"登"(通"镫")。在秦代以后汉字隶变,以"火"为形声创作了"灯"代替"镫"作为照明器具对应的文字。
古时的灯具我国古代出现的最早的灯具就是豆形灯,材质由一开始的陶到后面的青铜,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候已经定型了。豆形铜灯上部为浅浅的盥状,形似王莲的叶片。其下拥有细长细长的烛钎也有形似葫芦的把子,底座为喇叭口。
有些王公贵族使用的豆形铜灯都有两个烛台,分别一高一低可以点燃放置两盏灯,灯台的底座一般为一个小人双手各托举起一个烛台。所以豆形灯除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装饰和观赏价值。豆形灯上大都刻有铭文,记叙了一些事情,也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古代常见的灯具还有烛台,顾名思义就是放置蜡烛的台子。相比豆形灯来说烛台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只要带有尖钉或者空穴可以托住一直蜡烛其他部分的造型可以随意的设计。材质也可以是木质、瓷器、铁质、青铜等等。
《天宝遗事》载:"甲王以檀木刻童子,每夜饮,列执华烛,故名烛奴。"
唐代的贵族会用名贵的紫檀木去雕刻成童子的形状做烛台叫作"烛奴",极具观赏性和修饰性。
照明方式的变迁自然光与火光原始社会茹毛饮血时代人们白天捕猎和收集食物进行娱乐活动而到了晚上只能快速的进入自己的洞穴里面躲避猛兽的侵袭。那时候的照明方式完全取决于来自太阳的自然光照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后来雷电、太阳的聚焦、发酵等因素造成了自然的山火,在山火当中人类的祖先发现了火作用,可以用来加工食物也可以用来照明。



在火被发现利用之后人们就开始向黑夜进发用火来照亮大地、驱逐野兽。而正真的开始普及火光照明则是在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不用受限制于自然可以随意的创造出火光。
生生不息的篝火开始燃烧在原始人类的部落聚集地旁,那个时候的照明燃料就是木柴。火把是最早的移动照明设备,他们将蜡、油脂之类的可以燃烧的材料涂抹在树皮、木片上捆扎在一起点燃照明使用。
油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开始发明更加好用的照明设备,在春秋时候历史上最早的成型灯具——油灯就问世了。最开始油灯燃烧的材料是动物油脂,主要是以牛油居多。但是动物油脂燃烧起来味道刺鼻,烟雾弥漫就使用的感受来说很不好。其中牛油和羊油要好一些而猪油燃烧起来则是黑烟滚滚极其难闻。古人为了中和动物脂肪燃烧的难闻气味会在油灯中加入一些香料,这样闻起来没有那么的难闻。
相比于动物脂肪的容易获取人们掌握植物油的提取方法则更晚一些,但是植物油过于昂贵而且使用没有固体的油脂方便不太常用,好处就是没有难闻的气味而且耐烧,一般多为菜籽油、麻籽油、桐油等。无论是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对于古代的普通百姓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所以才会出现"凿壁借光"之类的典故。除了动植物油古人还有过用石油当做油灯的燃料,用石油的好处是石油燃烧热量高因此带来的亮度要比普通灯油大很多而且很耐燃烧;缺点就是古代没有石油分拣技术原始的石油烧起来黑烟太大而且不完全燃烧的碳颗粒会熏黑屋子,价格也比较的昂贵。



除了燃烧的材料油灯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灯芯了,汉代的灯芯一般都是一根用去皮的麻搓成的麻绳或者是秸秆之类的硬质纤维植物。只有质地坚挺才可以立在灯油当中,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吸油性可以把油吸收上来燃烧。
在云南还有一种叫做"灯芯草"的植物,绑上几根细细的竹条作为支撑就可以做灯芯使用了。后来还有用棉纱之类的纺织品线作为灯芯,但是这种灯芯过于软烂无法直立只能设计特色的灯台结构放置。由于灯油昂贵古人还发明出了"省油灯",结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原本放灯油的空腔下面再来一个空腔在里面注水,这样灯燃烧的时候水可以降低灯的温度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
对于用不起油灯的人来说来有一种灯芯草蜡烛,实际上是介于油灯和蜡烛之间的照明物品。人们收割野外的灯芯草然后将灯芯草秸秆中心的木髓取出加工成灯芯。然后用这灯芯蘸取厨房中的边角料油水将灯芯吸收的饱饱的就制作成一根灯芯草蜡烛了。这样一根长达30厘米的蜡烛可以燃烧15分钟,对于没有能力使用油灯的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相当的好了。直到电灯普及之前在中国仍然还有使用灯芯草蜡烛的地方。
蜡烛蜡烛的出现要晚于油灯,先秦时候有将芦苇和艾蒿捆在一起蘸上油脂点燃使用,还有在空心的芦苇中灌上蜜蜡用于照明。大约在汉朝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蜡烛才开始出现,制作蜡烛的工艺一直以来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汉朝时候蜡烛出现在贡品当中,皇帝进行赏赐大臣的时候也用蜡烛,这说明当时的蜡烛极其稀少和昂贵。
《西京杂记》有记载:"闽越王献高帝.....蜜烛二百支"
在此之后的千年之间蜡烛都是奢侈、昂贵、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直到封建社会接近末端蜡烛才得以放下身段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古代最顶级的照明物。我国最早的关于蜡烛的使用要属长信宫灯了,长信宫灯是一盏青铜蜡烛灯,灯盘中心有插蜡烛的钎,灯中还有过滤灯烟减少污染的高科技设计,可以避免熏黑墙壁和灯具。

