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的剧目艺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滇剧的剧种分类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汉族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 临沧市凤庆县滇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传入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金玉的“天庆班”到该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后产生了一批滇剧票友。一些地方官绅等筹款建戏台购戏装,组织演出,并不断邀请滇剧班和著名演员演出了许多滇剧剧目,滇剧在凤庆的演出活动影响增大,流布更广。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当地票友,生、旦、净、丑都有,有的还搭班下海,以演出滇剧为生。1933年成立第一个业余滇剧社“尚友社”,所演剧本大多为1935年由务本堂、云南大新书店、瑞华书局出版的《滇剧大观》、《新滇剧》、《滇剧曲谱》等,并移植了一些川剧剧目。抗战期间,“尚友社”多次募捐义演《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岳飞传》等剧目,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前方或灾区,受到当时的省政府表彰。1953年顺宁滇剧团成立,后改为凤庆滇剧团。经过多年演出实践,凤庆滇剧团已基本形成一支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唱、念、做、打各具风格,有一定影响的滇剧演出队伍,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为改革滇剧唱腔作出了贡献。如赵兴仁创出的“反丝弦”、“反二黄”及融“襄阳”、“胡琴”、“丝弦”和杂牌小调为一体的“五音联蝉”,丰富发展了滇剧唱腔。在演绎好移植剧目的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夜梅》、《双冤案》、《生日蛋糕》、《借嫁妆》、《阳雀叫醒梦中人》、《涌金烈火》、《心愿》、《对象》、《金秋宴》、《蜂王选婿》等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原创剧目,参加过省级汇演并获奖,培养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表演者和剧作者。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文化消费的多元化,该县滇剧团于1990年解散后,已很少演滇剧,但不少业余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仍然在节假日或红白喜事等场合,组织一些围鼓演唱“板凳戏”。

明中叶即公元1454年前后,云南杨林人兰止庵曾写过《性天风月通玄记》传奇;清初(1657年)云南人何蔚文写过五个传奇剧本。这是目前已知的云南最早的戏剧创作活动。清康熙年间(1701年)云南开始出现专业戏班,曾有四个戏班在昆明建立乐王庙。
清乾隆年间(1746年)秦腔、石牌腔、楚腔、弋阳腔等传入云南。另据元谋花灯艺人张万育称,元谋花灯相传已有十三代。此外,在花灯的曲调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清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等,都是流行与明万历以后直到清初的民间小曲。据此推算,作为一个剧种的花灯,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云南花灯在其发展历史上曾经历了四个阶段。

“灯夹戏”时期。1938年,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被迫解散,花灯艺人熊介臣在昆明、玉溪一带教灯、唱灯。1946年熊介臣在昆明庆云茶室连唱三天花灯,受到欢迎,该茶室随后改为花灯园子,成为云南第一个花灯剧场,从此形成固定的职业班社。
为适应职业演出的需要,花灯艺人开始大量移植滇剧剧目,如《四下河南》、《滴水珠》、《朱砂痣》、《狸猫换太子》、《红灯记》、《纱灯记》等,同时进一步学习吸收滇剧的表演程式、服装道具、舞台装置等。这种以花灯曲调唱滇剧剧目的方式,时称“灯夹戏”。
云南花灯音乐
一、省内外大量民歌小调
一部分仍是省外流传的民间小调。较早期传入的如流传南方部分省区的(阳雀调)、(货郎调)、(十二属)等,在花灯中作为小唱、歌舞曲调或戏剧插曲使用。约于清末民初,又有一批小调如流传全国各地的(虞美情)、(烟花告状)、(掐菜苔)、(孟姜女调)等传入,在部分地区被吸收为花灯小唱曲调或戏剧插曲。
另一部分是产生于云南各地的民间小调。如滇西一带广为流传的(朝山调)、(小小葫芦开白花),滇中一带的(出门调)等,被吸收为花灯戏唱腔。滇西的代(赶马调)除曲调外,其故事内容还为花灯戏《开财门》所吸收。再一部分是云南各族的山歌及舞蹈歌。姚安、楚雄一带的汉族山歌(坝子腔)、(倒板腔),彝族山歌(小变腔)等,滇西各地的彝族歌舞曲调(打跳调)、(跳罗)、(傈课灯)等,也被吸收为花灯戏唱腔或歌舞曲调演唱。

据1962年初步统计,传统剧目已记录大小剧本有1600多本。其中有秦腔路子、川路子、京路子和滇路子之分。秦腔路子与丝弦腔一起传入,
滇剧如《春秋配》、《花田错》、《高平关》等。川路子来自川剧,如“五袍”:《黄袍记》(赵匡胤雪夜访普)、《青袍记》(梁灏八十中状元)、《白袍记》(尉迟恭访薛仁贵)、《绿袍记》(萧何月下追韩信)、《红袍记》(刘知远打天下);“四柱”:《炮烙柱》(纣王诛梅伯)、《水晶柱》(观音收鼋妖)、《五行柱》(孙悟空闹天宫)、《碰天柱》(共工触不周山)等。京路子来自皮簧戏(徽、汉、京剧),如《打渔杀家》、《坐宫》等。滇路子分两种:一种是本省作者或艺人编写的当地历史故事戏,如《薛尔望投潭》、《逼死坡》、《宁北妃》、《陈圆圆出家》,以及辛亥革命后编的时装戏,如《一碗虾仁》、《新探亲》等;另一种是移植外地剧种的剧目,发展后自成一格,如《三国》、《水浒》、《红楼》等戏中的部分节目。此外尚有《打面缸》、《大裁衣》等杂调小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了大批传统剧目,并创作了一批反映白、傣、佤、哈尼等少数民族斗争生活的剧目,如《蝴蝶泉》、《望夫云》、《版纳风光》、《独手英雄》、《佤山前哨》等。较有影响的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送京娘》和已摄制成影片的《借亲配》等。
新中国成立前后;活动在滇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就有罗香圃、张禹卿、栗成之、戚少斌、碧 金玉、彭国珍等等,建国以后培养起来的在观众中较有影响的知名演员有万象贞、周惠依、李廉森、邱云苏、李少虞、王玉珍等。



