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八月十五都有什么习俗啊?

八月十五月夜的来历和习俗

八月十五月夜,中国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习俗知多少

1、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2、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3、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扩展资料;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民俗



1、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2、拜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3、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4、烧斗香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5、烧瓦罐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6、祭土谷神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1、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2、拜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3、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4、烧斗香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5、烧瓦罐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6、祭土谷神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 - - - - - - - - - - - - - -

  中秋节十大主要习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 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答: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1. 祭月:这是对月亮神灵的一种崇敬仪式,古时候人们会在这个夜晚向月神致敬。在广东部分地区,仍有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惯,称为“拜月娘”或“拜月光”。2. 燃灯:中秋之夜,人们会点亮灯笼,以增添节日的月色。在湖广地区,有传统的用瓦片...
  • 八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答:1. 在江苏地区,中秋之夜有烧斗香的习俗。斗香是由纱绢装饰的香斗,绘有月宫的景色,有时还用线香编织成魁星和彩旗的形状。此外,上海民间也有烧香斗的习惯,称之为“香斗”,这是八月十五的一种特色习俗。2. 广东潮汕地区的中秋节有一个特别的传统,就是在中秋当天下午,家庭成员会在家中摆放祭台...
  •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为中国的民俗节日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特色,除过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很多民间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在我国民间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设香案,摆上月饼、苹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
  • 八月十五还有哪些风俗
    答: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各地有许多传统风俗。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赏月:中秋之夜,天气晴朗时,人们会走出户外,仰望天空中圆满明亮的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当时人们认为月亮是神圣的象征,会在月下举行祭拜仪式。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团圆...
  • 山东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答:山东中秋节风俗有:1、吃月饼和吃团圆蛋的习俗 圆圆的月饼和圆圆的蛋,是象征吉祥团圆的食品,又是中秋节人们相互表达祝福的纽带。团圆佳节,送上一份团圆“蛋”,品着团圆的滋味,感受思念的情浓。2、祭土谷神吃“麦箭”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
  • 八月十五有啥风俗
    答:八月十五日是中秋佳节,人们庆祝这一节日有多种习俗。1. 赏月中秋之夜,古人有赏月的传统。《礼记》中便有“秋暮夕月”的记载,表明祭拜月神是古代中秋的重要活动。周代时,中秋夜晚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人们会摆放香案,上面放着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备的,以此向...
  •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答: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秋节 ...
  •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什么和()是()节的主要活动这一天大江南北的人都...
    答:中秋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其主要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
  • 八月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答:八月十五风俗由来 中秋有着悠远的历史和其它节日一样,中秋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最初的中秋一词出于西周时期周公旦的《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魏晋时期,一些贵族文人每逢中秋时节,便会仰望天空悬挂的那轮明月祭拜,寄托自己的情怀...
  • 八月十五都有什么习俗啊?
    答: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在我国有很多习俗。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