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导致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一般以加号表示,加号越多,患者病情越严重。尿蛋白3+,如果出现尿频,可能是肾脏问题。肾脏的作用是排除体内的一些废物和毒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一旦肾脏出现问题,使肾小球内蛋白质的滤过增加,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为什么尿蛋白高?

肾脏就像一个筛子,用尿液筛除血液中有害的代谢废物,同时将蛋白质等有用的好东西留在体内。但当筛子生病,网孔变大时,蛋白质会随尿液漏出,尿液中的蛋白质即尿蛋白超标。

肾脏筛孔扩大有几个原因:

1.遗传缺陷

由于遗传或基因突变,异常基因会表达异常蛋白,通过一系列反应造成肾脏缺损。

重大遗传缺陷可直接引起肾脏疾病,如遗传性肾炎;不太明显的遗传缺陷会使肾脏“虚弱”,为获得性肾损伤行为引起的肾脏疾病埋下隐患。

2.感染

感染不直接引起慢性肾脏疾病,而是通过反复频繁的感染扰乱免疫系统,形成免疫复合物、血管通透性因子等致病物质攻击肾脏,可引起轻度病理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

3.营养过度

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相关肾病,也是膜性肾病的诱因之一。

4.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引起肾病。例如,pm2.5和重金属会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增加。

5.暴露于肾毒性物质

肾毒性物质,如高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马兜铃酸类草药、造影剂等。),苯、甲醛,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都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缺陷奠定基础,然后后天感染、污染、不良习惯等因素构筑上层建筑,最终导致肾脏筛孔的破坏,导致疾病的发作和尿蛋白的升高。
通常对于其他肾病患者来说,尿蛋白越高越难治疗。但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尿蛋白排泄量越高,越容易治疗,越容易完全治愈。关键是掌握以下四点。

1.及时规范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往往在发病时即呈急性,可突然出现明显水肿,尤其是面部和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和大量腹水,尿量会明显减少。如果不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病情会迅速发展,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可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定期有效地治疗。

2.尽早选择激素

激素仍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首选。虽然激素可能有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但仍然没有更好的药物可以完全替代激素。之所以不选择激素,是因为有激素使用的禁忌症,如股骨头坏死、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激素确定使用后,也要“足量”长期使用。

3.强调联合用药

除了少数肾病综合征,如第一个小病灶,只需要单独使用激素外,大多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药物选择应遵循“单独使用激素”的原则,即“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免疫抑制剂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年龄、性别、婚育、肾病类型、用药史等。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羟氯喹和霉酚酸酯。

4.同时注意并发症和并发症

就像感冒一样,没有并发症和并发症的感冒是不需要担心的。肾病综合征也是一样,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高尿蛋白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高尿蛋白膜性肾病时,需要同时治疗其并发症和并发症,如高血压、急性肾损伤、高脂血症、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及感染性疾病。

虽然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越高,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越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完全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少数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最终进展为尿毒症。怎么会这样?这要看病理类型的严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压和血尿,同时是否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药物是否被滥用或过度使用。


尿蛋白偏高主要考虑是肾病引起的,通常蛋白都是可以吸收的,如果肾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蛋白的吸收,从而导致尿蛋白过高,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如果出现了其他的异常情况,那就需要及时的咨询医生或者去医院就诊,然后针对性的治疗。

尿蛋白高主要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超出平常水平,是由于蛋白质进入尿液后由尿道排出而形成。针对尿蛋白高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蛋白尿,如因机体剧烈运动、发热、兴奋等原因导致的蛋白尿升高,在经过适当休息以后蛋白尿就可以消失。对于体位性蛋白尿的患者而言,则建议患者定期的复查,本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数年后可自愈。但是若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建议患者尽快就医治疗。

2.对于存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人,建议患者应该就医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黄葵、百令等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病情分析:如果是尿常规检查显示的尿蛋白增高患者可复查或是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热或是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还有可能是肾脏病变引起的,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很多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都可以引起尿蛋白高,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一些继发性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病,紫癜引起的肾病,肿瘤引起的肾病,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升高。

如果检测到尿蛋白高,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常见的原因包括:

  • 肾脏疾病:例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等。

  • 肌肉损伤:如肌肉拉伤、撕裂等。

  • 肾脏药物毒性:一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特殊类药物,可能会损害肾脏,导致蛋白质渗漏到尿中。

  • 如果您有尿蛋白高的症状,建议您立即咨询医生。医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检查、肾脏彩超等,确定原因,并提供适当的治疗。



  • 孕妇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答:孕妇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临床上须认真鉴别,寻找蛋白尿的致病原因,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以下是孕妇尿蛋白高的致病原因。‍⚕️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此种类型是临床上常见的引发蛋白尿的疾病,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
  • 怀孕后肾脏负担加重,尿蛋白偏高怎么办?
    答:怀孕后肾脏的负担加重,会出现尿蛋白偏高症状。如果您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不要着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尿蛋白偏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尿蛋白偏高的标准+3是指24小时内尿液蛋白含量为900毫克+。正常150毫克,你这个高出很多。喙需定期检查一般妊娠期伴随高血压会出现尿蛋白偏高,如果血压正常,尿蛋白偏高,需定期做肝功...
  •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答:回答:病情分析: 尿蛋白高可能是临时的,比如过于疲劳,也可能是肾脏损害。 指导意见: 建议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高,排除感染,发热等因素引起,需要考虑肾脏(肾小管)的损害.
  • 尿蛋白高是因为什么?
    答:可能有肾炎、肾病等,肾炎和肾病属于内科疾病等。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肾脏损害,减轻蛋白尿的排出。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答:第一个是生理性因素。比如剧烈运动以后或者发热的病人会导致尿液蛋白质增多。第二个尿里面蛋白高常常见于感染。比如尿路感染或者梅毒等这种情况所引起的感染,都会导致尿液里面蛋白高。第三个是常见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肾脏疾病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见于肾小球...
  • 怀孕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答:应该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多发生在孕20周以后,孕妇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其早期表现很少亦很轻,容易被人忽视。怀孕期间尿蛋白高可能是肾脏有问题也有可能是妊娠高血压,也有可能或者有泌尿系或者阴道出血的干扰,建议你再复查一次看,有可能是检查当天的饮食所致,要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