唐代的灯和烛有什么区别?说起中国古代的照明工具,第一想到的就是油灯。《楚辞》中有“兰膏明烛,华容备些”之句,说明战国时代就有油灯。当时油灯的燃料是动物油脂,原材料有限注定只能是少数人享用。奢侈一些的,还可以在油脂中加入香料,燃烧时伴有袅袅清香,遮住油脂燃烧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儿。
后来发展到植物油脂,这虽比动物油脂资源多,使用人群扩大了,但仍然普及不到普罗大众,穷人就更别奢望了。就像匡衡、车胤、孙康这些又好学却穷的点不起灯的人,只能是靠各种奇葩办法来照明,为自己换取夜里读书时间,如匡衡“凿壁偷光”蹭邻家灯火;车胤用纱布做口袋捕捉萤火虫来聚光照明;孙康借雪的反光来读书(忽略雪盲症)。
普通百姓点灯燃不起油脂,用的是植物做的灯芯,取材较为广泛。汉代以前是点柴禾照明。有个故事说一个叫颜叔子的单身狗独自生活着,偏偏他邻居是位寡妇。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寡妇的屋子被风雨摧毁,跑到颜叔子家求救。
颜叔子收留了她,但又考虑到孤男寡女不妥当,于是让寡妇拿着灯烛照亮,柴禾烧没了就取屋顶的茅草来照明,总之是拒绝黑咕隆咚的诱惑。
到了汉代,灯芯大都是麻秸等硬纤维。《齐民要术 种麻子篇》里提到过“苴麻子”是“捣治作烛”的材料。古代名著《儒林外史》中的明代吝啬鬼严监生临死都不忘提醒家人: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浪费啦!可见到了明代还是燃灯草心。
为了节省照明费,老百姓开始追求“省油灯”。这种灯出现在宋代,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灯盏里放水,保证燃油过程中盏内温度不高,达到省油目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剪烛”在诗人笔下成了富有情调的妙事。蜡烛的使用从西汉著名文物长信宫灯可见一斑,所以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说。
长信宫灯是盏青铜制作的艺术灯,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皇室成员使用,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灯盘中心有插蜡烛的钎,最独特的是有防污染的环保设计,说明古人的理念很先进:宫女膝下的水盘用来过滤灯烟中的尘埃和异味,从而达到减轻室内污染、避免熏黑墙壁和器物的作用。

说起中国古代的照明工具,第一想到的就是油灯。《楚辞》中有“兰膏明烛,华容备些”之句,说明战国时代就有油灯。当时油灯的燃料是动物油脂,原材料有限注定只能是少数人享用。奢侈一些的,还可以在油脂中加入香料,燃烧时伴有袅袅清香,遮住油脂燃烧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儿。

后来发展到植物油脂,这虽比动物油脂资源多,使用人群扩大了,但仍然普及不到普罗大众,穷人就更别奢望了。就像匡衡、车胤、孙康这些又好学却穷的点不起灯的人,只能是靠各种奇葩办法来照明,为自己换取夜里读书时间,如匡衡“凿壁偷光”蹭邻家灯火;车胤用纱布做口袋捕捉萤火虫来聚光照明;孙康借雪的反光来读书(忽略雪盲症)。

普通百姓点灯燃不起油脂,用的是植物做的灯芯,取材较为广泛。汉代以前是点柴禾照明。有个故事说一个叫颜叔子的单身狗独自生活着,偏偏他邻居是位寡妇。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寡妇的屋子被风雨摧毁,跑到颜叔子家求救。

颜叔子收留了她,但又考虑到孤男寡女不妥当,于是让寡妇拿着灯烛照亮,柴禾烧没了就取屋顶的茅草来照明,总之是拒绝黑咕隆咚的诱惑。

到了汉代,灯芯大都是麻秸等硬纤维。《齐民要术 种麻子篇》里提到过“苴麻子”是“捣治作烛”的材料。古代名著《儒林外史》中的明代吝啬鬼严监生临死都不忘提醒家人: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浪费啦!可见到了明代还是燃灯草心。

为了节省照明费,老百姓开始追求“省油灯”。这种灯出现在宋代,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灯盏里放水,保证燃油过程中盏内温度不高,达到省油目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剪烛”在诗人笔下成了富有情调的妙事。蜡烛的使用从西汉著名文物长信宫灯可见一斑,所以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说。

长信宫灯是盏青铜制作的艺术灯,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皇室成员使用,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灯盘中心有插蜡烛的钎,最独特的是有防污染的环保设计,说明古人的理念很先进:宫女膝下的水盘用来过滤灯烟中的尘埃和异味,从而达到减轻室内污染、避免熏黑墙壁和器物的作用。



