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总说午门斩首,那么什么是午门,为何又是午时三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古代犯人砍头为什么选在午门,又为何是午时?

这是电视剧中误导人的说法,古时候斩首是不会在午门进行的。
明朝的时候出现了午门,而它是宫廷的大门,也是皇帝处罚别人的地方。午门前会有大臣被廷杖,有些人身体素质好能够扛得过去,但也有一些人身体素质不好,经过几棍子之后就死了,所以很多人觉得午门就是杀人的地方。其实不然,皇宫门前怎么可能会用来砍犯人的头呢?一般来说古时候的犯人,要被处死的大多会送往菜市。



而且到了清朝,午门更是我国跟外邦人士交流的地方。在电视剧里面大家应该会看过,皇帝都是站在宫廷门口迎接外国使臣,所以在这个午门用刑的话也是不可能的。再者来说犯人之所以被斩首,肯定是犯了很大的过错。斩首目的除了处罚之外,也是为了告诉老百姓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会设置在一些人较多的地方,比如说菜市口,所以在午门斩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那么犯人在斩首时为何要选在午时呢?午时三刻正是大太阳出现的时候,此时行刑官会将牌子丢下,刽子手就会砍掉犯人的头。因为古时候的午时三刻大概是现在的11点43分,对于古人来说这个时间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适合斩首,所以才有了午时三刻动刑的说法。



可见题目中所说的午门斩首是不太正确的,而午时三刻斩首,也是因为这个时间的阳气最盛。

我们看古装剧就会知道,古代斩首,都是安排在午时三刻。那么问题就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定在这时候斩首吗?

电视剧和戏曲舞中经常说到:午时三刻已到,拉出午门斩首,其中午时三刻就是现在接近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午门就是现在的北京紫禁城正门。

午门在古代一般是皇帝颁发诏书,军队凯旋而归时也要在午门进行“献俘礼”,明朝时期还经常在午门外面“廷仗”大臣,就是把要处罚的大臣带到午门打屁股,有的活活被打死。

但是午门却并没有作为刑场来砍头杀人,古代杀人一般是在市区街道,人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菜市口,砍头让很多百姓看到,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影视剧和戏曲舞台上的推出午门问斩,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古代人没有钟表,他们把握时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白天的时候主要用太阳的影子来掌握时间,有种根据太阳影子变化而标注刻度的工具叫日晷,它是中国两千年前就使用的计时工具。

遇到阴雨天或者晚上,没有太阳影子的时候。还有一种计时工具那就是漏,漏分为沙漏和水漏,主要以水漏为主,是根据器具中盛放的沙子和水均匀流出,放在漏壶里刻有刻度的标尺来掌握时间的,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年法,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来计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钟头,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刻,午时三刻就是大概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午十二点。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杀人必须要午时三刻,但是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可能是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非官方强制的习惯,因为古人认为一个人未尽天年就被杀掉,就会阴魂不散,向执行死刑的人索命,而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克制阴魂纠缠,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而已。

由此可见,无论是推出午门问斩还是午时三刻问斩都并没有真正的史料依据,大都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一种说法,或者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



因为古代大多都比较迷信,说是午时三刻的时候,也就是现在大约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是阳气最足的时候,而杀人本就属阴,所以这种阴阳结合才不会遭到报应。

因为古代大多都比较迷信,说是午时三刻的时候,也就是现在大约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是氧气最足的时候,而杀人本就属阴,所以这种阴阳结合才不会遭到报应。

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时三刻即是指在午时,过三刻钟的时候。

午门斩首其实可能是一种迷信,阴阳家的学说,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2.00左右,因为那个时候影子最短,阳气最深,而杀人是阴,阴阳结合所以就有了这个说法。

  • 古装电视剧中总说拉出午门斩首,那午门是什么地方??
    答:午门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门。所谓的午门斩首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其真实性并不准确。明清两代,帝王都居住在北京的故宫中,从天安门刚刚进入故宫的时候,最外面的一道门就是我们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门,这扇门壮观。也具有着很大的意义。午门也可以说是帝王所居住之处的正门。这样一个地方是用来斩首的地方,...
  • 古代所说的“午门斩首”这个午门具体是指哪个门?
    答:1、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2、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
  • 古代下令把犯人推出午门外斩首,所谓的午门是哪里?
    答:古代下令把犯人推出午门外斩首,所谓的午门其实就是故宫的正门。这个门在故宫的整个南北轴线上面,而且正在居中面向阳面,位置正在在当子午,所以这里也被叫做午门。在午门的前面还有三个门,依次是端门,然后是天安门,紧接着是大清门,然后在午门的后面还有一个是太和门,整个故宫一共就是这五个大门。在...
  • 古装剧中有”拉出午门斩首“,这个午门是什么地方?
    答:午门也可以说是帝王所居住之处的正门。这样一个地方是用来斩首的地方,这在封建迷信思想较为盛行的时代是不可能的。所以电视剧中的午门斩首也是没有现实依据的。不过午门的确是一处行刑之地,在明清时期如果有,在朝廷上反驳违逆帝王的大臣,帝王对他们作出杖刑的惩罚,会命令护卫将大臣拉到午门之外,实施...
  • 古代所说的“午门斩首”,这个午门具体是指哪里?
    答: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午门广场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
  • 请问古时候总有个午门斩首示众,这午门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答: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代时处罚大臣的地方。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以讹传讹,...
  • 古代斩首的五门是指那里?
    答:你说的大概是午门:午 门 是紫禁城正门,上有崇楼5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明代的献俘大典在午门举行,五凤楼上设宝座,朝廷大将携俘凯旋,皇帝亲临五凤楼举行典礼,门前小广场可容纳2万余人。清朝每逢战争凯旋,皇帝都要亲临午门举行受俘礼。1、出入午门之规定:驾车...
  • 请问古时候总有个午门斩首示众,这午门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答: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午门有五个门洞,...
  •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午门斩首,“午门”究竟是什么地方?
    答:最早的时候“午门”建立与明朝永乐年间,而在清朝顺治皇帝继位的时候再一次修缮了“午门”是“午门”更加的气派符合皇家威严。而至于“午门”的用处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午门”并不是用来斩首的地方,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皇帝在此地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