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白的经典七绝《下江陵》,是“惊风雨而泣鬼神”之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为什么说李白的经典七绝《下江陵》是“惊风雨而泣鬼神”之作?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有诗仙李太白之称。由于他生在盛唐,所以他写的诗豪迈放浪,常常被人们所称赞。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为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李白即将到达白帝城的时候,突然收到了被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调转船头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李白早年曾写过一首《上三峡》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与这一受《下江陵》合起来读可以更具韵味。
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那么这首诗中惊天地泣鬼神之处在哪里?
一是写行舟之速,瞬息千里,如有神助。

从白帝城到江陵,其实正是春水盛时,是能朝发夕至的,并不是李白个人夸张的写法,不过在他的的笔下,不经意间让读者为之骇极。
首句「彩云间」,写出白帝城之高,与江陵形成对比,为江陵行舟蓄势。再用「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得洒脱流利,行舟之速,真实可感。最后一句用「轻」字,既写行舟轻捷,又暗指诗李白身心轻快。再用「已过」一词,瞬息千里,如有神助。
二是行文之妙,设色托起,走处仍留、急语仍缓,殊觉自在中流。
绝句要婉曲回环,句绝而意不绝。此诗专写行舟之快,并无他意,此首意二句已写完,妙在第三句引「猿声」,使通首生动有味。无此句,则直而无味。《唐风怀》中评:「境之所到,笔即追之,有声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他的诗让你顿觉飘然其中,李白真不愧为诗中之仙啊。

『原文』
《早发白帝城》
作者:【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注释』
朝:早晨。
辞:告别,辞别。
白帝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彩云:绚丽的云彩。
千里:指路途遥远。
还:返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全诗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较为传神。它既是对早晨绮丽景色的描写,也影射出诗人从晦暗郁闷到敞亮喜悦的内心情绪变化,仿佛出现了一种曙光重现的感觉,为后面诗句的动态描写进行蓄势赋能。一个“间”字把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描绘了出来,又用白帝城高耸入云的地势做铺垫,较好地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水流落差大,也为船速快、行期短、猿声不住、过万重山找到了落脚点。
“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千里”和“一日”,是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而更巧妙的是“还”字的运用,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表达出掩饰不住的内心喜悦。江陵并不是诗人的故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般。这是在暗处传神,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行船之快,还别有意蕴地加了一个“轻”字。写小船顺流而下,就像乘奔马,驾长风,感觉两岸的青山一座座扑面而来,一排排向后退去。三峡的猿啼声,声声相接,不绝于耳。在瞬息之间,已越过了万重山岭,来到了江陵城下。在快船快意中,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既是运用写景,表达心情,又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精妙绝伦又有空灵飞动之感。全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古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单纯看这首诗,从字面来说,似乎谈不上“惊风雨而泣鬼神”,因为通篇写的是—个“快”字,对于“险”这一层意思着墨不多。不知其“险”在何处,是无法体会其“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先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写这首诗的背景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当时身处险境。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李白是在惊喜交加之中写下此诗的,安史之乱中,大批的官员站错队受到了惩罚,一部分人是被迫归顺了安史叛军的伪朝廷,如王维、陈希烈;一部分跟随了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

肃宗自凤翔还长安, 伪官以六等定罪,分别予以斩首、赐自尽、杖一百、流放、贬官等。王维因为一首"凝碧池"诗和弟弟王缙平乱的功劳,幸运的得到特别宽恕。 至德二年(757)十二月二十九日,斩达奚珣等十八人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七人被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皆杖于京兆府门。

李白还写过一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申诉其冤屈和失望: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乾元元年(758) ,唐肃宗又下敕两京陷叛军官,三司推究未毕者皆释其罪,贬、降者续处分。这首诗的后面还写到: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李白的七绝《下江陵》,由于其描写夸张,还非常的特别。是当时人们前所未见的,以至于后人都称这首诗为“惊风雨而泣鬼神”。


1.李白简介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是现在的甘肃省天水附近的人,字太白,李白是伟大的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在二十五岁就出门远游,在长安城为了求得功与名,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最后只能失意而归,李白一生寂寞悲凉,被流放,且客死他乡,李白的诗主张浪漫主义,擅长描写山川水景,为了抒发自己壮志,他的诗句通常比较豪放。

2.《下江陵》含义

《下江陵》是一首七言绝句,别名又称早发白帝城,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首诗全部内容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在我们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中是有提及过的。主要意思是,在早晨的时候从白帝城出发,游行在美丽的景色之中,江陵虽然很远很远,但是只要一天就可以到达。在两岸边的猿猴叫声中,小船行走了非常的远了。

3.《下江陵》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李白描写他当时所处的景色,是他在回江陵的路上写的,整首诗非常的自然流畅,没有一点装饰。表达出了李白极度的欢快与欣喜,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江陵的想念之情,历代以来,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被人们称为历代七绝第一,惊风雨而泣鬼神。

总之《下江陵》这首诗人们对它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李白也被人们赞叹至今,李白的诗为人类的文化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评论它为“惊风雨而泣鬼神”一点也不为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明朝大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价说:「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因为通篇写的是—个“快”字,对于“险”这一层意思着墨不多。

  • 李白的诗飞舟过三峡
    答:下江陵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 (1)下江陵:诗题一作《早发白帝城》。(2)白帝:即白帝城,西汉末公孙述拨筑,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其城地势高竣,常有云气缭绕。(3)千里江陵:旧说白帝城至江陵一千二百里。这里说“...
  • 李白的诗千里江陵一日还
    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
  • 李白 下江陵
    答:下江陵 本地网 类别: 七言绝句 体裁: 诗 年代: 盛唐 内容介绍 原文 下江陵 [又称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①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 [注释]①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②江陵:故楚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清晨在白帝城出发,航行在美丽...
  • 下江陵 李白的诗
    答:《早发白帝城》是比较普遍的,广为人知的题目,以李白的出发地为题;《下江陵》是以李白的目的地为题目。说的是同一首诗,写书法时还是应该用《早发白帝城》,毕竟这个题目脍炙人口。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声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哪里
    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 告诉我李白的<<下江陵>>这首诗~~```
    答:水经注〉中描绘三峡风光时所引。两句前面还有这样一段文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见三峡的猿声是很凄厉的,它能引起人的感情共鸣。由于这两句民歌。后人在描绘三峡时也常提到猿声。李白《下江陵》中“两岸猿声啼不住”即由此而来。
  • 为什么千里江陵能一日还?
    答:在辑录李白此诗的不同诗集中,题目也各不相同——如,《白帝城》《下江陵》《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等等。可知,一是,李白当时极可能未给此诗命题;二是,此诗作于“朝辞白帝”之后的船行之中可能性最大;三是,末句仅说到“轻舟”飞快,并没讲如何离船上岸。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
  • 早发白帝城的作者是谁?
    答:在李白取道四川赴贬地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诏书,李白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所以这首诗的题目也叫《下江陵》。此诗书写了作者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李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生平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
  • 引用李白诗句的作文
    答:唐肃宗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琳案,被皇帝发配流放夜郎。在李白取道四川赴贬地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诏书,李白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所以这首诗的题目也叫《下江陵》。此诗书写了作者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所以: 李白老先生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有心杀贼,不懂政治...