油灯是用动物的油做的,省油灯是为了节约油燃烧的速度而改进的。蜡烛就是用化学材料做的照明工具,照明的一步步变化,就代表着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只能按日出日落的客观自然生活,没有日月就没有光明。月亮的光比太阳的光弱得多,但古人情不自禁地爱着月亮他们创造了与月球有关的浪漫桥梁,如“花前月下”。张若虚在春江花月之夜发出一声叹息:“海上明月共潮生”苏轼拿起酒杯,“明月明年何处看?”但说到真正意义上的照明工具,日月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体现不出人类创造的价值。

远古时代照明从火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火炬、燎、烛、灯,古代最著名的宫灯,传说中还有用萤火虫照明的,夜明珠价值连城,皇室都罕见。现代人很难想象没有照明人怎么过?古代人晚上喝酒,古代风流名士都爱花前月下,吟诗作赋,聚会弹琴,一夜的时间就这样消磨掉。

油灯,古装电视剧里面点油灯的情节就不少,现代人已经体会不了古人照明的方式。按古代史书的描写油灯的燃料是动物脂肪,燃烧时伴随着一缕清香,读到这里时我仿佛闻到了那股味儿,感觉充满了浪漫气味。后来,发展成植物油虽然它的资源比动物油还多,使用的人也更多,但它仍然无法普及,穷人甚至连希望都没有。

西窗月下剪蜡烛已成为诗人作品中一件充满情调的奇葩,从中可以看到蜡烛的使用。我们只能通过想象蜡烛还要剪的样子,我们现在一按开关就OK,所有社会发展,人类进步,都离不开前一代人的智慧结晶。



油灯,省油灯,顾名思义,就是用油来燃烧照明的灯。而蜡烛就是我们今天用的

最明显的是染料不同,燃烧的时间也不同,产生的烟也不同

油灯的燃料是动物油脂,省油灯是用一种特殊的油

  • 灯的演变史
    答: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
  • 陆游用过的“省油灯”到底有多省油?
    答:蜡烛这些照明工具十分的昂贵,所以说当时的穷酸秀才要做到秉烛夜读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后来因为省油灯的普及,有许多匠人们开始对省油灯的外形比例和功能进行探索与改良。他们会将省油灯做成更加漂亮,也会加大省油灯内储藏清水的空间,甚至会设计一些精妙的小开关来调节水位,使省油的功效达到最大程度。
  • 宋朝民间用油灯照明吗?
    答:宋代的京师“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向晚灯烛荧煌,上下映照”,继续着盛世的辉煌。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而始于唐代的省油灯到宋代则广为流行,“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一半。”(陆游《陆放翁集》)而...
  • 几年来灯有什么 变化
    答:现在都是,led的灯比较多
  • 古代环保节能灯是何时出现的
    答:古代真正的节能灯,其实是在“省油灯”发明之后。所谓“省油灯”其实就是秦汉后在下层社会广泛流行的陶瓷灯,这种灯体是夹层,故古人又称之为“夹灯盏”。夹灯盏被叫作“省油灯”,概因南宋诗人陆游的推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是这样说的:“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
  • 从古至今灯的样式
    答:就两汉照明燃料来看,虽与战国时期的照明燃料相比没有质的变化,但在对油脂的使用上却出现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出现了加捻来照明的油灯。魏晋以前,我国传统...在这种单体碗、碟类灯盏基础上,宋代还出现了一种省油灯,这种灯通常称为夹瓷灯或清凉盏。陆游《斋居纪事》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盎最省。蜀有夹瓷...
  • 宋代的灯具有时代特色,到底有什么样的实用性?
    答:图8 宋代油灯 有用圆管固定灯心的油灯,有壶式构造的油灯,有壁挂式油灯,还有特色发明“夹瓷盏”构造的省油灯,有减少影子影响的连体多盏油灯,有记录时间的记时油灯。 还有多管灯,一般为五管灯,在这些灯管中都安置上灯芯,若同时点燃,五灯齐明,明亮异常,而这多管灯将宋人对光线的需求与节约精神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
  • 中国古代灯具有哪些元素
    答:照明燃料没有质的变化,但在对油脂的使用上出现了加捻来照明的油灯。4、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主要元素有:陶瓷灯具、植物油燃料 青铜灯具走向末端,陶瓷灯具尤其是瓷灯已成为灯具中的主体。照明燃料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宋元时期植物油和蜡烛已成为主要照明材料,石油当作照明燃料也已...
  • 没有电,燃薪为烛,客家人:火的秘密,在烂泥地里沤一下
    答:传统的火把制作,在上古时期,先民把动植物油脂涂抹在树枝、蒿草、木片上,捆扎起来,制成火把,用于夜间照明。公元前三世纪的先秦时期,人们把布缠在空心的芦苇管上,倒入蜡汁,点燃用来照明,出现了蜡烛的雏形。三峡考古队1999年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与宋代诗人陆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