  • 滇剧的历史沿革和如何弘扬地方民族文化
    答:民国时期,滇剧由兴盛逐步走向衰落。特别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反动军官杨据之对艺人抓、打、关、骂,进行人身侮辱,许多艺人被迫流离失所,逃奔外乡。杨据之还搞来一些青年,成立科班,大肆演出宣扬封建迷信的剧目。由于反动派的摧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滇剧已濒临绝境。据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 滇剧发端于哪个时期
    答:作品 滇剧剧目有 1000多个,有《三国》、《列国》、《精忠传》、《杨家将》等历史剧,《荷花配》、《青梅配》、《借亲配》等爱情剧。《春秋配》、《梅降雪》、《花田错》、《梵王宫》被称为丝弦四大本。表演通俗流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著名演员有粟成之、卜金山、李少白、王海廷、咸少斌、碧金玉...
  • 玉溪花灯的简介
    答:玉溪花灯艺人从滇戏等其他剧种中吸取养分,改造花灯,花灯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创作了一大批新灯剧本;二是花灯进省城昆明,形成专业性质卖票演出;三是出现一批知名的花灯艺人。这三大变化,标志着新灯取代老灯的全面完成。在新灯中,由玉溪艺人创作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剧目《双接妹》和《...
  • 云南地方戏曲是哪些?充满少数民族元素
    答:滇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徽、汉、秦腔等剧种的特点,并吸收了民间艺术,形成了具有民族乡土特色的表演风格。其善于通过丰富的生活动作和生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如《牛皋扯旨》和《烤火下山》等剧目,展现角色的思想感情。云南花灯戏 云南花灯戏起初是以歌舞为主的小戏,后来受到滇戏等大戏的影响,花灯戏艺人...
  • 滇剧的剧目有什么特色?
    答:后来,滇剧艺人们整理出了大批传统剧目,滇剧传统剧目中半数以上是丝弦唱腔,其中《春秋配》、《梅降雪》、《花田错》和《梵王宫》被称为四大丝弦本。 《春秋配》出于清人传奇,又名《捡芦柴》、《捡柴砸涧》,写的是书生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二位女子的爱情经历。 明代商人姜韶的女儿秋莲,受继母贾氏虐待,被逼...
  • 滇剧的解释
    答:在云南全省以及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流行 详细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汉族居住区。是兼唱丝弦腔、襄阳腔、 胡琴 腔以及杂调小曲的多声腔剧种。丝弦腔源于秦腔,襄阳腔源于汉剧,胡琴腔即 二黄 。三种声腔于清代中叶传入云南后,吸收当地民间曲 调和 语音,约于道光年间形成滇剧。剧目有 《闯宫》 、...
  • 滇剧是云南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其发端于哪一个时期
    答:此外还有一部分昆腔曲牌和吹牌。丝弦腔激昂而悠扬,胡琴腔舒展动听,襄阳腔明快开朗,均深受观众喜爱。滇剧的声腔系统融合了多个声腔的特点,其中川剧对其影响尤为显著。云南与四川相邻,历史上大量四川移民迁入,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方言相近而留在云南演出,将川剧的声腔、表演方式及剧目带入滇剧。
  • 云南花灯戏发展过程
    答:云南花灯初期以歌舞剧目为主,随着滇戏等大戏的影响,花灯艺人将复杂情节融入,吸收相关曲调,创作出新的花灯戏调。这种新编曲调采用曲调连接的方式,具有板腔音乐的特点,适合演绎传统大戏。此外,云南花灯的曲调融入了各种民间小调,成为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灯戏演出注重舞蹈,特别是“崴步”,它强调手部...
  • 云南花灯戏历史沿革
    答:新灯时期,以玉溪花灯的革新为代表,辛亥革命后,玉溪的花灯在音乐、剧目和表演艺术上引入滇剧和曲艺元素,如《蟒蛇记》和《虞美人》等曲调,以及滇剧的表演技巧,呈现出全新面貌。红军灯和救亡灯阶段,分别在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的姚安和抗日战争时期,艺人们创作了反映时事的剧目,如《抗战十二花》和...
  • 滇剧《张桂梅》剧目:+、在音乐伴奏中都有哪些主要乐器?音乐有什么特 ...
    答: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移植过来的滇剧剧目,共有两百出左右。其中,花灯歌舞剧目有《十大姐》、《大头宝宝戏柳翠》、《踩连厢》等,花灯小戏剧目如《三星贺寿》、《红回门》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大力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新编了大型花灯戏《依莱汗》等近百个剧目。云南花灯戏比较有名的代表剧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